?
2011年6月24日,記者在薛家島端隧道出入口拍攝到的畫面。
莘縣路立交橋直通膠州灣海底隧道。
膠州灣海底隧道正在調試紅綠燈。
在海底開建隧道,難度可想而知,而要將它做成在全世界都上數的一流隧道,更是難上加難!然而,青島膠州灣海底隧道不僅做到了,而且采用多項“首個”的紀錄也是無人能及。全長 7800米 、跨海域部分4095米 、主體最深處在海平面以下70米 、總投資36.59億……這就是足以讓我們引以為豪的國內第一、世界第三長的海底公路隧道。6月30日,讓我們一起走進它,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百年隧道全國第一 膠州灣隧道全長7800米,跨海域部分4095米,是國內第一、世界第三長的海底公路隧道。作為我國第一批開建的海底隧道,其開挖跨度和建設規模均居世界之最。隧道采用上下行分開的雙洞形式,中間設服務隧道,雙向六車道,采用城市快速路標準,設計行車速度為80公里/小時,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
全部投資36.59億 青島膠州灣海底隧道項目全部投資36.59億元。青島國信膠州灣交通有限公司為項目法人,負責海底隧道的建設、經營和管理,經營期25年,經營期滿海底隧道無償移交給市政府。膠州灣隧道建設資金由項目法人國信集團自籌解決,融資手段不是依賴于傳統的商業銀行貸款,而是通過發行企業債、申請軟貸款和技援貸款、發行信托產品等運用金融工具組合。隧道平均每公里造價約5.18億元,低于廈門翔安隧道(6.78億元/公里)等國內同類隧道。
最深在海平面下70米 “海底隧道主體最深處在海平面以下70米,隧址處于火山巖及次火山群地帶,覆蓋層較薄,斷裂帶密集,環境及地質條件異常復雜。”國信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隧道共穿越18條斷層破碎帶,超大斷面最大跨度達28.2米,高度18.64米。建設過程中,海底隧道在國內首次采用C35高性能噴射混凝土,首次采用C50耐久性模筑混凝土,首次采用多重防腐錨桿,全部采用超細水泥進行預注漿,首次將溫拌與阻燃技術首次組合運用于瀝青混凝土路面攤鋪中,系統性地確保隧道達到海水環境下的隧道百年使用壽命。
混凝土抗海水侵蝕 海底隧道的創新不比大橋少。建設方從原材料、配合比、噴射工藝、質量控制和噴射混凝土機械化作業線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制備出了滿足抗海水侵蝕的C35高性能噴射混凝土,并在國內首次采用。
海底隧道施工還首次采用多重防腐錨桿,確保隧道使用壽命;首次運用新型防排水技術、工藝和材料,建成可維護防排水系統,提高了隧道防排水系統性能和后期維護的便利性;首次將風險管理納入工程建設的全過程;國內首次取消二次襯砌,將噴錨支護作為永久性結構,應用到隧道工程中;首次將瀝青混凝土的溫拌技術和阻燃技術結合在一起,應用到隧道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首次建立全方位耐久性系統。 文/本報記者 連茂明 成躍文 圖/本報記者 陸金星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