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川新縣城重建后,多數居民區和商業街都充滿了羌族風情。
57歲的趙強華經常被自己說的“北川”搞暈,但他見了外地人仍然會介紹,“我是地道的北川人”。這個北川已不是曾經的那個北川。相距僅23公里,同一條河的兩岸,兩座城隔河遙相守望,一座是北川,另一座也是北川,只不過一座被稱作“老縣城”,另一座被稱作“新北川”。
一個“新”字,注解了北川的重生。北川新縣城,是汶川震區唯一一個整體異地重建的縣城。中央重視,全國矚目,世界關注。地震當年12月,胡錦濤總書記親自為新北川取名“永昌”,寓意永遠繁榮昌盛。3年后,一座現代化的新城拔地而起,浴火重生的北川,整潔美麗得如同童話中的小城。
爾瑪小區,像個花園 剛搬進新家那天,趙強華很不適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瞅著什么東西就愣上一會兒,一發呆就是一兩個小時。“老趙這是被幸福沖暈了頭。”趙強華的愛人說,地震前,他們一家房子很小,只有60多平方米,也沒有什么像樣的家具,地震后他們分到了100多平方米的套三房,平時只有他們老兩口住,老趙總喊著“房子太大了,空蕩蕩的”。
趙海強所在的爾瑪小區B區,綠樹成蔭,花香四溢,樓座具有羌族風格,每個樓座的間距很大 ,還都規劃有停車位。居民們都說,小區跟花園似的,比原來的家環境好很多 ,早住進來早享福。
爾瑪小區是北川新縣城建成區居民在新北川的集中居住區之一,“爾瑪”是羌族人對自己的稱呼,也就是“我們 ”的意思,“爾瑪小區”也就是我們的小區,我們的家的意思。在爾瑪小區的對面,是禹龍小區,兩個小區內又各被切割為近十個小社區,這里一共入住了7900多戶北川居民。
5月7日傍晚,小區里人來人往,各條道上是一撥接一撥出來散步的小區居民。“小區建得太好了,特別大,我到現在出來還經常迷路呢。”居民劉海清說,她的女兒劉航住在綿陽,來小區至少有十幾次了,經常走錯路。
商街重現羌族風情 “明天有客人來,我要帶他去逛巴拿恰,你也去耍耍嘛!”站在自家小區門口,張秀與她熟識的一位鄰居打著招呼。張秀在地震中失去了老公和兒子 ,震后她重組了家庭,新老公對她很好,張秀和他都喜歡交朋友,地震后 ,她的新家已先后住過十幾撥從各地來的曾幫助過他們的朋友。
張秀所說的“巴拿恰”是羌語商貿街的意思,這個“巴拿恰”指的是北川新縣城巴拿恰步行街。步行街今年4月20日正式開街,“五一的時候游人很多,這條路上到處都是人。”站在步行街的入口處,張秀興奮地說道。巴拿恰步行街是北川新縣城十大標志性重建項目之一,總面積7萬平方米,由山東省濟寧市和威海市共同援建,是個展示民族民俗手工藝、集吃喝玩樂和購物等功能為一體的商業街。開業后 ,有4000多當地農民在這里開始新的生活。
雖然有相當多的店面還沒開業,但這里的商業設施已初具規模。當地的羌族小吃、羌繡、北川茶等土特產,應有盡有。一位小姑娘身穿羌服與游客不時地打招呼,她是一家羌族特產專賣店的銷售員,幾位攝影愛好者走到店里,端著相機對她一陣猛拍 ,小姑娘非常配合,拍完了,還不忘跟攝影師們說聲謝謝,歡迎他們來北川。
山東特產到處都是 安昌鎮是震后北川縣委縣政府的臨時所在地,震后的3年,這里成了北川縣臨時的行政中心。2009年5月,記者來到這里時,這個小鎮還透著荒涼和局促,兩年之后卻已是另一番景象。當年人流稀少的街道,已商鋪林立,一條街道的拐角處,記者看到一家寫著“青島扎啤”的家常菜館,據說扎啤是從青島運過來的,此外,在不遠處還開著一家日照海鮮城。
“很多山東人在北川這里創業呢。”一位當地人劉先生告訴記者,在巴拿恰步行街,除了有北川特色紀念品,還有一部分山東特產,像泰山石敢當等。也有一部分北川人和山東人聯手做買賣,將北川的特產、山東的特產兩地對調,“我們北川茶在山東就賣得很好,現在有十幾個經銷商在做北川茶的代理。”劉先生說,山東產的日照綠茶、嶗山綠茶在北川也有銷售 ,不過,對北川人吸引最大的山東特產是海鮮和煎餅。
距離新北川縣委縣政府不遠就是山東工業園,總投資19.33億元,目前已有33家電子 、環保新材料、生物制藥、文化旅游產品加工等企業落戶工業園區,近20家企業投產,將來可提供1萬多個就業崗位。
建一個純粹的北川 “山東人很厚道,北川由山東援建,是我們北川的幸運。”在記者采訪中,很多北川人提起山東人就豎起大拇指。一位退休多年的政府工作人員李蘭,甚至叫得出大多數山東援川指揮部主要負責人的名字。
一位北川縣政府的人士說,山東援建北川,緣于偶然 。汶川大地震發生后 ,時任北川縣長的經大忠到綿陽尋求幫助,在那里他與素昧平生的張傳亭邂逅。張傳亭是山東省政府副秘書長,奉命來綿陽抗震救災。兩個人只不過說了幾句話,但北川和山東的情誼,由此開始了。幾天之后 ,時任山東省副省長的郭兆信來到北川,與經大忠詳細商談援建事宜。隨后,山東援建北川正式確定,3萬多名山東建設人員陸續開赴北川,在廢墟上書寫北川傳奇。
“北川建好了,山東還提出來不留山東痕跡,以前的山東大道、青島路之類的稱呼,現在都沒有了。”李蘭說,山東人這么做,是因為不想給北川人留下負擔,“其實,就是留下山東的稱呼也沒什么,北川是山東人送給北川人的。”
正如李蘭所說,走在北川新縣城的大街小巷,記者發現,從路名到設施場館的命名,很難見到標明“山東”的痕跡。3年前,山東援建者轟轟烈烈而來,走時留下來的是一個純粹的北川。不過,北川縣長經大忠表示,“實際上,不需要什么特別的標志,因為山東人和北川人的情誼,早已融進了我們的血液里。”
文/ 記者 陳浩杰 圖/ 記者 劉延珉
■山東速度 三年重建任務兩年基本完成 因在地震中損失慘重,北川成為四川大地震后唯一異地重建的縣城。2009年3月,四川省政府正式批復同意北川新縣城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2009年6月,山東省援建北川新縣城的項目全面開工建設,2010年9月,山東省援建北川新縣城項目和委托山東承建項目全部竣工,并整體移交。山東援建北川新縣城項目共64個,主要包括首批安居房和主要公益性設施建設項目,投資約46億元。2009年6月,山東省17個市完成鄉鎮援建后,集體轉戰新縣城,3萬多名援建工人艱苦奮戰,10個月后,在平地上建起了一座新城。2010年5月,首批3600多套安居房全部竣工交鑰匙,縣城63條道路、4座橋相繼通車。9月1日,5所學校如期開學,藝術中心、人民醫院等大批項目相繼投入使用。9月25日,山東省援(承)建項目全部竣工并移交,實現了“三年重建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的目標,創造了新中國建城史上的奇跡,成為“5.12”大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的一個標志、一面旗幟、一個亮點。
根據規劃,北川新縣城將是北川縣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川西旅游服務基地、綿陽西部產業基地和現代化的羌族文化城。新縣城規劃人口7萬人,建設用地7平方公里,近期規劃人口3.5萬,建設用地5平方公里。目前,建設總投資已完成95%以上。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宋濤]
相關專題:
汶川5.12地震三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