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路邊小吃攤不少都用一次性小塑料袋裝東西,我開過吹塑廠,知道這樣的塑料袋對人身體是有害的。”4月27日,日照市民孔先生撥打本報熱線2287111反映:現在不少小餐館在經營時都喜歡在碗上套上塑料袋,用完之后再換新的,自己以前經營過一家塑料廠,知道這樣的塑料袋其實都是用回收的廢舊塑料制成的,里面的很多成分對人體都有害。根據孔先生提供的信息,記者進行了調查。
■街頭小吃攤每天最少用500個塑料袋 “來這坐吧,我們這里絕對衛生。”27日,記者來到日照市人民醫院附近的一家小餐館。還沒坐下,老板便熱情地招呼起來,記者隨便點了一份菜。隨后,老板將菜端了上來,記者看到,碗上用一個白色的塑料袋套著,看起來顯得很衛生。
“我們店里一直都是這樣的,用塑料袋套著碗 ,一來不用刷碗 ,二來顧客也覺得衛生。”小餐館老板一邊麻利地給碗套塑料袋,一邊向記者介紹說,他們店里一般都用塑料袋套著碗盛飯菜,顧客吃完后,把臟掉的袋子一扯,套上個新塑料袋就能接著使。“這樣你們吃飯也覺得放心不是?”老板說。
“覺得他們店里挺干凈的,碗上都用塑料袋套著。”一位正在吃飯的女士告訴記者,“要不那碗人人都用 ,想想都覺得不衛生。”
記者走訪后發現,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塑料袋幾乎成為街邊小飯店和小攤的“黃金搭檔”,不少市民吃飯時會選擇套有一次性塑料袋的餐具,有的人甚至天天用 。“我們這里一天最少要用 500個 ,有時候還不夠呢。”一位賣肉夾饃的小推車經營者告訴記者。
■銷售點買主多是小餐館小吃攤 那么,這些餐館所使用的一次性塑料袋是哪里來的呢?記者調查后發現,除了有不少固定貨主“送貨上門”外,不少超市和商店都出售這樣的一次性塑料袋。
“我們都固定在這里做生意,所以他們一般隔兩三天就過來送。”日照北路推車賣肉夾饃的攤主朱女士告訴記者,賣塑料袋的人經常到他們那邊送貨,除了她用的這種白色小塑料袋外,還有紅色或者黑色稍大一點型號的。“一把得 50個吧,我買的是1塊2一把。”朱女士告訴記者,自己跟來送塑料袋的人比較熟,價格很固定,如果去超市買的話要比這個貴點。
在太陽城市場、石臼市場等幾個較大的市場附近,記者看到有不少商店都出售這種塑料袋。一位店主告訴記者,根據規格大小和材料不同,塑料袋的價格也不同,最常見的白色塑料袋的價格在每把1.5元到2.5元之間。這位店主介紹說,來買這種塑料袋的很多都是開小餐館和小吃攤的。“我們一般不送貨,不過如果是熟客價格也會便宜一些。”記者詢問這位店主他是從哪里進貨的,他含含糊糊地告訴記者是在莒縣那邊,但具體的地址不愿透露。
■小作坊回收廢料“吹”出塑料袋 日照市莒縣劉官莊鎮是山東塑料產品生產“大戶”,有著“江北第一塑料大鄉”的稱號。27日,記者來到莒縣劉官莊鎮塑料生產基地,探訪“一次性”塑料袋的生產源頭。
“這樣的袋子不值錢,都是廢料‘ 吹’出來的!”在莒縣劉官莊鎮某塑料廠工作了3年的小劉告訴記者,造粒、切割 、吹塑是塑料袋生產的幾個主要環節,而其中造粒就是要把塑料的母料切割成顆粒,然后用這樣的顆粒“吹袋”。
據介紹,紅色、黑色的塑料袋在回收后都會回爐溶解,漂去顏色后再制成小顆粒。這些小顆粒在吹塑廠“吹”出來,便是這些看起來“潔白”的小袋子了。“我們干活的時候聞著那味都頭疼,根本不會用那樣的袋子!”
“這些廢料造袋利潤太大了,每噸能省下5000多元的原料費!”莒縣劉官莊鎮高家村從事塑料原料銷售的陳先生告訴記者,生產塑料袋的原料主要有新料 、落地料和廢料,其中新料和落地料的價格相差不多,每噸都差不多1萬多元,但是廢料的價格每噸至少能便宜5000多元,所以不少加工廠都暗地里摻上廢料加工塑料袋。
“廢料造的袋子肯定不能直接裝食物,更不能長期使用 。”陳經理介紹說,廢料主要是垃圾站回收的廢舊塑料 ,不少還是工業廢棄物和醫療垃圾 ,成分除了含有多種有毒物質外,還有不少細菌。
陳經理說,現在正規的塑料廠都不會用這樣的廢料進行生產,但是還是有不少小作坊為了省錢,把廢料摻在新料里加工制成這樣的一次性塑料袋進行出售。“有的甚至直接使用廢料 ,不消毒處理就加工,這樣的袋子直接裝食物肯定是不能吃啊!”
文/圖 記者 侯彥平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桑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