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多人擁擠在一起,與物業和業主矛盾重重,有的人選擇了離去,有的人還在堅守。晚上,蟻族蜷縮在城市的角落;白天,在大街小巷中穿梭,為了實現夢想而忙碌。在青島 ,去還是留,很多人舉棋不定。盡管他們很普通,但這座城市每時每刻卻離不開他們,我們該如何挽留這些年輕人?
人物 A 租房太貴,放棄留青 去年6月,老家在東營的小王從青島大學畢業 。小王和同學在青島大學東院外租了一間小板房擺攤賣學生生活用品 ,住在學校周圍的朱家洼社區的一間小平房。
“我和同學兩人合租的平房一個月320元,房東把好幾間房子都租了出去。租房子的大多是剛畢業的學生,也有在校的學生,也有在附近工廠打工的,居住環境挺臟也挺亂。”
由于小王經營的小店板房是非法建筑,城管多次前來清理。經營了五個月后,小店被一場火燒掉。“當時打算干這個店的時候,我和同學從家里湊了將近兩萬塊錢才開起來,著火之后基本燒沒了,最后算賬總體上賠了。”小王說,最終他放棄了開店的打算,在麥島附近找了一家公司上班,但仍租住在朱家洼的平房。
今年2月28日,小王做出了新的決定,“在青島租合適的房子太貴了,家里人也多次叫我回東營,我放棄了留在青島的夢想”。
B 走了又回,前途迷茫 “這是第二次回到青島找工作了。”3月10日,在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內的一群租房里,青島大學畢業生閆玥對記者說。去年七月畢業后,這間不足8平方米的小屋是閆玥棲身的地方,后來回了家鄉,現在又回來了。“我和另外兩人合租這一間,每個月200元。雖然住的不怎么樣,但青島環境好,機會也多。”
閆玥大學還沒畢業,就應聘了一家大型超市做了前臺銷售人員。“兩個月的實踐期,我被分配去蔬菜柜臺稱重,一天下來腰酸背疼。回到家,三個人共用這么小的一間屋,洗澡、做飯、洗衣服等都不方便,當時覺得這種合租的日子太難了。”考核期沒結束,閆玥不愿意堅持,回到了家鄉。
“同學大部分都在這工作,還是想回青島找工作。”過完元宵節,閆玥又來到了青島,閆玥有些無奈和迷茫。
C 選擇堅守,為房奮斗 24歲的小張在一家寫字樓工作,“如果不說房子,現在的生活狀態我還比較滿意,我也希望能一直留在青島,將來也可以定居青島。可要在青島立足,就要有個自己的窩,總不能一輩子租房子住”。
小張的家鄉在寧夏,“和老家相比,青島的確要好很多,從大一起,我就希望能在這座城市有個屬于自己的位置。我的家境很普通,父母都是教師,沒有太多積蓄,我不想讓爸媽增加負擔。我一個月收入4000元左右,如果貸款買房,首付都不知道什么時候能攢夠”。小張說,由于是合租,目前每月的房租是550元,除了每月的正常開支,小張會把一半的薪水存起來。“租房也挺貴,再加上點,都夠一個小套間的月供了。真的挺想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哪怕是小房子。”小張告訴記者,堅守在青島雖說有些不易,但仍夢想留在這里。
聲音 分批逐步提供保障房 市政協委員 張健
“目前青島市也有了一定的實施計劃。國家出臺了禁止群租的規定,青島開始執行,但這些年輕人在哪住確實成了一個問題。”在今年的青島兩會期間,市政協委員張健提出了為普通新市民建公寓和廉租房的提案。
“群租者工資比較低,沒有能力購買房子 ;限購令出臺后,又限制不能買房子 ;再出臺禁止群租的規定,就可能把這些收入較低的年輕人排擠出城市。每年我們引入高學歷的博士、專家等人才,但普通學歷的本專科畢業生更要兼顧,他們才是主流人群。”張健建議,各區市能把新市民住房需求納入規劃,分類定向逐步地為普通新市民建一些公寓和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
引導社會建學生公寓 社會學教師 王付欣
中國海洋大學社會科學部老師王付欣表示,他也有學生畢業后選擇了群租,“群租在全國各個城市都有,這也是城市中低收入群體的一個主要居住方式,群租的大學生由于工資不高個人難以承受一套住房的房租,他們也是沒有辦法才會選擇群租”。
王付欣說,“我認為用工荒與住房有著一定關系,如果不能承受租房壓力他們很難在青島生活。雖然國家出臺了禁止多人群租的規定,但我認為群租也在逐步走向正規。政府可以針對這一群體建一些大學生公寓或公租房進行統一規范管理,提供一個正規而又適合低收入年輕人的容身之所。同時政府也可以引導一些社會人群來建設學生公寓,規范群租行業。”
文/圖 記者 紀國亮 田歌穎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郭新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