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制副校長,為學生講授安全防范常識
張秀珍工作室,緊貼社區群眾化解各類矛盾糾紛
群防群治工作向志愿服務領域全面延伸
作為青島市核心區,政治經濟、文化旅游、金融商貿中心區,市南區始終牢固樹立“穩定是第一責任”的工作理念,高度重視社會治安和社會穩定工作,將其作為“第一要務的要務”,作為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首善之區奮斗目標的重要內容,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了“社會秩序最好”的創建要求,為深化平安市南建設確立了目標、豐富了內涵。近年來,市南區以建設社會秩序最好的現代化國際城市首善之區為目標,扎實推進平安市南建設,圓滿完成了奧帆賽殘奧帆賽、海軍節、國慶六十周年、全運會等重大活動的安保任務,保持了社會的和諧穩定,成為全市唯一榮獲“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的城區,此外市南區還先后獲得了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城區、山東省依法行政先進單位、山東省綜合治理工作先進區、平安山東建設模范區、平安山東建設先進區等榮譽稱號。
一、堅持“穩定是第一責任”,把平安市南建設擺在突出位置
發展是硬道理,穩定是硬任務。市南區委、區政府堅持“穩定是第一責任”的理念,始終把平安建設列入重要議程,擺上突出位置,著力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源頭性 、根本性 、基礎性問題,推動了平安市南建設健康深入開展。
(一)落實領導責任制。將平安市南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 ,統籌部署、強力推進,強化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作用,每年初必開平安市南建設會議,每次全區黨政干部會議必講穩定工作,區委、區政府每月必聽一次穩定工作專題匯報。2008年以來,共召開了61次區委常委會專題研究穩定工作。與此同時,充分發揮區人大、區政協的指導監督作用,把創建平安市南、加強綜合治理作為對各單位、各部門年度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列入黨政領導干部的任期目標和考核內容,層層簽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暨平安市南建設工作承諾責任書》,將保一方平安的責任逐級細化分解,使各級領導干部人人肩上有擔子。
(二)完善齊抓共管機制。提高區、街綜治委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和聯席會議的運行效能,強化社會團體聯系基層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各社會團體充分發揮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針對不同社會群體的特點,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富有特色的系統和行業平安創建活動,全區形成了黨政統一領導、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平安建設工作態勢。
(三)強化穩定工作責任制。充分發揮責任查究、黃牌警告和一票否決等制度對平安市南建設的保障作用,落實綜治責任人政績檔案、領導干部平安創建工作述職、綜治成員單位履行職責報告等制度;嚴格落實穩定工作責任制,各部門主要負責人為穩定工作第一責任人;加大目標績效考核力度,落實平安創建工作述職報告、責任查究、黃牌警告、一票否決等制度,建立自查、暗訪、綜合檢查、專項考核、電話民意測評“五位一體”考核辦法,強化考核結果使用。
二、深入開展五項行動,扎實推進平安市南建設
今年以來,市南區大力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深入推進源頭治理“五項行動”,開創了平安市南和綜合治理工作新局面,為建設“社會秩序最好”的首善之區奠定了堅實基礎 。
(一)深入開展基層基礎建設行動。一是抓好硬件建設。提出2012年全區所有社區均建成一處1000平方米以上,集“管理中心、醫療中心、文化中心”為一體的社區“三個中心”,目前已累計投資5億多元,建成30處“三個中心”,并全部配套建設基層綜治工作中心、社區綜治工委和社區警務室 ,得到中組部及省、市委領導的充分肯定;投入3000萬元,建設公安市南分局110指揮中心、綜合執法辦案中心、改擴建珠海路派出所和八大峽派出所,搭建了為民服務平臺,夯實了基層基礎陣地 。二是健全基層組織。在全省率先設立了社區工作站,選派70余名處級干部擔任工作站站長;成立街道信訪工作辦公室,由街道第一副主任兼任信訪員,設置社區信訪代理工作站,由社區副主任擔任信訪代理員;創建樓宇綜治分會、小區綜治工作站、景區治安聯防辦公室等基層綜治組織,努力實現“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三是加強基層綜治隊伍。選派129名優秀中青年干部到街道任職,突出配強綜治工作力量;投入1300多萬元,組建200人的治安特勤隊伍和218人的校園專職安保隊伍,不斷壯大基層綜治工作力量。
(二)深入開展社會矛盾化解行動。一是突出抓好矛盾排查調處。健全區、街道、社區、樓院四級信息采集網絡,實現矛盾糾紛排查體系全覆蓋;堅持日常排查與集中排查相結合,每半月召開一次不穩定因素排查會、每月召開一次治安形勢分析會,超前掌控矛盾隱患;完善政法、綜治、信訪、維穩、調解“五位一體”機制,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2010年,市南區排查調處矛盾糾紛為96%。二是高度重視做好群眾工作。堅持感情貼近群眾、政策激勵群眾、利益惠及群眾、干事為了群眾的為民理念,把做好群眾工作作為平安市南建設的治本之策。以人民滿意為決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提高依法、民主、科學決策水平,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遵循部門問
策、居民征策、專家議策、民主決策、陽光亮策程序,充分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確保各項決策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高度關注和保障民生,積極為群眾辦實事 、做好事、解難事,著力解決大學生、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就業等生活來源問題,著力解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救助問題,著力解決企業改制、施工擾民、物業管理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贏得了民心、安定了民心,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了各類矛盾糾紛的發生;三是健全群眾訴求表達機制。開展區委書記大接訪和政法“五長”聯合接訪等活動,實施區領導包案制,使群眾合理訴求及時得到解決。大力推進居民素質提升工程,以培養理性思維、健康心態和文明行為為目標,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培養居民堅定的思想素質、良好的技能素質和健康的身體素質,提高人民群眾思想道德水平、依法維權意識和遵紀守法自覺性。
(三)深入開展“三防”建設行動。一是加強人防建設。發揮志愿者協會作用,整合社會力量,組建8500余人的社會化群防群治隊伍,落實“一樓一崗、一區一隊、鄰里互望、樓院互防”等看護措施,著力消除治安隱患。二是創新物防思路。為非封閉小區及樓棟安裝電子對講門、防盜窗及視頻監控設備,加設加高圍墻,設置門衛室 、治安亭等,提升了非封閉小區治安管理水平。三是提高技防水平。在重點要害部位、公共聚集場所、治安復雜區域、交通要道等部位增加視頻探頭 ,完成所有學校的視頻監控網絡升級,逐步實現全區視頻監控全覆蓋。
(四)深入開展治安環境綜合整治行動。一是深入開展“三大隱患”排查整治。集中部署公共場所扒竊等14項治安整治活動,對6處重點部位和場所開展集中排查整治。重點加強校園安全工作,建成40個校園綜治警務工作站,開展動態排查整治20余次,整改隱患170余起。二是認真做好輿情控制。及時發現、封堵各類有害信息1200余條,處理違規網吧35家次。三是深入開展嚴打整治行動。嚴厲打擊整治“黃賭毒”等突出治安問題,查處案件130起,先后開展“打黑除惡、打霸治痞”、“緝槍治爆”、打擊“兩搶一盜”等行動,有力遏制了刑事犯罪高發態勢,命案偵破、打黑除惡和追逃工作位居全市前列。
(五)深入開展社會管理創新行動。推行流動人口三級網鏈管理模式,落實“一戶一檔”制和房屋出租人治安安全責任制,實現“以房管人”。堅持從源頭上將社會特殊群體、犯罪高危群體、城市邊緣群體納入服務管理,消除了一批影響社會穩定的隱患。加強重點行業安全管理,強化重點領域管控措施,對重點行業領域開展全面檢查,排查安全隱患993處,完成整改899處,有效遏制了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
三、加強政法隊伍建設,為平安市南建設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加強政法隊伍建設,既是黨和人民的要求,也是政法機關履行使命的根本保證。市南區多措并舉,狠抓政法隊伍建設 ,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成績,區檢察院榮立全國檢察機關集體一等功 ,被評為全國基層檢察院規范化建設示范院;區法院被評為全國法院司法宣傳工作先進單位;公安市南分局榮立全運會安保工作集體二等功 ;區司法局被評為全省司法行政系統隊伍建設先進集體 ,全區政法隊伍呈現出了創先爭優、銳意進取、千帆競進的新氣象,為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一)政治建警,打造過硬政法隊伍。加大教育管理監督力度,全面推進政法文化建設 ,扎實開展爭做“首善先鋒”、創建學習型政法機關、治理庸懶行為等主題活動,深化“陽光政法”品牌創建,確保政法干警堅持“三個至上”,做到“四個在心中”,努力造就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執法公正的政法隊伍。
(二)從嚴治警,提高執法辦案水平。加強執法能力建設,提升政法干警執法辦案水平、群眾工作和處置突發事件能力。加強執法監督,落實執法檢查、專項督查和跟蹤督辦制度,開展集中清理涉法涉訴信訪積案和百萬案件評查活動,成功息訴9件中央政法委交辦的信訪案件。加大司法公開力度,提高執法辦案透明度,區法院建立執行工作短信服務系統,實現了與執行案件當事人的即時溝通;區檢察院創建檢察信息化監督系統,對案件實行全過程網絡化監督管理,促進了公正廉潔執法,執法公信力顯著提高。
(三)從優待警,解決干警后顧之憂。堅持對政法干警政治上關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關懷,加強對政法部門辦案經費保障,落實政法干警退休、晉級等待遇政策,穩步推進政法各部門競爭上崗、公開選拔、輪崗交流、掛職鍛煉工作,積極為政法干警解決后顧之憂。
在下步工作中,市南區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屆五中全會和中央政法工作會議精神,努力把握平安建設新規律,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斷完善工作機制,以更高的標準、更有力的措施推進平安市南建設,營造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全面加速現代化國際城市首善之區建設,為推動青島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本報記者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郭新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