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句老話,春祭日、夏祭地、秋祭月、冬祭天。這里不談天說地,只說說日月。我總覺得,中國人和西方人不一樣,一個陰柔,一個陽剛。西方人崇拜太陽,日神阿波羅是他們的吉祥物。中國人對太陽卻是敬畏有加甚至是愛恨交加,所以派了一個傻大個后羿射下九個日頭,只剩下一個日復一日在天上值日,這還不算完,又派了后羿的老婆嫦娥奔到月亮上養兔子。月亮對于祖祖輩輩的中國人就像柔美的媽媽或者慈祥的姥姥,而太陽像嚴父或者暴脾氣不講理的爺爺。
祭月,早先是大事,是國家的大事。最早的文字記載《禮記》中有“秋暮夕月”,就是祭拜月神。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晉魏唐宋,中秋祭月賞月漸成規模。到明代,祭月之風盛行,明世宗還大興土木修建了夕月壇(現在北京的月壇),專門供朝廷祭月,那場面相當于奧運會開幕式。
祭月,更是老百姓的大事。說起來,祭月比祭日更適合家族、家庭甚至個人操作。你想想,到了八月十五的晚上,“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天上的月亮圓了,地上的人家也團圓了。月朦朧,鳥朦朧,人朦朧,特有情調特有味道。在自家院子里,擺上供桌,供上月餅,對著月亮,或心里默念,或念念有詞,或黯然垂淚,或嚎啕大哭,隨便你,不必像在太陽下那么汗流浹背那么莊嚴沉重那么假惺惺。即便是云遮月,或者月有缺,也很美,也很有說道。祭月,是一件很自我很私密的事,每個人都可以各懷心事抑或鬼胎。男人愿灑家早步蟾官,高攀仙桂。女人愿奴家貌似嫦娥,顏如皓月。老人愿兒孫滿堂豬滿圈,小孩愿快快發育娶媳婦。我本將心托明月,明月千里寄相思。
祭月,說起來只是傳統了,現在的人好像不知何謂祭月吧,反正俺家就從來沒正兒八經地祭過。倒是每到十五前,不分南北、不論貧富,都記得買月餅、送月餅、吃月餅,更有甚者在月餅里藏著鈔票或者用金子打成月餅送給有求的人。吃完月餅,十五就算過完了,就不知再干啥了。這陣勢,就像春節,祖上是坐在炕上守歲,這幾十年卻是在電視機前看晚會、或者打電話發短信說些過年的段子。
當然,現在已經有人開始循著祖制穿著漢服三叩九拜規規矩矩板板整整地祭月了,就像清明節祭黃帝、端午節祭屈原、孔子生日祭孔,不管表面像不像,有心就好。 修方舟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宋濤]
相關專題:
輕松愜意 玩轉2010兩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