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檔案
張正富母賢英夫婦
年齡:兩人都是48歲
地震前,母賢英的丈夫就已經去世,她獨自撫養兩個女兒,而張正富也有兩個女兒,四個孩子中最小的也上初二了。一場地震后,張正富失去了妻子 。正當他痛苦萬分的時候,在安置點,張正富遇到了妻子的娘家人,“當時覺得特別親,好像找到了家一樣。”正因為如此,他萌生了一個大膽的念頭 ,娶大姐母賢英,“ 我當時就想,這樣一來是對孩子好,她人好,我也放心;再一個大家本來就是一家人 ,現在是親上加親。”
“又來記者采訪了?”5月6日下午,48歲的張正富走在陳家壩鄉譚家坪村的村頭,聽著鄰居們的玩笑,他顯得很習慣,擺了擺手:“到我家這邊來耍嘛。”作為這個村子里的新聞人物,張正富早已習慣了鄰居們拿他來開玩笑,也習慣了有記者前來采訪他 ,他也很清楚,記者們來問什么,一切都是因為去年那場引起過爭議的婚禮——地震中失去了妻子的他 ,娶了大姨子母賢英為妻。
地震中失去了妻子 如果沒有兩年前的那場地震,張正富此時應該還在四平村,與他的妻子生活在一起 ,照顧著兩個女兒,一向老實巴交的他,斷然不會成為這樣一個“緋聞人物”。
其實,他也算是地震中的一個幸存者。張正富的家原本在四平村的一個半山坡上,地震那天他不在家,從而僥幸逃過一劫。但當地震后他趕回去時,他家的那一片山都已經面目全非,聽別人說,當時一片山全部垮了下來,山坡上27個村民只有3個逃生,其余全部遇難,至今沒找到人在哪里。不幸的是 ,張正富的妻子就是這24名遇難者中的一個。
妻子沒了,家也沒了。在那個時候,張正富站在山腳下,根本看不到家的一絲痕跡,最后,他才在近一公里外的一個山腳下,找到了原本在自家門前的一小片竹林和原本埋在家門口的父親墳墓。他無法想象,自己的家到底在這一公里多山石中的什么地方,妻子又被埋在什么地方。地震后的一個多月,他無數次在每個石縫中尋找親人和家的痕跡,用鋤頭挖,但至今還是沒有找到。“我很想找到她,把她好好安葬。”張正富說:“這樣的要求都無法做到,我覺得我太對不起妻子。”
他感覺大姨子就像亡妻 一夜之間沒了家,也沒了愛人,張正富一度覺得天都塌了。正當他痛苦萬分的時候,在安置點,張正富遇到了妻子的娘家人,“當時覺得特別親,好像找到了家一樣。”更重要的是,他見到了自己生命中另一個女人——亡妻的大姐母賢英。
事實上,在那之前,張正富與母賢英的接觸不算多。張正富和母賢英的家相隔有20多里,因為不通公路,只有妻子娘家農忙的時候或者過年過節,他才有時間進去看一下這些親戚,幫幫忙。而母賢英在丈夫去世后就一直住在娘家,獨自撫養兩個女兒。
看到妹夫如此痛苦,母賢英也很不好受,經常主動關心張正富。漸漸的,張正富的心里,大姐就是前妻的影子,這也讓這個40多歲的農民萌生了一個大膽的念頭,既然兩人都是單身,何不就此結合?“我當時就想,這樣一來是對孩子好,她人好,我也放心;再一個大家本來就是一家人,現在是親上加親,照顧老人也方便。”張正富說。
但這個想法一開始卻被母賢英拒絕,“多難為情,要是被別人知道,要說閑話的,我給你介紹個還可以。”但后來,母賢英還是被張正富的決心所打動,覺得這個妹夫老實可靠,而且兩人也可以一起照顧老人和彼此的孩子,于是答應下來,不過還是擔心自己的父母知道會不接受,于是兩人決定秘密相處幾個月,看看情況再說。
老丈人主動點頭同意 從那之后,兩人就像戀人一樣開始相互關心和照顧,當然,并沒有對外公開,一切都是在暗中進行,“主要是打電話,一天打好幾個,有人關心的感覺真好。”從母賢英身上,張正富又體會到了家庭的甜蜜。
沒想到,他們的“秘密接觸”還是走漏了風聲。兩個月后的一天,張正富正在丈人家干活,老丈人突然問他:“你是不是跟大姐好?”張正富承認了,也做好了被老丈人教訓的心理準備,“爸,我是有這個想法,不過如果你不同意,我不論以后到哪里去,哪怕去上門了,你還是我的父親,我還是一樣的孝敬你。”
出乎意料的是 ,老丈人不僅沒訓他,反而表示很支持這件事,“只要你們兒女好,我們當父母的就同意。”不光是母賢英的家人,張正富的妹妹也很同意,兩人的四個孩子也都很支持,雖然村里有些議論,兩人還是大大方方地成為了一對戀人。
去年2月,張正富與母賢英在簡易板房里舉行了婚禮,婚禮搞得挺隆重,就在板房區的操場上擺了7桌,來的都是村里的親戚朋友,桌子凳子全是大伙拼湊的,“本來我們倆都不想辦喜酒的,可家里人都不同意,說一定要辦。”張正富說。
就在結婚的當天,他們還特意到了埋葬張正富家的大山腳下,祭奠張正富的前妻。張正富對著大山,跟前妻說,希望她能理解自己的選擇,而母賢英也淚流滿面地說:“妹妹,不是姐姐故意搶你的老公,是天災害了大家。你放心,你的女兒就是我的女兒,我會好好撫養。”
有家了,生活就有奔頭了 結婚后,兩人住在一起,張正富開始還不好改口,時不時會叫妻子“大姐”,時間長了才改過來。而兩人的孩子至今都沒有改口,按照當地的叫法,張正富的女兒還是叫母賢英“姑媽”,母賢英的女兒還是叫張正富“姑父”,兩人也不在意,“就是個叫法嘛,叫什么無所謂,反正大家也習慣了,只要在一起過得好就行。”
兩人結婚時,四個女兒中除了母賢英的大女兒有事沒來,其他三人都來喝了喜酒,“孩子們都挺高興的。”目前,四個女兒中,最小的一個上初二了,另外三個都已經獨立生活,對于這對夫妻來說,最重要的是如何把以后的日子過好。
最近這段日子,張正富忙著蓋房子,“錢不大夠用,還得去掙些錢來。”母賢英則每天到山里摘菜賣點錢,與以往相比,張正富心里最大的感觸就是“有奔頭了”,“現在經濟上困難點,不過這個問題不大,關鍵是現在有家了,就有了奔頭。”他說,等房子蓋好了,他準備跟妻子一起到外地 打工。
■相關鏈接 重組家庭艱難并繼續著 像張正富家這樣“親上加親”的重組家庭模式,畢竟只是少數,在震后的北川,大多數重組家庭還是常見的經人介紹結婚,以至于婚介所的生意一度非常火爆。不過,在突如其來的災難后,選擇重組家庭,感情基礎顯然不會太過牢固,大多數人都是抱著“擺脫孤獨”的想法而來。
海光村的一個重組家庭王三群和王福勇就是這樣的例子,兩人已經組合家庭一年多了,至今還沒有領證。妻子王三群對新家并不十分滿意,丈夫王福勇家開了個三層樓的旅館,在當地也算是經濟條件不錯的,但王三群卻沒有那種家庭的感覺。于是,由于缺乏信任,兩人平時也都是各自管各自的孩子,看上去,他們更像是一對同居者,而不像是一個家庭。
對于這種試婚現象,北川縣民政局工作人員持寬容的態度,“在地震中喪偶本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倘若在災后家庭重組過程中,發生上當受騙,甚至一些不該發生的事情,這無異于是雪上加霜,所以對于試婚,我個人是理解的。”一位工作人員說,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現象應該會越來越少,畢竟有更多的人通過了解,對組合家庭有了把握,也會有更多的人來領證結婚。
本版撰文特派記者 崔恒亮
本版攝影 肖林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王好]
相關專題:
汶川大地震兩周年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