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1日,位于臺東的愛心獻血屋打出了"急需A型O型血"的字樣。
因為是罕見的“熊貓血”,找不到合適的血源,濟寧的蔡建華在青醫附院手術時遭遇了困難(本報3月15日報道)。記者了解到,本市不僅稀有血型血液緊缺,普通血型血液也經常出現季節性告急的情況。不僅青島,血荒在南京、武漢、無錫等城市也頻頻上演。
根據市中心血站的統計,跟十年前相比,島城的用血量翻了一番,而2001年至2009年,本市的獻血量也翻了一番。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血庫頻頻告急呢?專家表示,手術增多、用血量增大,外地來青看病者增多占用了當地血源,都是重要原因。而要從根本上解決血荒 ,應該通過鼓勵互助獻血等方式來擴大血源。
>>>個例 難尋“熊貓血”手術卡殼 RH 陰性,俗稱“熊貓血”。3月2日中午,29歲的濱州小伙小王工作時,不幸被3萬5千伏的高壓電線擊中,造成四肢燒傷,多臟器出現衰竭。在治療中醫生發現,小王為RH陰性O型血,由于當地血源緊張 ,小王的手術陷入了困境。為了讓小王能及時獲救,他的姐姐在網上發帖子求救,3月11日島城三名“熊貓血”網友獲悉此消息后立即從膠州出發前往濱州,為小王的手術提供了充足的血源。(本報3月12日報道)
而過了三天之后,濟寧的張玉香也給本報打來電話求救,她說住在青醫附院的丈夫蔡建華做了兩次心臟手術后,出現嚴重貧血癥狀。蔡建華的血型是罕見的RH 陰性A 型血,青島血庫此種血型非常緊張。
“最近RH陰性A型血確實很緊缺。”市中心血站副站長郭建向記者介紹,可能是這段時間病號趕一塊了,像這種稀有血型一直很緊缺,這讓他們也很頭疼。
以往本市RH陰性A型血全年用量近250單位(一單位為200毫升),可是最近半年的時間,各大醫院僅RH 陰性A型血紅細胞就使用了255單位。由于這部分血液資源非常有限,本市登記在冊的RH陰性A型血獻血者基本上在半年內已經獻過血,不符合《獻血法》規定的血液采集時間,給臨床供血和緊急搶救這類“熊貓血”的病人帶來了很大壓力。
>>>現狀 部分普通血型也緊張 “不僅‘熊貓血’緊缺,普通的血液也經常出現告急的現象,而且今年特別嚴重。”郭建說,從平時血站的庫存量來看,雖然獻血的多了,獻血量也上去了,但是出現“血荒”卻頻繁了。以往血荒一般出現在炎熱天氣和寒冷天氣,可是從去年甲流暴發之后,市民擔心獻血后抵抗力會下降,獻血的少了,所以從九十月份血源就開始緊張 ,過了年之后獻血的也不多 ,導致現在血站血液庫存量剛剛達到警戒線,而且這段時間血源告急還有些偏型,A型和O型時常告急。
“前段時間每天的擇期手術少了三分之一。”青醫附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劉旭深有體會地說,一年里,經常出現這種擇期手術延期的情況,特別是剛過完年的那段時間,由于血源緊張,每天的手術量少了三分之一。隨后,記者從市立醫院、海慈醫院等島城各大醫院采訪了解到,這些醫院均出現了因血源緊張延期手術的現象。
>>>原因 手術增多用血量增大 市中心血站統計了近9年的獻血量以及獻血人數,2001年,本市獻血人數65898人,獻血量17.01噸;而到了2009年,獻血人數達到了 96838人,獻血量為34.68噸,從數據上看,獻血的人數逐年增多,捐獻的血液也是越來越多,那么為什么血荒卻頻頻出現呢?
“病號增多 ,是造成血荒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一線工作的401醫院血液科主任劉楠深有體會,他向記者介紹說,他們科室接診的血液病號中,不少人需要輸血維持生命,在十年前接診的這種病號很少,可是現在病房里基本上處于滿員狀態。
不僅如此,目前外傷的病號也增多,而往往外傷病號出血多,所以用血自然增多。記者從401醫院手術室了解到,搶救外傷病號,用血多的能達到一萬多毫升。
除了醫療水平的發展,外地病號來青求醫也導致了本市血源緊張 。郭建分析說,醫院的知名度上去了,就會有很多外地病號前來就醫,而外地病號在青島治療,使用的血液卻是本市市民捐獻的,但是本市市民的獻血是一定的,所以說這樣必然會加劇血源緊張。
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臨床是否科學用血輸血也是一個原因。血液是一種稀缺資源,可是現在在臨床上,有些醫生為了減少醫患糾紛,在用血方面并不是能省則省。
■對策 解決血荒關鍵在“開源” 無償獻血從街頭走向了學校、企事業單位,而血荒的背后,是獻血人群的不足。目前,無償獻血者很多都是大學生,另外還有農民工和一小部分市民。每當血源告急的時候,學校就會組織學生獻血,可是一到學校放假,學生們返鄉之后,獻血人群就會減少。而學校放假往往是夏冬兩季,由于天氣原因,這時候街頭上獻血的市民也會驟減。所以說島城采血呈現出季節性特別強的特點。
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有些地區為了緩解血荒,采取了互助獻血的辦法,就是在擇期手術患者需要輸血時,由臨床醫生向患者的親友及單位做互助獻血動員工作,動員他們進行無償獻血。
這種辦法在島城是否可行呢?對此,市中心血站副站長郭建表示,他們希望能得到這一方面的支援,像有些稀有血型的患者,周圍的親戚朋友也可能是這種血型,如果他們到血站獻血,說不定能幫上患者。
因此,解決血荒問題的關鍵在“開源”,郭建介紹說,他們還是提倡無償獻血,讓更多居民加入到獻血的大軍中來。
■釋疑 獻血不會損害市民身體健康 記者在調查時發現,雖然目前獻血的市民在增多,但仍然有不少人擔心,獻血會損害身體健康。“本來是在我身體里流動的血,就這樣抽走了肯定對身體不好 。”42歲的王燕玲的這種心理就很有代表性。
回應:“不敢說是對身體有益,但是絕對沒有害處。”市中心血站副站長郭建解釋說,一個健康人的總血量約占體重的8% ,以成年人為例,總血量約為4000毫升到5000毫升,平時80%的血液在心臟和血管里循環流動著,維持正常生理功能,另外20%的血液儲存在肝、脾等臟器內,一旦失血或劇烈運動時,這些血液就會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市民一次獻血200毫升到400毫升只占總血量的5%到10%,獻血后儲存的血液馬上會補充上來,不會減少循環血容量。而獻血后失去的水分和無機物在1到2個小時也就會補充上。所以對一個健康的人來說,獻血對身體不會有任何影響。
收的是工本費并不是在賣血 除了擔心會影響身體健康外 ,還有不少市民認識他們無償獻血之后 ,血站去“賣血”。“我們是無償獻血,可是這些血用到病人身上的時候卻需要收錢,血站跟醫院這不是在賺我們的錢嗎?”家住四方區的楊麗娟很不理解地說。
回應:“我們在這一方面宣傳不夠,確實是很多市民不理解,我們也接到過這樣的反映。”郭建告訴記者,其實患者用血也是無償的,他們用血時交的這部分費用并不是血液本身的價錢,而是血站按照獻血法收取的工本費。這些費用主要是血液采集、運輸、儲存、檢測、分離等費用。再有,為了保證用血者的安全,采回的血液都要經過檢測,排除傳染病。目前隨著檢測儀器的改進,這部分費用越來越高,但是卻有很多市民不知道,誤認為血站是在賣血。本版文/圖 記者 韋麗麗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郭新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