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宵節,消費者在超市選購元宵。 新華社發
從“蘇丹紅”到劣質奶粉,從瘦肉精到地溝油,從注水肉到針眼蘋果,隨著各種危害食品安全的行為逐漸曝光在媒體和網絡上,食品安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2月27日記者采訪獲悉,“如何為老百姓的嘴巴把關”已然成為眾多代表關注的熱點,雖然島城食品安全的總體狀況不斷改善,但是仍存在不少食品安全隱患,人民群眾對食品缺乏安全感。對此,部分代表從監管等角度分別提出建議,如超市制作過程應公開、島城應出臺本土食品安全條例等。
■疑問 能否公開食品制作過程 2月28日,市人大代表房利的一份《關于食品衛生安全監管的建議》在兩會上引起眾多代表的共鳴。“近年來,有關食品安全衛生問題頻頻出現,消費者深受其害,社會反響極大。”房代表憂心忡忡地提出,通過媒體及有關部門的曝光,不難發現,部分食品生產單位及不法分子為了謀取私利,生產加工有毒有害食品,這林林總總的現狀直接引起一個問題,就是誘發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衛生隱患。
“據報道,我國每年有20萬~40萬人食品中毒,足以給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敲響警鐘。”房代表告訴記者。和房代表一樣,針對食品安全這一大問題,馬鴻冰代表從一個“小切口”發出了質疑聲:“目前,許多大型超市食品制作都是不透明的,顧客買回家許多東西心中沒有底,超市咋就不能公開食品制作過程?”
■根源 食品安全監管空白多 針對目前島城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房利尖銳地提出了三大欠缺,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監管體制還不完善。“食品安全衛生工作至今存在踢皮球的現象。因為這分屬工商、衛生、質監等多個部門監管,誰也牽不了頭,誰也不愿牽頭。”房代表說,一個部門對食品抽樣檢測的信息不能多部門共享,造成多部門重復抽樣檢測,既增加了執法成本,也加重了生產經營者的負擔,給監管工作帶來難度。
此外,執法力度不是很強也是一大原因。房代表認為,如沒有做到持之以恒,出現時緊時松、時強時弱、把關不嚴等現象。除此之外,還存在第三大欠缺,即監管水平有待提高,“職能部門對食品安全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缺乏專業知識和科學技術,監管設備、技術落后,缺少對食品進行綜合檢查、檢測的設施設備,影響了執法水平和監管力度”。
■建議 1 超市食品加工間應當開放 馬鴻冰代表提出,超市可以將食品加工間改成開放式,這樣顧客就可以隔著玻璃來觀看制作過程和食材的狀況。此外,針對有條件的超市,馬代表建議可在賣場直播制作過程。
2 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的建議 房利代表則從全市角度出發,提出三點改進建議:政府要加大對各職能部門的監督檢查力度,建立一套能相互銜接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避免管理的“真空地帶”。其次,加大對因食品安全衛生不合格而觸犯法律、法規的制造銷售單位和個人的懲罰力度,以整治市場為重點。
此外,建議配置用于流動檢測的專用檢測設備及專用車輛,提供必要的抽檢經費,強化對技術和執法人員的培訓。
3 盡早出臺食品安全條例 “說一千道一萬,我認為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還在制度的完善上。”采訪中,葛方明代表告訴記者,食品安全的管理一定要從源頭上“拴好閥門”。對此,他提出島城應盡早出臺《青島市食品安全條例》。
“目前青島法規在這一方面尚屬空白,建議市有關部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抓緊研究出臺《青島市食品安全條例》,用地方法規的形式具體明確青島市各類食品的安全標準,生產、銷售等過程的管理要求,以及相關部門的職能職責和考核處罰要求等。”葛代表說。
文/記者 孟琳達 李志波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郭新舉]
相關專題:
聚焦2010年青島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