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瀾閣里基本上全是賣紀念品的商家。
來青島不到棧橋等于白來——在許多游人看來,棧橋就是青島的一個標志。但不少滿懷期待的游客逛過棧橋后不禁失望:棧橋究竟有什么呢?就連青島人自己對這個問題也不禁心虛。兩會上,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青島書畫院院長戴金梁提出,提升回瀾閣的內容含義,設青島文化展恢復棧橋的“名片”容顏。
市民希望“挽救”棧橋 “我這份提案是代表不少老青島人擬的。”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青島書畫院院長戴金梁告訴記者,在兩會前,有市民找到他反映了棧橋的問題。“這些老青島人對棧橋的感情很深,眼看著青島的這張‘名片’越來越無味,他們很焦急。”戴金梁說,市民一致反映,棧橋一直是青島的一個著名旅游景點,幾乎是外來游人必去的地方,由于靠著火車站、輪渡不遠,人氣也相對旺盛。
但市民漸漸發現,棧橋越來越徒有虛名了,“很多游人來到棧橋走一圈后很失落,甚至懷疑棧橋究竟憑啥出的名。”戴金梁說。
十分鐘逛一遍棧橋 25日下午2時許,記者來到棧橋看到,由于氣溫比較低,加上天氣陰沉,來逛棧橋的人很少,棧橋顯得非常空曠,除了海浪聲就是棧橋上賣貝殼、首飾的商販的叫賣聲,以及照相攤攤主招攬顧客的聲音。“現在棧橋幾乎成了賣貝殼的市場了。”家住市南區的市民王女士正陪著從北京來青游玩的朋友在棧橋溜達,“每次來這里都被商販攔住推銷東西,弄得心情很煩。”
“用不了十分鐘就能逛一遍棧橋。”負責棧橋附近環衛工作的張先生告訴記者,“夏天還好點兒,可以來浴場洗個海水澡,一到冬天這里就非常冷清,沒多大意思。”張先生說。
回瀾閣里非常冷清 “原來回瀾閣里邊還有一些特殊魚類展覽,比較有看頭,但現在也沒什么意思了。”張先生告訴記者,由于回瀾閣里面展覽的海洋魚類種類單一,很少能吸引回頭客,而且里面基本上也全是賣紀念品的商家,讓回瀾閣失去了往日的魅力,成了棧橋的“雞肋”。
為了一探究竟,記者隨后花了4元錢買了張門票進入了回瀾閣。回瀾閣內為上下兩層,除了在第一層擺了幾個裝著海龜、珊瑚等的玻璃缸外,其余全是賣各種紀念品的攤位,由于游客稀少,整個回瀾閣很冷清。
戴金梁建議,在棧橋回瀾閣設立青島近現代史圖片展,播放歷史資料錄像片,市民游客可以免票進入。同時,他還建議,在棧橋公園地面設置十余個棧橋歷史圖片燈箱,日夜均可觀看,使市民、游客在游覽中自然地了解青島和棧橋的歷史。 文/圖 記者 王媛 高亮 孫豐欣
■新聞快評 重振棧橋意義大 棧橋是青島的標志,它和這座城市的歷史緊密相連,在市民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曾經,不少老青島都有逛棧橋的愛好,親戚朋友來了,也愛帶他們到棧橋看一看。在關于青島的文字、圖片和影像中,也總是離不開棧橋。被國內外人們所認識。
期待如此之大,名氣如此之響亮,但結果竟然只是“十分鐘橋上逛一遍”,還要忍受拍照者、拉船客等人的干擾。這在游客對景點環境和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的當下,反差實在太大。更為關鍵的是,棧橋是許多游客來青島的第一站,很影響青島旅游的形象。
不能再讓棧橋這樣下去,正如戴委員所言,棧橋承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和人文元素,應進行挖掘。筆者認為,除此之外,其實,棧橋在國內外人們心中的名氣,就是一個巨大的財富,有如此名聲作為基礎,適當地進行重新規劃和整合,就能將棧橋的“最青島”效應發揚光大,這不比花巨資建造、宣傳旅游景點容易得多。我們一直在講品牌,放著這么一個世人皆知的品牌不去用、不去開發而任其沒落,豈不是極大地浪費?
真誠希望相關部門能以戴委員的這個提議為契機,邁出重振棧橋的第一步,讓棧橋也與時俱進,成為真正代表青島的閃亮名片。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宋濤]
相關專題:
聚焦2010年青島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