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文青
“我爺爺是首屆青島市政協(xié)委員,50年后我又接過了他的班。”2月26日,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市政協(xié)港澳組委員何文青講起了他與青島的淵源。
26日上午,記者在市政協(xié)會議駐地黃海飯店大堂見到了市政協(xié)港澳組委員何文青?!皠e看我是港澳委員,我的骨子里流的可是青島的血,我爺爺還是青島市首屆政協(xié)委員呢。”一坐下,何文青就跟記者講起了他們一家和政協(xié)的“淵源”。原來,何文青的爺爺何紹武是個“老青島”,是青島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有名的企業(yè)家和公益人士,新中國成立后,他還當選了青島市的首屆政協(xié)委員。
何文青本人也出生于青島,一直到10歲那年才跟隨父母舉家移居香港。“后來我在香港一步步地讀了小學、中學,并考入香港大學、成為了一名建筑設計師。雖然在香港生活得挺好,可心里一直希望能多回幾趟老家。”
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加上合適的業(yè)務機會,何文青來青次數(shù)越來越頻繁。這幾年下來,他已經參與了青島市的多項經濟、民生大項目的設計,而且獲得了業(yè)界的肯定。其中,他設計的青島二中國際部、青島石油大廈(匯通天地)等獲得青島市優(yōu)秀工程設計一等獎,此外,他還負責設計了多個市辦實事的項目設計。2008年,何文青被推選為市政協(xié)委員。“這距離祖父擔任市政協(xié)委員已經相隔差不多50年了,感覺就像輪回一樣?!?br>
事實上,何文青在參與青島經濟、民生大項目的同時,心中還有一個母校情結?!拔业哪X海中還清楚地記得當年每天爬半個信號山去大學路小學上學的情形?!焙挝那嘈χf,他在青島上小學的時候是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時候青島人還不富裕,也沒有現(xiàn)在這么發(fā)達的公交車、出租車等,甚至連自行車都買不起。何文青回憶說,當時他家住在觀象一路,每天上學都要經過江蘇路,然后爬半個信號山再往學校方向走。
“去年我看新聞說,大學路小學要重建分校,我感到機會來了。”2009年5月份,已經是市政協(xié)委員的何文青專門向市委常委、副市長張惠透露了他的想法:為母校免費做規(guī)劃設計。隨后,這個想法又很快轉給了市南區(qū)政府,經過溝通,雙方敲定了初步的設計思路。何文青開心地說,現(xiàn)在這個項目已經進入下一步的設計階段,他很期待盡快看到母校的新面貌。 文/圖 記者 孫豐欣 王媛
(來源:半島網(wǎng)-半島都市報) [編輯: 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