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僅技工難尋,在一些招聘會上普通用工也極難尋覓。(資料圖片)
不僅技工難尋,在一些招聘會上普通用工也極難尋覓。(資料圖片)
“技工荒”困擾青島已有十余年,技工的缺乏嚴重阻礙了島城制造業的發展,“技工荒”問題該如何解決?2月25日上午,本報兩會熱線96663邀請了青島技師學院副院長吳大立,市人大代表、山東匯海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主任律師楊冰,前來接聽市民電話,共同為當前的“技工荒”把脈。
“目前,‘技工荒’確實是青島市企業發展面臨的一大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與否也關系著本市經濟發展的速度。”2月25日上午,青島技師學院副院長吳大立 、市人大代表楊冰早早來到本報呼叫中心,與打來熱線的市民們進行交流。
“現在不光是技工難招,熟練工人都不好找”、“好不容易招來的技術工人現在不少都跳槽辭職了”……25日上午10時剛過,本報兩會熱線就不斷接到市民的電話。對于市民們的疑問,青島技師學院副院長吳大立表示,島城眾多的企業老板在企業發展中都會遇到怎樣才能留住人才的問題,“像一些小型的維修企業,一個技術好的師傅帶上幾個學徒完全可以撐起一個企業的運作。遇到這種情況時,作為老板,他們要做的就是要如何讓重要員工跟企業利益聯系在一起,適當給優秀技工一點股份,這或許是一個好的解決辦法”。
市人大代表楊冰則表示,“技工荒”的存在,除了市民觀念需要轉變,政府部門也應該出臺相應的措施,留住外來的技工,打造本地技工梯隊,為島城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多人才。
對于“技工荒”存在十年難破解的問題,接線的市人大代表跟專家均表示,從現階段來看,“技工荒”還會繼續存在下去,持續的時間雖然不好說,但是,這一困擾著企業發展的難題,隨著政府對技工培訓力度的加大最終必將得到解決。
熱線聲音 汽修廠6名技工節后僅回來一個 “現在讓我難受的是,過了年,我們這里的6個修理工現在只回來了一個,其他人都不打算回來了。”25日上午,市民張先生打來電話說,他在市區開了一家汽車修理廠,給員工的待遇也一直都很豐厚,不少員工每月都能拿到4000多元的工資,但是2010年春節后竟然有5名員工表示要辭職。
張先生對此很不解,為何提供了豐厚的待遇,還是留不住技工?他分析認為,由于大部分技工是外地人,而且都是20多歲的年輕人,因此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比如找對象、結婚等,選擇跳槽無可厚非,但也有一些技工對待工作的態度讓張先生感覺有些不務實。
張先生說,春節前曾經有一名菏澤的汽車修理技工在他店里工作了半年后不辭而別,后來聽說是去了另一家汽修廠工作,結果2010年春節后,這位汽修技工再次回到店里詢問缺不缺人手。張先生說,店里的確缺人手,但又擔心這些不穩定的員工會給公司發展造成阻礙,因此十分矛盾。
我該去考研還是去學技能 25日上午10時40分許,市民王小姐給本報兩會熱線打來電話稱,在看到本報25日刊發的《十年“技工荒”緣何難破解》一文后,希望就目前培訓不足思想也待轉變的這部分內容,跟接線的市人大代表和專家交流一下。
據王小姐介紹,她是青島一所高校的畢業生,但是畢業一年了也沒找到合適的工作。家長十分著急,一直催促她考研。但是,她看到有些技校畢業的同學已經在工作崗位上游刃有余了,月薪也已經達到兩三千元,并不比大學生的工資待遇低,因此想找一些培訓機構學點一技之長,但這種想法并未得到家長的認可。對此,王小姐感到左右為難。
沒有手藝,期待技能培訓 25日下午,市民高小姐也給本報打來電話表示,她在看到本報關于“技工荒”的報道,特別是得知2010年將有5萬名農民可接受人保部門的培訓后,感到特別高興。
高小姐表示,她是從河南來青島打工的,由于沒有手藝,現在只能在一家小店里做營業員,看到本報關于“技工荒”的報道后她有種躍躍欲試的感覺,“如果能有相關機構愿意給外來務工人員做培訓,我一定報名。”高小姐說,其實像她這種外出打工,但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崗位的外地人有很多,如果有專門機構愿意組織起技能培訓,這樣既解決了這些外來務工人員沒有技術混日子的現狀,又能緩解企業的“技工荒”難題,豈不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特別提醒 今天可撥打熱線聊聊看病難問題 看病難問題一直是老百姓關注的熱點話題,2月26日14時至15時,本報“兩會熱線 ”將就此類問題展開討論。
屆時,青島市人大代表、市第八人民醫院院長劉宏 ,青島市政協委員 、農工黨青島市委秘書長 、海慈醫院內科主任醫師于青云將到本報接聽“兩會熱線”,與您共同關注看病難問題。如果您有什么意見或者好的建議,都可以打來電話,與他們直接交流。
記者 單俊楠
現如今企業發展,高新設備可以引進,高層次技術人才可以引進,就連中科院院士、海歸博士后也都可以高薪聘請,唯有成千上萬的技工只能靠我們自己培養。
——專家代表、青島技師學院副院長吳大立
大多數技工都存在著結婚生子的問題,青島市的高房價讓外地技工很難在青島買得起房子,這也使得他們在掌握了一定技術后,投入一定資金便回到家鄉自己創業。
——市人大代表、山東匯海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主任律師楊冰
代表專家觀點 ●專家代表 吳大立 應加強對口專業技能培訓 “如今企業發展,高新設備可以引進,高層次技術人才可以引進,就連中科院院士、海歸博士后也都可以高薪聘請,唯有成千上萬的技工只能靠我們自己培養。”青島技師學院副院長吳大立表示,胡錦濤總書記在珠海高級技工學校視察時就提出了“沒有一流的技工,就沒有一流的產品”的精辟論斷,這也反映了我們國家已經開始重視技工的培訓。
“曾有種說法叫‘身有一技,走遍天下不愁’,現如今這一說法已被大多數年輕人拋棄。”吳大立表示,“技工荒”只是表象,深層次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結構性矛盾上,“大學生不愿干累活,農民工又掌握不了技術。這是傳統觀念在作祟,讀書做官、彰顯個性、體現價值,讓眾多年輕人不安于在一個地方、一個崗位上踏踏實實地干下去”。
“大多數企業存在短視行為,沒有自己的技工梯隊,也不愿意自己培養,在他們看來,可以采用高薪、挖墻腳招來任何他們需要的人員,但實際上真正優秀的技工都被所屬企業捂得嚴嚴實實。”吳大立表示,除了企業短視行為外,全社會雖然開始重視發展職業教育,但技校課程的設置、學生動手能力都存在短板,技工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與企業需求差距很大。
說到技工的培養問題,吳大立表示,在這方面學校應該與企業聯合辦學,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培訓專業技能。“現在青島市有22家技工學校,雖然技校學生的出口很好,但是入口普遍存在招生難”。技工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對口專業技能的培訓,“例如企業冠名班,根據企業需求,由學校跟企業聯合對學生進行培訓,企業需求多少,學校就培訓多少,進行定向培養,這樣不僅能縮短培訓周期,也節約了企業成本,技校學生也可從中受益”。
●市人大代表 楊冰 優化城市軟環境,留住人才 “‘技工荒’的存在,除了整個社會的觀念問題外,政府也應該加強軟環境建設 ,留住外來技工。”2月25日,在談到“技工荒”問題時,青島市人大代表楊冰表示,緩解“技工荒”問題需要政府加大在這方面的投入,并培養本城市的技工梯隊。
“目前,青島市的制造企業大多數還是一些低附加值的產業,企業的利潤相對較低,這也導致工人的待遇相對偏低。”楊冰表示,企業結構的不合理導致企業員工在低利潤率下生活,相比較一些同類城市,青島市的生活成本相對較高而工資偏低,“再加上現如今鼓勵創業,大多數技工都存在著結婚生子的問題,青島市的高房價讓外地技工很難在青島買得起房子,這也使得他們在掌握了一定技術后,投入一定的資金便回到家鄉自己創業,雖然收入并不一定比在城市里多,但是老家的低生活成本甚至可以讓他們過上比在城市中還要好的生活”。
楊冰表示,此外,政府在對掌握了一定技術的外來農民技工的服務上還是存在一些欠缺,醫療、住房、教育等配套問題解決不好,讓外來人員在這個城市當中沒有歸屬感,這也導致技工流失,因此政府部門要考慮留住更多的人才,就必須加強針對外來技工軟環境的建設,不斷完善,才能留住人才。此外,目前一些技工學校的教學內容也存在脫節問題。
“青島市的制造業企業要發展,需要更多的技工,這就需要我們的政府在這方面加大力度,培養本城市的技工。”楊冰表示,本城市技工梯隊的建設可以說是非常重要,政府部門除了要培育技工外,還應該建立技工人才庫,持證上崗,實行崗位指導價,提高技工收入水平,從根本上轉變市民對于技工的傳統觀念。“有了技術區分也就有了價值區分,從這一方面做也可以減少技工的流動率,有利于企業的發展。”楊冰說。 文/本報記者 林剛 李雯 圖/本報記者 郭婷婷 單俊楠(署名除外)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