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安一路兩側沒有了私家車停放,公交車行駛起來十分順暢。
市政協委員、青島融商投資集團公司總經理呂顏亮在2月22日報到的第一天就交上了一份提案,而提案的矛頭直指市政協委員,這當然也包括他自己 。他在提案中“挑刺”說,政協委員開兩會是為“民生”來的,入會人員把私家車停在會議駐地的道路上有“擾民之嫌”,這個現象應該整改。在接到這份特殊的提案后,市政協大會秘書處當即決定“現場辦理”:黃海飯店門前的延安一路禁止停車。23日上午記者在現場看到,前一天還停滿私家車的延安一路一輛車也沒有了,公交車跑起來“很敞亮”。
駐地前道路沒了私家車 “你有沒有發現黃海飯店門前的路面上私家車沒影了?”23日記者到市政協會議宣傳組采訪,剛進門就被工作人員的一句話給問住了。宣傳組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22日一位叫呂顏亮的政協委員提交了一份提案,把路兩邊停的私家車全“趕”跑了,延安一路的交通和平時一樣暢通了。
記者隨后聯系到了呂顏亮 ,了解了這份“牛”提案的來龍去脈。聽說記者要采訪,市政協委員呂顏亮連忙笑著說:“沒什么大不了的,當了好幾年政協委員,年年都看到會議駐地門前路兩邊停滿了參會人員的私家車,原來就不寬的路變得更窄了,我一直想管管,今年總算如愿了。”
私車停路邊有擾民之嫌 呂顏亮告訴記者,之所以要在報到頭一天就提這么一份提案,主要是源于這幾年的感受。他感慨地說,每年市兩會期間,市政協會議駐地黃海飯店前延安一路道路上往往停滿了入會人員的車輛。尤其是這幾年,隨著政協委員自駕汽車參加政協會議數量的增多,路旁私家車排長龍的態勢逐年擴大。“這不僅導致交通高峰時嚴重阻礙車輛、特別是公交車的正常通行,而且也違反了交通法規。”
呂顏亮接著說,政協委員來開兩會,是奔著“服務民生”來的,而這種行為卻有擾民之嫌。“別看這是個小事,隨便在路兩邊停車雖然時間僅有四五天,但每年如此,肯定影響市民出行,容易引起市民不滿,這也損害了政協和政府機關形象,也疏遠了政協與市民的關系 ,因此一定要改過來。”
委員提出四條解決辦法 呂顏亮隨后趕出了一份提案,提出了四條解決辦法:協調周邊匯泉廣場停車場、匯園飯店、西湖酒店、海航第一招待所等單位,會議期間允許入會人員憑證停車,必要時政協可撥付一定停車補償費用,允許停車的地點應有政協會議停車的明顯標志和導向標志;在開會通知中增加文字,明示不在會議駐地黃海飯店前道路上停車,可以在匯泉廣場等處停車的內容,并附停車證和停車圖示;鼓勵交警做好禁止停車的說服動員工作;鼓勵甚至要求各區市政協委員盡量統一乘車入會,盡量不開私家車。
獲得整改 提案當天提交當天辦結 “建議從今年召開的市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開始,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變這種路兩邊停車的問題。”2月22日,在辦完報到手續后呂顏亮便匆匆趕到提案組交上了這份提案:《關于政協全體會議期間駐地前道路嚴格限制停放車輛案》。提案一交給提案組,工作人員頓時炸開了鍋。“委員給自己挑刺,新鮮!”這份特殊的提案經過初審、復審后被迅速轉到了市政協副秘書長、會務組組長劉西山的手中。劉西山當即批示要現場辦理,并由大會保衛組閱處、迅速辦理。
“當天提交當天辦結,這可是市兩會有史以來辦得最快的提案了。”市政協會議大會提案組的張永友評價道。張永友說,當時保衛組一接到提案后 ,立馬協調了交警部門,并立即調整停車方案,“今天一早安排人員,迅速在延安一路路兩旁安置了幾十個錐形帽和禁停車標志,現在你再去看看,肯定沒有私家車停在路邊了。”
23日下午,記者在延安一路路旁看到,和前一天路邊熙熙攘攘的私家車長龍不同,路兩旁一輛私家車也沒有了,以前兩會期間公交車、出租車走到這里都是停停走走,而現在則能順暢通過。正在延安一路執勤的交通協管員薛師傅也向記者證實了這件事。“今天一早我們就過來設置錐形帽,還放了禁止停車標志,委員的私車要么開走,要么自己另找停車場,說實話,這件事確實辦得不錯。”
市民說法 道路交通和平時一樣了 開了7年出租車,經常到黃海飯店門前拉客,益青公司的司機陳師傅對這一帶的路況相當熟悉。“每年一到開兩會的時候我從來不敢到這片轉悠,因為路兩邊停滿了車,本來就十來米寬的路上一下少了兩個車道,公交車會車時十分困難,經常堵車。”不過2月23日下午2時,陳師傅路過岞山路時發現,今年兩會黃海飯店門前“清凈”了許多。“路兩邊一下子沒了私家車,咱跑起來特別快,正好委員、工作人員進進出出,過來拉個客很方便。”
和他有同樣感受的是周邊的居民。家住棲霞路社區的陳國勝今年56歲了,每年兩會期間在這里坐公交車特別不方便。“因為交通擁堵,公交車開不起來,出租車不愿意來,有時候出趟門得等挺長時間,周圍鄰居意見挺大的。現在不把車停在這里了,交通和平時一樣,一點影響也沒有了。”
新聞快評 為“辦得最快的提案”叫聲好 “開私家車入會的政協委員越來越多,并因停車問題影響了群眾出行,建議改正。”呂顏亮委員在兩會報到第一天,就將矛頭指向了包括自己在內的市政協委員。筆者不禁對這種勇于給自己“揭短挑刺”,處處為群眾著想、時時刻刻把市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舉動叫聲好。什么叫“群眾利益優先”?呂顏亮委員的提案無疑給了我們一個響亮的回答。
不僅如此,我們還看到,大會秘書處對此提案高度重視,對這種因自身原因影響到群眾利益的問題馬上拍板解決,現場辦理,當天提交當天辦結。很快,堵路問題解決了,周邊居民出行也方便了,委員和群眾的心自然也貼得更近了。窺一斑而知全豹,從這件市兩會有史以來辦得最快的提案中,我們也看到了市政協心里裝著人民,時刻為民著想的優秀品質以及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
民生問題無小事,情系民生得民心。現實生活中,諸如此類私家車停車堵路或擾民的事件還有不少,我們真誠希望,委員們都能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讓這些民生問題都能得到及時妥善的解決。這個史上辦得最快的提案也啟示我們:對待民生問題,不僅要辦,而且要像這次解決停車堵路問題一樣,馬上就辦,而且要辦好。
我們相信,有這樣的勇于給自己“挑刺”、處處以群眾利益為先的政協委員,有這樣雷厲風行,說辦就辦的優良工作作風,市兩會一定能更好地服務民生,更多地為我們廣大市民謀福祉。本報評論員 楊祥璽
“話說”兩會 代表委員們都關注著什么?有沒有啥新的變化?即日起,本報開通“話說兩會”欄目,每天記者都會把在會場的第一印象說給您聽,讓您跟著記者的視角,跟兩會“零距離接觸”,也讓您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兩會”。今天第一場,咱們就來“話說”——老委員·新委員。
老委員·新委員 今兒可是政協會議開幕頭一天,在聽了孫德漢主席、顧楓副主席的報告之后,委員們的分組討論是最有看點的,置身在討論桌上的交流、觀點碰撞中,參政議政的氛圍令人倍感豪情萬丈。
議政無大小,委員有新老。在這“圓桌會議”上,記者這邊的老委員率先“開口”。“城市的發展需要城鎮一體化的發展,首先就要從交通上解開限制,打通區域間交通。”這是老委員辛家鼎在談城市經濟發展問題。從他立題的高度,入題的深度,沉著的言談,篤定的眼神就著實感受到,已經歷經了13次政協會議的老委員從局部出發,到大局影響,看重的是統籌性和發展大計。
在會議駐地轉悠一圈還發現一個特點:委員“新面孔”真是不少,一大批新委員“走馬上任”走進了兩會會場。別看是頭一回參加兩會,可新委員們的“能量”不容小覷:這邊的侯登峰委員帶來了青島航運業發展的“金點子”,那邊的梁保山委員則專門為軌道交通寫了一份幾千字的提案,件件提案都提在了“點子”上。雖然有想法,可畢竟還是新手,參加討論時新委員們那是相當謙虛,紛紛把“學習”掛在嘴邊上。
志愿者日記 政協會議志愿者張景凱
2010年2月23日 星期二
三個小組比賽看誰效率更高 今天提案開始大量提交,我們幾個政協志愿者從早晨就開始忙碌,連水都顧不上喝,更別說是休息了,但是我們不覺得辛苦。因為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能夠親身參與到全市人民矚目的政協會議中,自豪還來不及呢。
和昨天一樣,我們6名政協志愿者還是分為A 、B、C三個組。為了給自己鼓勁,我在中午休息時提議為各自的小組起一個口號,大家在志愿服務中也來個大“比武”,比比哪個小組的效率最高、準確率最高。
由于我和同組的張亦楠同姓,我們起的口號是:張氏兄妹,齊心協力。這個瞬間產生的靈感口號讓原本有些疲憊的身心頓時精神起來,工作效率更高了。
文/圖 孫豐欣 王媛(署名除外)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