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7日0時 12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第三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這標志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建設又邁出重要一步,衛星組網正按計劃穩步推進。
北斗導航系統將由35顆衛星組成 據中國衛星導航工程中心負責人介紹,我國正在實施北斗衛星導航系統(COMPASS,中文音譯名稱為BeiDou)建設工作,規劃相繼發射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建成覆蓋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此前,已成功發射了兩顆北斗導航衛星,這一顆衛星為靜止軌道衛星。按照建設規劃,2012年左右,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首先提供覆蓋亞太地區的導航、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能力。2020年左右,建成覆蓋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只有三個國家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 據了解,衛星導航系統是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廣泛用于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我國高度重視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一直努力探索和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衛星導航系統。2000年,我國建成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后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這一系統已成功應用于測繪、電信、水利、漁業、交通運輸、森林防火、減災救災和國家安全等諸多領域,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特別是在2008年南方雨雪冰凍災害、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和北京奧運會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提供兩種服務方式定位精度可達十米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提供兩種服務方式,即開放服務和授權服務。開放服務是在服務區免費提供定位、測速和授時服務,定位精度10米,授時精度10納秒,測速精度0.2米/秒。授權服務是向授權用戶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測速、授時和通信服務以及系統完好性信息。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實現— 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專項管理辦公室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從應用方式、應用領域和應用思路等三方面持續創新,將實現衛星導航的無處不在。
北斗導航系統分三步走 剛剛榮獲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介紹了北斗系統的“三步走”規劃:第一步是試驗階段,即用少量衛星利用地球同步靜止軌道來完成試驗任務 ;第二步是到2012年,計劃發射10多顆衛星,建成覆蓋亞太區域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三步是到2020年,建成由5顆靜止軌道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網而成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目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處于第二步的關鍵階段。孫家棟說:“第三顆北斗導航衛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建設又邁出重要一步,衛星組網正按計劃穩步推進。”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包括空間組網衛星和地面應用兩大部分,是一項復雜龐大系統工程。孫家棟介紹,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范圍非常廣闊,它將在環境 、交通、物流 、水文、測繪等經濟建設和國家安全中發揮巨大作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
后續組網衛星的研制正按計劃推進,加快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地面應用基礎設施建設及相關設備研發,已是當務之急。只有“天上地下”統籌發展,才能發揮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最大效益。但與空間部分相比,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地面應用建設部分,目前還存在著一定差距,地面應用要研發許多設備,還要建設一些基礎配套設施來保證相關設備使用。據新華社
“北斗”四原則 ●開放性。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發展和應用將對全世界開放,為全球用戶提供高質量的免費服務。
●自主性。中國將自主建設和運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獨立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
●兼容性。使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與世界各衛星導航系統實現兼容與互操作,使所有用戶都能享受到衛星導航發展的成果。
●漸進性。中國將積極穩妥地推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與發展,不斷完善服務質量,并實現各階段的無縫銜接。
“北斗”與“GPS”對比 覆蓋范圍:GPS能全球全天候覆蓋,北斗2020年將覆蓋全球;
衛星數量:GPS共有24顆衛星,北斗目前已經發射3顆,目標是35顆衛星;
定位精度:GPS定位精度為10米,北斗同樣為10米;
容納用戶:GPS是單向測距系統,可容納無限多用戶。北斗由于是雙向測距的詢問--應答系統,用戶數量不能超過100萬。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修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