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天涯社區上的一個帖子引起了網友的關注。發帖人“四方介兄弟”稱看到了《邯鄲日報》(3月3日B2版)上標題為“打造邯鄲‘首善之區’”的一篇文章,在文章中很多工作思路,比如打造“首善之區”,“經濟結構最優、城區環境最美、居民素質最高、社會秩序最好 、發展潛質最大”這樣的話與市南區提出的“首善之區”奮斗目標一字不差……網友稱,除了地區和書記的名字換了之外,其余的內容表述完全一樣。
“四方介兄弟”在帖子中自稱市南人,他說,自己非常自豪地看到家鄉向著更美好的未來前進,也希望其他地方的領導干部都能踏踏實實地謀劃區域發展,不要再出現這種“開封指導漯河工作”的翻版。該網友還專門附上了幾篇有關報道的網址,供大家對比。
■記者搜索 “首善之區”內容幾乎一字不差 根據“四方介兄弟”在他的帖子中列出的網址,記者查看了青島有關媒體報道“首善之區”的稿件,并與刊登在3月3日《邯鄲日報》B2版標題為《打造邯鄲“首善之區”》的文章進行了對比。
本地媒體報道稱“在市南區領導干部會議上,市南區委書記李學海全面闡釋了‘首善之區’奮斗目標的深刻內涵,用5個‘最’字描繪了市南區發展的全新圖景”,而邯鄲日報上的文章中的部分內容只是把“市南區”換成了叢臺區,市委書記由“李學海”換成了“楊曉和”,叢臺區提出的5個“最”的內涵和語言表述也跟本地媒體報道上的幾乎毫無二致。
在經濟結構最優的解析中,“要著力培育高端服務業,突出‘高、精、尖’;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突出‘特、大、強’;全面提升傳統服務業,突出‘新、活、多”與本市有關媒體的報道完全相同。城區環境最美中,就連“我的城市我管理、我的環境我打造”這樣加引號的話也都完全一樣……這五個“最”的描述中,只是在居民素質這一段落中,邯鄲日報的文章中加了一句“大力開展‘城市面貌大變樣市民素質大提升’活動”,其余的語言表述完全相同。
青島市關于市南區打造“首善之區”的報道時間是2009年1月21日,而叢臺區在邯鄲日報刊登的報道時間是2009年3月3日。
■網友說法 信手拈來,如同兒戲,讓人擔憂 發帖人“四方介兄弟”在原帖中就表示,這種情形讓他“不由地想起了電視劇上的八個字‘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并直言“有些地方政府也太‘邯鄲學步’了”。
網友“zhongguoniuniu”跟帖稱“天下文章一大抄,只不過這次有點過,一點創意都沒有。”
還有網友坦言,“老百姓需要的是真抓實干,不需要夸夸其談,更不需要抄襲剽竊來糊弄,要學就學人家的真抓實干,千萬別搞些表面文章,就算做表面文章,也別這么赤裸裸的?。 ?
而網友“沈氏01”則說,這是“挺有意思的事情?,F在,提出建設‘首善之區’宏偉目標的城市和城區數量不少,也都提出了各自的建設藍圖,各具特點,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于國于民善莫大焉,可贊可賀??杀容^一下邯鄲市叢臺區和青島市市南區的相關報道,可以清晰地看出大膽的抄襲,正如樓上網友所說:此乃“開封指導漯河工作”的翻版……
網友“jj1125jj”表示,“目標效仿不重要,重要的是到底是否符合邯鄲發展的實際情況。一個地區領導的思路直接影響到這里的發展方向和水平,直接影響到老百姓的切實利益,不可兒戲。如今,邯鄲領導不認真思考如何發展邯鄲,竟然信手拈來別的地方的思路,顯然有點太兒戲了?!辈簧倬W友都表達了同樣的意思。
■記者連線 “是我們做得不對” 邯鄲日報中“打造邯鄲‘首善之區’”文章署名為“張海臣”,記者在百度搜索后發現,邯鄲日報并沒有記者叫張海臣,但是有不少稿件的通訊員是張海臣。6月23日,記者聯系了邯鄲日報編輯二部,一位自稱姓劉的編輯表示,“張海臣是叢臺區副部長,應該是他的署名文章,一般這樣的稿子都是蓋了區委宣傳部的章的,如果不蓋章,我們是不會給他刊登的”,劉編輯表示,對待這樣的稿件,編輯只有可能進行刪改,但不會添加內容,“有事就問叢臺區委宣傳部吧?!?
記者聯系了叢臺區委宣傳部,最終確認此稿件的作者確實是該區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張海臣。一提起當天的稿件,張海臣就已知情,“網上的帖子我也已經看過了,是我們做得不對”。他解釋說,“邯鄲日報上的那一整版都是廣告版,也是形象版,原本說不上了,后來又要上,因為來不及寫稿子,就讓下邊的同志寫了一篇”。在記者的追問下,張海臣說,那個稿子“是一個實習的學生寫的,人已經走了,當時我看了覺得確實挺好,但沒有細看來源,結果就登上了”。張海臣說,“這個事是我們做得不對,畢竟還屬了我的名字”。他說,“我們沒有別的意思,說我們抄襲,我們覺得是個很丟人的事”,他“拜托”記者在中間幫他解釋一下。張海臣說,他們一直在學習市南區的經驗,“我在宣傳部干了23年了,88年、89年的時候,我們還跟市南區結過對子,學習城中村改造的經驗”,“這次我們還要專門就首善之區這個事去學習市南區的經驗”。
■聲音表達 “這證明人家認可了我們的做法” 記者搜索發現,近年來,已有不少地區提出要建“首善之區”,但解讀和目標各有不同,“首善之區”也并非市南獨有。在2006年2月15日叢臺區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叢臺區區長張曉波就提出“首善之區”,但內容是要“把叢臺建設成‘經濟強勁、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管理有序、充滿活力’的邯鄲首善之區,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基礎”,而不是“五個最”。
對于這種情況,本市一位人大代表的意見很明確:從城市的發展上講,定位和決策一定要適合本地實際情況,市南區是基于現有的發展水平,包括經濟結構最優、城區環境最美等提法都是符合市南區的發展實際,原封不動搬到另外一個地區,肯定不能完全相符?!斑@樣的做法,是在拿一個城市的發展未來開玩笑”。從政府公務人員的角度來講,“這個錯誤犯得太低能,實在是得不償失”,該人大代表表示,在政務界開這樣的玩笑有點過,“把自己的未來、聲譽和一個地區的聲譽都給賭進去了”,而其中暴露出來的深層次的工作作風問題,也引人深思。
記者隨后又采訪了青島市政協委員王夕源,“如果是我們抄襲別人,就抓住不放,嚴厲處理這種不研究、不思考、不創新、投機取巧的行為”,但是,王夕源表示,“如果是人家抄襲了我們,也不要去指責他們”,反而應該感到高興,“這證明我們的工作得到了他們的認可,創建首善之區是一個實踐檢驗的過程,別人應該是認可了才學的,這也會讓我們感到壓力”,王夕源認為,有壓力就會有動力,不要去追究是否抄襲,“反而應該以歡迎、大度的態度來對待,只要人家不是惡意,就沒有必要窮追惡打,不要斤斤計較”。
記者 郝春梅
■新聞相關 “首善之區”自曝家丑挑毛病 信報訊 6月23日上午9時30分,市南區隆重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動員大會,創建工作隨之全面啟動。在動員大會上,市南區通過播放專題片自曝全區現存的諸多問題,給參會干部、代表敲響了警鐘。同時,市南區還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評分標準以及具體的目標責任等相關材料發放給參會人員,號召全區市民一同為全國文明城市的創建做出貢獻。
逍遙花園綠地被破壞,新湛一路亂堆雜物,廣西路14號把綠地改成菜園子,團島路10號兩輛報廢車變成垃圾車,五四廣場“黑照相”,街頭亂發亂貼小廣告,小區業主私建空中閣樓,臺西四路老房子需改造,亂扔亂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9時30分,在市南區政府會議室里,主持人播放了一個專題片——《走進我們的背后》。專題片不僅曝光了這些區內目前確實存在的一些問題,而且還以市民的角度來講述這些不良現象帶來的危害。以五四廣場的“黑照相”為例,專題片中就傳來了市民的聲音:“有一次我帶一個外國朋友過來玩,就被拖住了要拍照,可拍完了卻要10元錢一張?!薄拔逅膹V場很漂亮,我和同學經常過來玩,可就是那些照相的老跟著你,一遍遍問你照不照?真挺討厭的?!?
市南區自曝“家”丑,把區內存在的問題都擺到了桌面上。觀看完畢后,參會的部門領導、街道社區的代表深受感觸。他們紛紛表示看到這些“問題畫面”被一個個播放出來,真讓人感到羞愧,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把這些畫面一個一個去除掉。(見習記者 尚青龍 實習生 王樹峰)
“開封指導漯河工作” 近日,在“中國消防在線”網站上,完全平行的河南開封市消防支隊與河南漯河市消防支隊的宣傳稿件如出一轍。不同的是,“漯河市政法委書記”換成了“開封市副市長”,在“開封市副市長”的講話中竟有“構建和諧平安漯河”字眼,因此被網友戲稱為“開封指導漯河工作”。
據了解,3月4日署名“張建華”的稿件標題為《漯河市政法委書記:防火監督是預防火災的前沿陣地》;3月13日署名“劉鐵柱”的稿件標題為《開封市副市長:消防工作也是派出所的“主業”》。兩篇各千余字文章,竟有800字雷同。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處處點明“開封市副市長”的文章,開封市副市長并沒有參加文章中提到的會議,其本人對發表的文章并不知情。據說,這篇文章是由開封市消防支隊一名外聘的文職人員從網上抄襲而來,并署上其主管領導“劉鐵柱”的名字發表的。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