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市民報告 聽市民意見 請市民評議
2022年“三民”活動丨市發展改革委:前三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024.04億元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曉哲 劉笑笑
實體經濟是立市之本、強市之基。今年以來,市發展改革委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聚焦實體經濟振興主線,穩大盤、筑根基,育產業、建園區,抓保障、增活力,推動實體經濟振興實現良好開局。前三季度,全市制造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均實現提升。
聚力穩住經濟大盤,夯實實體經濟發展根基
市發展改革委認真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前三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024.04億元,同比增長4.1%,增速高于全國、全省,位居副省級城市第3位。
一是精準開展調度服務。建立穩經濟大盤協同推進機制,逐季研判、監測重點行業及區市經濟運行情況,精準分析提出對路管用措施建議。協助省、市督導服務組轉辦、督導重點問題5批次,目前已解決36項。
二是加大政策供給力度。先后出臺五批穩增長政策清單,1-10月,新增退稅、減稅、緩稅、緩費577.1億元,有力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
三是靠上爭取資金支持。搶抓機遇主動作為,爭取國家政策性資金額度創歷年新高。爭取專項債額度488億元,居計劃單列市第二位;爭取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投放115億元、設備購置貸款貼息投放8.4億元、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26.3億元,分別占全省的20%、32.4%、27.4%。
聚力做優做強產業,發力突破實體經濟振興
發揮實體經濟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作用,聚焦24條產業鏈建立“5個1”推進機制,構建由“鏈長”掛帥、產業專班主抓、區市(功能區)主戰、“鏈主”企業主建的推進體系,推動實體經濟起勢見效。
突破重大項目。由產業鏈鏈長牽頭,組織專班、部門、區市和功能區,靶向招引產業鏈重大項目。建立24條產業鏈重點項目庫,推動濰柴(青島)智慧重工智造中心、東旭光電顯示新材料產業園等一批大項目開工,京東方移動顯示端口器件、奇瑞汽車青島基地等一批大項目竣工投產。
突破專業園區。創新產業園區打法,圍繞十大新興產業,在全市謀劃布局15個專業園區。堅持一園一業、一園一策,制定專業園區發展導則,配套制定大力度、差異化支持政策。出臺入園項目評估辦法,設定投資強度、畝均收入等核心指標參考值,嚴把項目準入門檻。目前,虛擬現實、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專業園區已經掛牌。
突破重點產業。統籌發揮鏈長、專班、區市、鏈主企業作用,推動傳統優勢產業擴能升級,“芯屏”、虛擬現實等新興產業加快崛起,4個集群新入選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2個產業集群入選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做法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實施生產性服務業提升行動,新評選市級生產性服務業領軍企業20家,國家級“兩業融合”試點單位數量居全國第一。
聚力破難題強保障,增創實體經濟發展活力
靶向制約產業鏈發展的關鍵問題,精準施策、靠前發力,全力服務保障實體經濟振興發展。
著力破解瓶頸難題。成功爭取國橡中心功能性新材料產業園項目產能指標免于置換,能耗指標由省級先行保障,兩項工作均開創全省先河。推動金能可降解新材料項目、青特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獲批立項。5個重大工業項目列入全省支撐性引領性重大產業項目盤子、占全省工業項目數量的一半。
著力激活要素資源。制定青島市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實施方案,爭取國家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牽頭研究制定碳達峰“1+N”政策體系,率先探索開展市場主體之間用能權交易,全市能耗強度水平保持全國領先。成功爭取規模20億元的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子基金落地。推動完成國家第二批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
著力提升城市能級。參與國家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戰略謀劃爭取,推動海洋領域國家實驗室、青島都市圈等重大事項納入國家方案。成功爭取承辦首屆“中國+中亞五國”產業與投資合作論壇,中日(青島)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獲批,推動城市能級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