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1日訊 今天的“二十大代表風采”,一起來認識五蓮縣洪凝街道紅泥崖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守英。
最近,紅泥崖村的菌菇大棚迎來二期建設,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計劃投資280余萬元,于今年年底前再建8個暖式大棚,讓村里的菌類產業錯季發展。
“咱在這個位置這一次建兩個智能大棚,里邊溫度、濕度、透風,全部智能化,節省人工,過年的時候咱就能吃上新鮮的蘑菇了。 ”張守英笑著說。
紅泥崖村曾是個靠山吃山的貧困村,村里基礎設施薄弱,經濟農作物種植受限。2016年,張守英創新互助養老等多種扶貧模式,一年內讓村里40戶貧困戶實現脫貧,解決了一部分村民就業問題。但由于村里沒有支柱產業,村集體收入跟不上,村子發展動力仍然不足。
“號召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我們就想怎么樣領著村民創收,我們五蓮是山好水好空氣好,有豐富種蘑菇的資源。爭取了縣里的一部分扶持資金(建大棚),爭取著資金以后,咱又愁這個棚建的質量,再就是這個棚建了怎么(養蘑菇)合適,咱不懂技術。 ”張守英告訴記者。
張守英帶領村干部多次外出考察、學習技術,去年年底開始建設第一期14個菌菇大棚。
紅泥崖村村民陳常全介紹:“一個棚一次上棒就7600來個棒,一年上兩次棒,這一次能產7500來斤,大約一年能產15000斤左右,平均大概能拿到3.5元至4.5元(每斤),利潤比較可觀。”
如今,村民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錢,預計菌棒廠建成后,合作社年可增收100萬元。獨木不成林,張守英還聯合周邊14個村開展黨建共建、強村帶弱村,針對各村具體情況實施不同助農措施,資源共享,抱團發展。
“作為一名黨的二十大代表,我覺得責任重大,在鄉村振興中,將發揮我們兩委干部的帶頭作用,在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讓老百姓的腰包也鼓起來,帶領他們共同致富,在鄉村振興當中貢獻我們的巾幗力量。”張守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