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腸、螃蟹、瀘沽蝦……煙臺“開盲盒”式趕海火了
近日,煙臺“開盲盒”式趕海屢屢沖上熱榜,從千人撈海腸,到瀘沽蝦滿沙灘,還有螃蟹、蟶子撿不完……靠著“大自然的饋贈”,煙臺人實現了真正的“海鮮自助”,也刷新了全國各地網友對“趕海”的認知。
市民撿到的海腸(圖片來源網絡)
近期這波趕海熱潮,最早可以追溯到10月5日。當天,大風降溫后,煙臺黃渤海新區海域沙灘上出現了大量海腸,沙灘上、海水里到處都是,密密麻麻。一傳十、十傳百,不斷有市民趕來,更有市民在現場開起直播,最終形成了千人通宵撿海腸的震撼場面。每個人都收獲滿滿,成筐、成桶的海腸被市民帶回家。網友不禁驚呼“從未見過如此多海腸,太眼饞了!”還有網友開起了玩笑,“不建議大家吃這種撿來的海產品,因為我離得遠,撿不到眼紅。”
車上堆滿撿來的海腸(圖片來源網絡)
“趕海大軍”十分壯觀(圖片來源網絡)
“趕海大軍”十分壯觀(圖片來源網絡)
威海的薛女士刷直播看到煙臺市民海邊撿海腸的場面,心急難耐的她立刻帶上網兜連夜驅車3小時,從威海趕到煙臺跨市趕海。“現場烏泱泱的都是人!”薛女士從未見過這種場面,震驚又興奮。她連夜撈了半桶海腸,第二天就串成串烤著吃了,直言太過癮了。
市民撿到的瀘沽蝦(圖片來源網絡)
海腸的熱潮還沒過,10月6日,煙臺高新區又有市民趕海時驚喜發現滿地瀘沽蝦,撿都撿不完。得知消息的市民劉先生第一時間來到了高新區海邊,他告訴記者當時海邊整個海灘上都是瀘沽蝦,因為這個蝦在煙臺比較少見,所以他特別興奮,撈了五六十斤,回去給親戚朋友分了分,剩下的自己蒸著吃了。“蝦特別肥,個個都帶黃,特別好吃!”劉先生向記者分享,他把視頻發在網上,網友紛紛評論“饞哭在屏幕前”,還有人說想嫁到煙臺來。
灘涂上出現大量螃蟹(圖片來源網絡)
這邊高新區正撿著瀘沽蝦,另一邊福山區的螃蟹大軍也來了。10月6日,潮落后灘涂上出現了大量的螃蟹,視頻拍攝者說雖然個頭不大,但是數量很多,灘涂上全都是。網友評論:海腸和蝦還沒吃完呢,螃蟹大軍又來了,真是海鮮自由了!
市民在挖蟶子
一直到10月8日下午,市民劉女士又在煙臺高新區趕海時收獲了肥美的蟶子。“今天蟶子又多又肥,快來挖!”,劉女士發布了一條九宮格“朋友圈”,配圖是碧海金沙以及肥美的蟶子,吸引不少好友留言詢問地點。劉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只挖了不到3個小時,就收獲了七八斤蟶子,個個鮮活。對于收獲的蟶子,劉女士笑著表示,自己只是喜歡趕海,蟶子都送給朋友拿回家“嘗鮮”了。
市民挖到的蟶子
一波又一波的海鮮“上貨”,驚呆了網友。其實,大風天氣后,海邊出現海鮮在煙臺并不是首次,只是湊到一起不太多見。煙臺黃渤海新區海洋經濟發展處處長徐希水將系統修復、夯實本底歸結為此次海腸“上岸”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介紹,煙臺重視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河道水系生態治理、城市雨污分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近海和沿海傳統養殖退出、漁業減船轉產都夯實了海洋生態。此外,煙臺黃渤海新區發揮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優勢,從源頭做起,創新推出品種有指導、參與有平臺、流程有管控、全民參與增殖放流的‘大養護’格局”,作為全省唯一入選自由貿易試驗區第四批“最佳實踐案例”,成為中韓聯合增殖放流永久舉辦地,海洋生物資源數量逐年恢復。
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力勇用三個因素疊加,解釋了煙臺“海鮮泛濫”現象。首先,煙臺持續推進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為海腸等海洋生物提供了適宜生長、繁殖的環境;其次,得益于煙臺海域生態環境改善和多年延續的增殖放流活動,煙臺海區海洋生物資源量增加,日益豐富;在此基礎上,特殊天氣情況,風浪和潮汐的共同作用將海腸、瀘沽蝦這些生活在泥沙等較松散環境中的底棲生物帶到了岸邊。對于趕海趕到的海鮮是否可以放心食用,王力勇認為,目前看來這些海鮮都是野生的,只要在確保新鮮的情況下可以放心食用。
- 聽·見 | 趕海就像開盲盒,情緒價值滿滿……他組織趕海收入超工資
- 半島V視 | 跟著主播趕海,螃蟹海螺收獲滿滿,游客直呼好玩
- 桂東出海記丨跨越千里來青只為趕海抓螃蟹,趕海游帶火周邊酒店民宿一房難求
- 視頻|青島里院喜劇節喊你一起開盲盒啦,幽默小丑震撼來襲
- 半島V視 | 喜慶豐收,金秋“蟹”逅!島耳河螃蟹節鮮味飄香
- 半島時評丨“修修補補”何時不再開盲盒
- 假期探碼頭|市民凌晨“搶”海鮮,中秋節當天,預測螃蟹價格“友好”
- 中秋假期臨近,青島本地螃蟹漲價了,魚類價格平穩
- 青島某碼頭,螃蟹剛上岸就被瘋搶!貴的120元一斤!養殖戶半夜都能笑醒:價格一直在漲,還不愁賣
- 來回走10公里,還要穿過齊腰深海溝!一次能挖50多斤蛤蜊,沐官島趕海火爆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