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生長,城市榮光
半島全媒體首席評論員 高書華
品牌是企業、城市乃至國家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翻開城市的過去,一段段品牌生長的故事,往往最是驚艷時光,吸引著人們駐足回味,品評曾經的光輝歲月。展望城市的未來,更是離不開品牌的參與,在新的空間坐標和時間維度上,讓品牌之花遍地盛開,和城市共同續寫新的傳奇。
從“上青天”到“五朵金花”,青島誕生了眾多國內外馳名品牌,奠定了“品牌之都”的地位,品牌是青島制造業賴以起家的“傳家寶”。隨著品牌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青島又走在全國前列。
6月25日,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一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7月17日設立為“青島品牌日”。青島成為全國首個以人大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的形式設立品牌日的城市,這也標志著青島在發展品牌經濟、深化品牌建設上踏上了新的更高起點。
城市與品牌的故事站到新的歷史節點上:城市之上,品牌生長;品牌生長,城市榮光。
品牌之都
品牌是青島最寶貴的城市資源之一。一個好的品牌,能讓企業更強;一批好的品牌,能讓城市更強。
如果說到海爾,最耳熟能詳的故事莫過于“張瑞敏怒砸冰箱”。張瑞敏那一錘,不僅是海爾向品質轉型的起點,同時也喚醒了中國家電行業的質量意識。他的那一錘,也是海爾品牌邁向全球化的第一步。
把一根繩子做到極致的海麗雅,那根繩子不但能拉住高速降落的“天問一號”探測器,還能拉起深潛海底7000米的“蛟龍號”,由此創下了中國繩纜界的“四個第一”即:“中國深度”“中國精度”“中國溫度”“中國強度”,“中國繩王”實至名歸。
當企業的產品質量過硬,便有了品牌;當品牌成了企業的招牌,產品就會被更多人認可。人們可以從品牌認識到企業,也可以從產品知道了企業,品牌讓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廣為傳頌。繼而,企業和品牌是相互成就的。
品牌是青島制造業賴以起家的“傳家寶”,青島是最早實施品牌戰略的城市之一,從1989年創建“金花”開始,至今已走過30多個年頭。
1990年,青島開始在全市工業系統全面開展爭創“青島金花”。1990年8月,共評出20種產品為“青島金花”產品。1992年,全市有78種產品獲得國家質量獎,1100多種產品獲得部、省、市優質產品稱號,46種產品獲得“青島金花”產品稱號。人們常常提及的海爾、海信、青啤、雙星、澳柯瑪這“五朵金花”,就是來自于此,至今仍是青島制造的“金字招牌”和城市驕傲。
30多年來,從創金花產品到創名牌產品,到創名牌企業,市委市政府一以貫之牽引品牌戰略不斷升級。以“五朵金花”為代表的制造業品牌族群,成就了青島“品牌之都”的美譽,開創了“品牌產品-品牌企業-品牌產業-品牌經濟-品牌城市”的極具特色的發展道路,“青島現象”引發全國關注。
2005年,青島的GDP達到2612億,躋身全國前十,成為近20年來青島經濟最輝煌的時刻。
如今,品牌已成為青島發展最具特色的名片,追求品牌已成為青島城市發展的靈魂,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生動力。
目前,青島已有中國世界名牌產品2個、中國名牌產品68個,山東省名牌產品700個;中國馳名商標123件,中華老字號19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6個,品牌總量位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以海爾、海信、青啤和中車等企業為代表的千億級知名品牌產業鏈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75%。
對于青島而言,城市能級就是產業能級,要完成城市能級的再提升,必須有產業升級的支撐。而支撐產業能級的,則是那些響當當的品牌企業。
時代之問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p>
在當今新技術、新產業日新月異的時代,品牌對于企業和城市而言,與以往變得更加重要。
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近些年來,青島在品牌建設上步伐呈現放緩趨勢。具體表現在,青島現有品牌以傳統產業居多,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力的品牌經濟集群式發展活力不足,具有時代引領性、集群式發展的品牌生態格局尚未形成等等。
如何讓“品牌之都”永葆青春活力?塑造高端制造新優勢應該成為“品牌之都”建設的新內涵,這是產業迭代加速的當下,應當回答好的時代之問。
事實上,青島早已意識到在品牌建設上的短板,并有針對性地開始了相關方面的探索和布局。
比如繼續培育新一代“青島金花”,以順應數字經濟和新興產業發展規律,打破傳統產業邊界,用更加系統化、科學化的手段和舉措,加強品牌建設工作,面向更廣泛的領域培育品牌的“種子選手”,讓“金花”在青島長開不敗。
2019年12月,《青島市新一代“青島金花”培育行動方案》對外發布,提出從“科技、信用、人才、組織、政策”五個方面賦能,著力培育品牌企業梯隊,精心打造品牌產業集群,確定每年遴選一批規模大、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的企業進行重點培育。
2020年,新一代“青島金花”培育企業名單中,中車四方股份等全市42家企業入選。其中,制造業企業20家,服務業10家,農業12家。
2021年,全市66家企業入選“新金花”,其中制造業企業31家,服務業企業15家,農業企業20家。
雖然有些“金花”體量尚小,但不少是新興產業的代表,它們將挑大梁、打頭陣、趟新路,再次叫響青島品牌。讓制造“更新”、產業“變新”、品牌“上新”,一直是青島設立品牌日的愿景和初心。
2022年,青島還首次鮮明地把“工賦青島 智造強市”上升到城市品牌的高度,提出實施新一代“青島金花”培育行動,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培育一大批優秀中小企業。
這是從頂層設計方面完善對“新金花”的培育機制,讓品牌引領制造業發展戰略繼續在青島成為優勢。
頂層設計方面,一個更加重磅的設計正在醞釀。2021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以品牌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青島市“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青島市加快實體經濟振興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等文件,提出開展“青島品牌日”品牌培育行動。
品牌興城
一切水到渠成。
6月25日,青島成為全國首個以人大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的形式,設立品牌日的城市。將城市品牌日設立在如此高的基礎之上,背后體現出青島對推動實體經濟、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決心,也是吹響了青島在決戰新一輪品牌競爭中的沖鋒號。對于進一步提高青島品牌影響力,全力培育以“青島金花”為代表的世界一流企業,打響“工賦青島 智造強市”城市品牌,推動青島品牌建設繼續走在前列具有重要意義。
一方面,通過政府有形的手,企業自己的“單打獨斗”將成為“集體作戰”,企業的品牌意識將得到增強,改變一些企業“重產品輕品牌”的慣性思維,不能悶頭提升產品質量,也要學會抬頭為自己賺吆喝,助力企業打造品牌。
另一方面,在青島掀起“熱愛自主品牌、使用自主品牌,保護自主品牌”的濃厚氛圍,進一步提高青島品牌的自信心、向心力和榮譽感,吸引國內外年輕人喜愛青島、留在青島、創業青島。
可以說,設立“青島品牌日”是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有效方式。
但品牌不會從天而降,每一個品牌的誕生、發展、壯大、知名,都有內在的發展規律,需要企業和城市兩方面的呵護,需要給它足夠的成長時間,這是一項急不得的工程。但品牌一旦長成,帶給企業和城市將是不可估量的發展潛力。
在頂層設計方面,青島除了培育新一代金花、工賦青島之外,還出臺了多項扶持政策鼓勵中中企業“茁壯成長”。
5月,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等10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培育發展制造業優質企業的實施意見》,重點瞄準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產業鏈領航企業,進行梯度培育。
7月,青島市又印發《關于組織實施青島市加快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到2025年,新培育評價創新型中小企業10000家以上,新培育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00家左右、新培育爭創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家左右,新培育推動5家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上市。
畢竟每一個“小而美”“小而精”的企業,都有成長為海爾、海信那樣的巨無霸的機會。當眾多的品牌穿越地域穿越時光,在這座城市遍地扎根,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時,城市的未來一定讓人矚目。
品牌也是一種歷史印記,它記錄了城市產業振興與繁榮的軌跡。品牌強,則企業強;品牌興,則城市興。
“青島品牌日”在全國首開先河,這將是青島品牌建設史上的里程碑式事件。以此為出發點,青島品牌培育的新打法思路清晰、目標明確,培育更多的品牌企業生力軍,讓企業品牌和城市品牌共生共長、共享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