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玫瑰”今何在?“嶗山李子柒”、轉行美人魚……探訪退役青島籍女足姑娘:足球情不變
半島全媒體記者 鐘聞廷
又迎三八國際婦女節,中國女足將亮相央視婦女節特別節目。虎年開端,可愛的女足姑娘時隔16年再奪亞洲杯,讓我們感受到體育運動帶來的激情和榮耀。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的同時,運動員更新迭代也從未停止。這些年里曾經在賽場上拼搏過的“鏗鏘玫瑰”,你們離開賽場以后去了哪里,過得還好嗎?
記者近日走訪了四位退役的青島籍女足隊員,她們曾經分別在國家隊、國青隊、省隊、市隊效力,球場上的她們拼搏廝殺,退役后的她們在島城歲月靜好,各有各的精彩,不變的是綠茵情結。
■前國家隊隊員寧珍云
喜看女足再捧杯,守著電視淚花飛
如今在網絡上搜索“寧珍云”三個字,有專門的詞條和人物簡介:“寧珍云 ,1982年6月2日出生于中國山東,中國職業足球運動員,場上司職守門員”。簡短的一行文字配了一張一寸照片,仿佛就概括了她人生最重要的履歷。算起來,今年寧珍云整好四十歲了,離開國家隊也有些年頭了,網絡上關于她的新聞也在2004年停止了更新,那一年的她所在的中國女足國家隊參加了雅典奧運會。
寧珍云是個地道的青島姑娘,城陽人。小時候的寧珍云是個幸運且天賦非常高的孩子,比起其他運動員的訓練大多從娃娃抓起,寧珍云在足球上的起步可以說非常晚,初中一年級的時候才開始正式接觸足球訓練。“我小時候的農村小學里沒有足球特長班,我就是天生跑得快、跳得高,在各級運動會上都很出名。”上了初一,寧珍云才正式接觸到學校里的足球訓練,然后從學校到鎮上,從鎮上到市里,1998年進入青島澳柯瑪女足,2002年被江蘇省隊選中,2003年進入中國國家隊,2004年參加了雅典奧運會.……小鎮姑娘終于憑超人的天賦和實力一路順風順水,走到了世界最高賽事。
寧珍云在賽場上的撲球瞬間。
很多人包括教練都評價寧珍云天賦很高,以至于能在足球這條路上高歌猛進,寧珍云如今感慨地說,“也不完全是天賦,我是農村孩子能吃苦,再就是踢球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念和意志。”記者在寧珍云的講述中,感受到了女足姑娘那種堅韌的精神。
“今年亞洲杯奪冠,看著小師妹們上陣廝殺,功臣王曉雪飛身‘堵槍眼’,我在電視機前熱淚盈眶。”寧珍云說起中國隊的勝利,依然飽含熱淚,“我驕傲啊,我也激動,因為曾經是國家隊守門員,是戰斗的最后一道防線,那‘只能戰、不能退’的使命感會讓我們每一個女足姑娘,都在那一刻本能地挺身而出”。女足姑娘已經把挺身而出當作了本能,能第一時間想都不想就頂上去,“球打在我身上哪里都行,臉上也無所謂,只要對方不進球。”
“我們小時候踢球哪有草坪,都是沙子硬地,冬天還好,夏天最難,尤其是守門員常常做倒地撲球的動作,大腿經常流著血回家,傷口也是經常還沒長好就又破了……”寧珍云用青島話形容自己,就是抗造,“我的腦子、身體乃至每個細胞,好像一到球場上就會條件反射,其他感官都暫時關閉了,連疼也來不及想起來。”
“細皮嫩肉”當老板,人稱“嶗山李子柒”
寧珍云在2009年時因為年齡和傷病的原因選擇了退役。退下來的寧珍云最想干的事就是好好打扮自己。“感覺自己除了是個能堵槍眼的國足門將,也會是個挺好看的姑娘,畢竟我底子還不錯哈哈”。
當運動員的日子里別說風吹日曬,就連小傷小病都瞞著教練能忍則忍,因為每個人的位置基本上都是固定的,本著“輕傷不下火線”的狠勁盡量不能影響整個團隊的戰術訓練。“腦子里只有球,生理期也照常訓練,幾乎忘記自己是個女人。”寧珍云給記者翻看當年的照片說,“大家都這個樣,曬得烏黑發亮跟小煤球似的,兩米以外看不出男女,誰也不用笑話誰。”
如今,寧珍云終于完成了“細皮嫩肉”的夢想。
寧珍云退役后才慢慢明白什么叫黑頭,什么叫曬斑,什么叫毛孔粗大。生活的重心從足球突然轉到了搗鼓自己的臉。“跑美容院,買化妝品,買了一堆瓶瓶罐罐往臉上抹,要把缺失的青春期美的啟蒙,都在二十七歲那年一次性補回來。”寧珍云指著自己梳妝臺上的化妝品告訴記者,“這些都是我的寶貝,可以不吃飯,不能不護膚”。如今已經四十歲的寧珍云比二十歲的時候的確白嫩了許多,看得出來這些年護膚的心思沒有白費,也實現了運動員時期關于“細皮嫩肉”的美好愿望。
寧珍云潛心研究護膚品六七年之后,終于開了一家自己的美容護膚產品專賣店。研究得多了,就成了自己的半個專業,“想美白就找成分表里寫有熊果苷的,想抗衰老就找有煙酸成分的,每天敷面膜,三天一蒸臉……”如今的寧珍云夏天最愛穿碎花裙子,冬天也要穿顏色鮮艷的羽絨服,燙卷發,用朋友調侃的話形容“妥妥的青島貴婦”。寧珍云覺得自己貴婦算不上,但對當下安逸的生活很滿意。美容化妝品小店經營得不錯,老主顧都是親朋好友,周圍的鄰居多,“大概是看曾經的女漢子,也能得變細皮嫩肉,就有了信心吧。”寧珍云笑稱自己就是小店最好的代言人。
除化妝品小店,寧珍云還在沙子口大河東開了一家民宿。民宿不大,只有四個房間,有山有水,院子里花鳥魚蟲熱熱鬧鬧,店里不忙的時候就在民宿里種種花,喂喂魚,做點小咸菜,因此還在朋友里得了個“嶗山李子柒”的外號。“其實并不是所有的運動員都風風火火,我就是個非常內向又安靜的人。”開店做生意的寧珍云性格依然沒變,用現在流行的詞來形容就是“社恐”,“我最初賣化妝品都不好意思開口給人介紹,讓人家自己看說明書,現在開民宿其實也不求生意多么火爆,自己的朋友能在我這兒常聚聚,我就很開心”。
寧珍云12歲的女兒繼承了媽媽的運動天賦,在學校的手球隊里練得有聲有色,還代表她在的小學在青島手球錦標賽上得了冠軍。但說起是否支持她走體育這條路,寧珍云至今沒有下定決心,“我走過的路,并不容易走。我希望她當個快樂無憂的小女孩,穿花裙子……”寧珍云至今對自己少女時代缺失的花裙子仍有執念。
■前國青隊隊員江世曉
難別“球場終結者”,以球會友“掃地僧”
記者見到江世曉是在市北區的一家運動公園里,球場上的她正在進行一場5V5的比賽。有趣的是這名前國青隊猛將的隊友都很有特點,他們有看上去五十多歲的大叔,也有十幾歲的少女,這支可謂男女老少齊聚的混合型球隊正踢得有板有眼,球場邊的老式保溫杯和高中復習資料擺放在一起。
江世曉曾經的外號是“球場終結者”。
等到比賽結束,大家紛紛上前跟江世曉擊掌擁抱,討論著剛才的戰況,江世曉也會點評一下當天幾位小將的進步。看得出,即使不再是專業運動員,只要一到了球場上,江世曉依然是靈魂人物,正如十幾年前一樣。江世曉2000年入選國青隊,2003年入選江蘇省隊,2009年第十一屆全運會后退役。
天生活潑好動的她退役后一閑下來就要拉著人聊球,張羅著約人踢球,十幾年來從未變過。當年的江世曉以個人風格狠辣著稱,號稱“球場終結者”,至今網上一搜還有好多在當年比賽中奮力鏟球的新聞圖片。江世曉笑稱不管以前咋樣,退役后踢球那是以球會友,不管是大叔還是高中生,大家都是志趣相投的忘年交,能在一起踢球就很開心。“每次看到我們那些來自各行各業的男女老少混合型隊友興致勃勃地趕來踢球,我就打心眼里高興,這種全民參與的足球氛圍一定會讓咱國家的足球成績越來越好。”江世曉激動地說。
如今,江世曉經營著汽車用品店。
江世曉2009年退役后回到家鄉青島,在洛陽路汽配城開了一家汽車裝飾用品店,專賣汽車的坐墊腳墊,也有貼膜之類的業務。“以前當運動員的時候是腳下功夫厲害,退役后十幾年練下來,我現在手上功夫也很厲害”,江世曉雖然是老板,閑的時候也會幫忙貼膜,“咱是能打比賽的人,貼個膜還能難得倒我嗎”,江世曉一邊說著話,手里貼膜的活一刻沒停下。除了店里的衛生打掃、偶爾幫忙貼貼膜,江老板最大的工作是拓展新客戶和維系老客戶,這對江世曉來說簡直是如魚得水,“我可太喜歡跟人打交道了,運動員時代我就是隊里的開心果,沒人不喜歡我,后來開店了,來的客人不買東西也可以交朋友,尤其是遇到喜歡足球的顧客,我能聊一下午再送你點東西,最后都忘了賣貨。”
江世曉每天都樂呵呵,沒事就去健身房,周末了就去踢球,生活簡單又快樂。“健身主要是怕發胖,我朋友多,老有人喊我聚餐”,江世曉調侃這些球友都是她減肥路上的絆腳石,好在當運動員多年,對減脂增肌的身體把控還是在行的,“我不相信任何減肥的歪門邪道,我們練體育的簡單粗暴,想要瘦,練就完了!我不像寧珍云那么愛美,起碼也別太胖了影響我踢球的跑動”,江世曉形容自己退役十幾年了,心中的足球之火從來沒有熄滅,不管跟誰踢,只要能在球場上跑起來,就感覺自己還是國青隊那個外號叫“終結者”的少女。
■前江蘇省隊隊員王諾
培養女足下一代,帶隊屢奪市長杯
王諾也是從澳柯瑪女足走出去的青島姑娘,在江蘇省隊踢了八年球,退役后回到青島一直從事女足青少年訓練的工作,有一家自己的少年足球俱樂部。從八歲那年第一次踢球,王諾的生活就再也沒有跟足球分開。
記者見到王諾時,她正在球場邊指導一場比賽,400米跑道的標準運動場上回蕩著她充滿激情的吶喊。場上正在進行的是王諾組織隊員進行的一場模擬賽,雖然只是自己隊員間的模擬賽,比賽進行了多久,她就全程站著喊了多久。“孩子的比賽跟成人不一樣,更需要教練在旁邊督促著,再說一見踢球我就激動,我也坐不住”,王諾緊盯著場上的局勢,“8號快點傳球,不要猶豫!”越臨近比賽結束,王諾的情緒越發激動,吶喊也越是聲嘶力竭,恨不能親自上場踢一腳。
球場上拼搏廝殺的王諾(右)。
“孩子的比賽一點都不是鬧著玩的,她們身上都承載著自己的足球前途和全家人的期待,我作為教練,是她們足球路上的領路人,更希望能送她們走得更遠一點”,王諾帶領的孩子已經有兩名要參與備戰今年五月份的省運會。今年的青島市長杯足球比賽也會在3-6月份進行,屆時將會有近100支隊伍參賽,競爭非常激烈。在往年的比賽中,王諾帶領的團隊已經多次奪得市長杯冠、亞軍。“體育比賽不到最后一秒鐘都不知道會發生什么,更何況現在青島的女足訓練水平發展很快,有天賦的黑馬每年都有,我帶的隊伍不能有絲毫的懈怠”。
據了解,青島女足青少年訓練向來不分寒暑假,很多訓練隊連過年都僅休息三五天就回到訓練場,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更是女足姑娘再平常不過的事。“我們現在已經進入備戰狀態了,周一到周五訓練,周六周日比賽,這樣的強度至少會持續到市長杯結束”。王諾帶的孩子有小學生也有初中生,小學生又分為五、六年級一組,三、四年級一組,所以學生有休息的時間,作為教練的王諾也是連軸轉的。“感冒了不能停,生理期也不能停,因為孩子們自己很有干勁,我就更要沖在最前面”,王諾說自己從小踢球,什么苦都能吃,但當訓練后有孩子從小書包里掏出來胖大海,還不忘囑咐自己保護嗓子的時候,還是會繃不住眼淚,“孩子雖然年齡小,但她們都是跟我統一戰線的戰友,我們共進退,就像我當年當運動員時候的姐妹一樣”。
退役后的王諾一直從事女足青訓。
“比起我們當年硬土地、沙子路的訓練環境,現在的孩子都有草坪球場了,教練的訓練方式也與時俱進,會因材施教尊重每個孩子的發展,也會保護每個孩子的自尊心”,王教練看著球場上奔跑的少年,回憶著自己這么大的時候踢球的往事,“20多年過去了,還會記得自己淋過的雨,所以就想給她們撐一把傘”。
■前澳柯瑪女足隊員劉漫春
練球女孩道路寬,場上水下皆精彩
潛水教練劉漫春是青島潛水圈里的“老人”了,多年教學經驗,任教各種種類的潛水課程,美人魚潛水吉尼斯世界紀錄保持者。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實劉漫春是女足出身。從四年級到高一,劉漫春踢了六年的足球,當年在澳柯瑪女足踢球的她入圍2002年青島市最佳陣容。
劉漫春參加女足比賽時的合影(后排中間為劉漫春)。
“我的優勢就是左撇子,在左后衛的位置上能壓制對方右邊路的進攻,然后就是跑得快,斷球之后直接沖”,劉漫春說起自己小時候踢球的經歷還是非常感慨,“我最早上報紙就是五年級踢球的時候,一位記者路過我們學校,看見我們冒著大雨在踢球就拍了張照片,后來這個照片登在了報紙上,學校還表揚了我們”,劉漫春驕傲地說。
那時的劉漫春學習在班級里數一數二,球踢得好,游泳也游得好,游泳比賽上也代表學校常拿名次,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直到上了高中,面臨升學選擇,劉漫春在家長的建議下,終止了六年的足球訓練,但是那些年踢足球的經歷,劉漫春坦言直到現在都非常受益。“從小就在泥里滾水里爬,長大了就覺得沒什么苦吃不了。在我現在的潛水專業上,從小鍛煉的身體協調性讓我哪怕不踢球了,在海里穿腳蹼游動的時候都比別人游得好;心肺功能上去了,自由潛水的閉氣時間不用練就比別人長了,運動都是相通”。球場之下,劉漫春在海洋里找到了自己的精彩。
劉漫春在海洋中找到了自己的新方向。
其實像劉漫春一樣的孩子還有很多,雖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像寧珍云一樣進入國家隊,但小時候踢球的經歷一定會對她的人生有積極的影響。在這一點上,從事少年足球培訓十幾年的王諾很有心得。
王諾曾對記者說,“讓孩子多在陽光下奔跑,對身體發育有好處,對整個精神面貌都會有提高。另外踢球真不會讓腿形不好看,不信你就看我的腿,從8歲踢到現在,多直!”王諾激動地解釋很多家長的誤解,她在十幾年間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也見證了孩子們在球場上磨練成熟,“那些互相鼓勵的吶喊、贏球時的振奮、輸球時的相擁,都會讓孩子在經歷中成長。這種競爭意識、團隊意識乃至受挫能力,都是不去親身感受就無法在課本上學會的東西,會讓孩子們受益終生”。
劉漫春扮演美人魚。
王諾指導的孩子有的即將迎來五月份的省運會,表現好的可以有機會入選省隊乃至走到國家隊;另外還有四名孩子選入山東省足球夏令營的最佳陣容名單,可以代表山東省參加全國足球夏令營,再經過選拔之后下一步就有機會代表中國參加國際上的校園比賽......“現在小孩子踢球之后,比我們當年的機會更多了,選擇也更寬泛,把足球當作特長來考學的政策也很好。本屆亞洲杯女足奪冠,希望更多的家長能看到女足的前景,能愿意在跳舞、畫畫這種常見的特長班之外也了解一下足球特長培訓,多給孩子一個機會。也愿踢球的孩子們,都有一個理想的歸宿。”王諾滿懷期待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