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上午,出席山東省十三屆人大七次會議和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住青省人大代表和住青省政協委員抵達濟南各住地,向大會報到。這也意味著,“兩會時間”正式開啟。過去一年,代表委員們深...
兩會面對面丨突出重圍 把海洋優勢握在手里!代表委員聚焦如何打造海洋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曉哲 劉笑笑
海洋強省,是山東發展戰略之一。2022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開展新一輪海洋強省建設行動,打造海洋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而其中無論是加快建設東北亞國際集裝箱運輸樞紐和全球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中轉分撥基地,還是加快“夢想號”大洋鉆探船等國之重器研發建設,亦或是推進膠州灣等重點海灣治理積極創建國家級美麗海灣,青島優勢明顯,責任重大。
于洪軍代表:
統籌推進抓落實,保持海洋領先優勢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于洪軍代表說,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依然拿出相當篇幅部署海洋強省建設工作,反映出省委省政府對海洋領域的重視。但山東的海洋高質量發展并非高枕無憂。“現在海洋領域方面,國際競爭很激烈,國內兄弟省份也在奮起直追,包括廣東、上海、江蘇、浙江等地都有很多大動作。需要我們全省上下一起努力。”
于洪軍表示,應該清醒意識到,我們在很多涉海領域并沒有處于領先水平。曾經在海洋領域的幾次大浪潮中,大的事件都是青島發起的,而現在我們在國家層面的項目中雖然還有牽頭的,但所占比例已經遠不如以前那么多了。山東一直有比較多的海洋科技人員,但在多個涉海領域失去了領先地位。“當然因為全人類對海洋的認識還是比較初級的,所以我們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于洪軍說。
因此,山東要做好海洋強省建設的頂層設計,更要做好落實落地工作。目前山東在海洋強省戰略中,將海洋港口和現代化海洋產業放在了比較重要的位置,但也不應該忽略了其他涉海領域的齊頭并進,應該作為一個系統的工程來統籌。
“山東主要的海洋力量在青島,青島本身又要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更要做好頂層設計,把優勢保持住,并研究好在哪些方面做出更好的文章來。”于洪軍說。
海洋強省建設離不開海洋資源的保護和利用。今年于洪軍帶來的建議便是有關這一方面的——他建議研究開發好萊州灣地下鹵水。“萊州灣地區蘊藏大量的地下鹵水,這是山東重要的礦產資源,應該得到充分利用。”于洪軍說,現在萊州灣地區的地下鹵水還處于無序的開發狀態,需要及早規劃。
據了解,地下鹵水是古海水在地質運動中富集在地下的產物,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由于其濃度高等特點,最早用來曬鹽,現在成為提取溴等元素的重要礦產資源。
“對于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也是我們海洋強省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建議加強監測,做好合理化的規劃利用。”于洪軍說。
徐健委員:
籌建生物海洋芯片科學中心
海洋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至關重要。海洋大數據是海洋開發利用和海洋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而海洋大數據依賴于海洋長期、自動觀測系統的建立。為此,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究員、單細胞研究中心主任徐健委員建議,籌建生物海洋芯片科學中心,通過研發和運行可用于海洋生物自動觀測系統的小型化芯片,建設一個以海洋生物及海洋生態探測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服務與應用領域覆蓋水產養殖、漁業捕撈、海洋生態監控、海洋生物災害防控等廣闊領域的綜合性國家海洋生物探測裝備與大數據創新基地。
“海洋觀測、開發利用、海洋管理、海洋安全等都離不開海洋探測與觀測。”徐健說,我國近幾年已經建造了一系列的科學考察船、深潛器和大浮標、海洋衛星等一系列大科學裝置,建立起宏觀層面的海洋立體觀測系統,然而依然很難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海洋自動觀測系統。這其中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是缺少能夠在微觀層面、“原位”感知海洋生物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傳感器(芯片),而這也是世界范圍內的科技難題。
為此,徐健建議,由中國科學院、山東省政府、青島市政府三方籌建生物海洋芯片科學中心。“生物海洋芯片科學中心將與山東省現有海洋研究體系形成良好互補,從而充分發揮山東省海洋科技的優勢,且能為醫療、航天、材料、電子等行業服務海洋領域提供一個橋梁和紐帶。”徐健認為,建立生物海洋芯片科學中心,從原創的高端科學儀器和大數據等角度,搶占海洋生命科學領域國際競爭的源頭與高地,可以為海洋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此外,他還建議加大對海洋動植物和微生物功能探測儀器創新的扶持力度。在生物海洋芯片科學中心建設的過程中,通過自主研發和運用原創技術、芯片、儀器和數據系統,形成原創、成體系、山東創造的“海洋生物與生態健康”大數據系統,開發針對海洋健康狀態監控、海洋生物資源挖掘、海洋生產力評估、海洋物種安全與海洋探索能力建設等特定應用領域的系統解決方案。“這些努力將直接服務于我省高端海洋生命科學分析儀器和海洋生物傳感裝備產業的發展,并帶動全省乃至全國海洋生物技術、海洋資源挖掘、海洋探索與保護等產業的發展。”徐健說。
陳四清委員:
補齊海水網箱養殖產業短板,打造藍色糧倉
把海洋建設成人類獲取優質蛋白的巨大“藍色糧倉”,這是我國幾代海洋科學家的夢想。作為海洋大省,山東省大陸海岸線約占全國1/6,有著天然的優勢。“但是,作為擁有大量海洋科研機構和科技人才的海洋科技強省、海洋面積大省,山東海水網箱養殖面積僅占4.51%,這與我們當前的科技實力是不匹配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陳四清委員建議,提高海水網箱養殖產業規模和效益,充分開發廣闊的海洋水域。
“我國是水產養殖大國,水產品產量長期居世界第一,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我國的水產養殖產量占世界60%以上,超過其他國家養殖產量之和,其中,網箱養殖是魚類最主要的養殖方式。2021年我國漁業年鑒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海水魚類養殖產量為1749764噸,山東僅有95057噸,占比5.43%。”陳四清認為,造成這樣不匹配的主要原因在于,當前山東省開展網箱養殖海域不足,能夠開展網箱養殖的海域被占用或未充分開發,網箱養殖產業規模較小;缺乏優良養殖品種,養殖風險大而效益低,導致網箱養殖積極性不高;養殖方式陳舊,缺少成熟的養殖模式,可能導致網箱不能充分利用而空置的窘境;受冬季氣候影響,北方養殖魚類越冬風險大,為了獲得安全收益,只能在短時間集中上市,導致產品積壓、銷售困難,進而使產品價格降低甚至出現虧本甩賣的情況,效益不穩定也影響了養殖企業的積極性。
為提高海水網箱養殖產業規模和效益,充分開發廣闊的海洋水域,加快山東海洋強省建設,陳四清建議,要創造網箱養殖良好環境,優先規劃海水網箱養殖海域,制定海水網箱養殖扶持政策,充分開發網箱養殖海域,擴大養殖面積;專項資助網箱養殖良種培育和網箱養殖技術研究,多方位開展海洋生物種質創制研究,培育適于本土網箱養殖的生長快、品質高、消費市場大的優良新品種,完善網箱養殖陸海、近遠海、南北接力養殖規格、時間轉換的銜接;要健全收獲銷售渠道,由政府部門牽頭搭建網箱養殖魚類銷售平臺、加工儲存平臺,使網箱養殖的魚產品能安全收獲、順利銷售,降低網箱養殖風險,獲得理想收益,提高養殖企業積極性,實現藍色魚倉建設質的飛躍。
- 城陽區舉辦“招商引資與土地資源高效利用”專題培訓會 以精準賦能夯實高質量招商引資根基
- 賦能鄉村振興 國網青島供電公司繪就鄉村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 “我們有了娘家人!”全市重點項目職工現場入會助推高質量發展行動在青島地鐵舉行
- 【新思想引領新征程】雄安新區繪就高質量的城市發展新畫卷
- 力爭2025年海洋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青島全力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
- 2024年,青島市實現海洋生產總值5513.2億元
- 【新思想引領新征程】推動高質量充分就業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 犁翻千層浪 人勤地不懶——從春耕一線看山東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積蓄新動能
- 權威訪談丨在“立、破、放”上持續用力 山東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 中國食品2024年年報:以重塑鑄就新高峰 業績實現高質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