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④|厚重歷史,英雄精神,蓬萊閣不僅是一座閣

2021-06-20 08:17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閱讀 (107557) 掃描到手機

2018年6月9日至14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山東主持上合組織青島峰會,視察山東并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為山東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總書記去過的地方、關心的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大眾日報派出多路記者蹲點采訪,深入觀察,仔細傾聽,見證進展成效,記錄山東之變。

6月16日起,大眾日報持續推出大型全媒體報道“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沿著總書記的足跡·潮涌海岱滿目新”,通過記者蹲點、視頻等全媒體手段,記錄山東牢記囑托奮勇前行的鏗鏘步履和舉措成效,生動展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目前已推出《大洋觀測進入“直播時代”》、《社區服務逐漸實現“高配”》、《打造“國家客廳”的“上合人”》、《“歷史敲鐘人”的三個新挑戰》。

今天,推出蹲點報道第五篇《蓬萊閣的回望與前行》。

精簡版:

如果僅僅把蓬萊閣當作一處風景來看,那真是辜負了歷史的留存。

縱貫古今的蓬萊閣,古代與現代相融的蓬萊城,恰是一本生動的歷史書。怎樣講好這本書、讀好這本書?

登州港航活動初興于春秋戰國時期。秦漢時期,登州港成為通往朝鮮、日本的東方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唐代時,登州與泉州、揚州和明州并稱為“中國四大港”,商賈云集,“日出千桿旗,日落萬盞燈”。給這段塵封的歷史賦予新時代的色彩,要讓古船“活”起來、“動”起來。

蓬萊閣旁,環繞北小海,依托原有備倭都司府建設的戚繼光紀念館于2019年6月正式開館。“‘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這是民族英雄戚繼光的家國情懷,值得后人學習、傳承、弘揚。”

眼下,以“海洋強國、英雄精神”為主題,以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蓬萊水城、戚繼光紀念館為現場教學點的膠東(煙臺)黨性教育基地蓬萊教學區已經形成。

在抖音上,有一條播放次數超過4000萬的視頻,出自蓬萊閣景區導游科的6位年輕姑娘之手。“蓬萊閣不僅僅是一座閣。她有丹崖山與田橫山的深情對視,有黃渤二海的激匯交融,有古港水城的千年護航,有山海城閣渾然一體的氣魄,有保家衛國的愛國精神!”

全文如下:

讓沉寂的文物“活”起來,讓厚重的歷史來“說話”,讓人們從中學到更多

蓬萊閣的回望與前行

□本報記者 趙琳 楊秀萍 本報通訊員 吳延朋

夏日的蓬萊,天藍海闊,云淡風輕。行走在蓬萊閣,一草一木皆是景,一碑一瓦俱在述說歷史。

2018年6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冒雨登上蓬萊閣主閣,了解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情況,回顧明代愛國將領戚繼光操練水師、保衛海防的歷史。總書記指出,我國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構成了中華民族的豐富歷史畫卷。領導干部要多讀一點歷史,從歷史中汲取更多精神營養。要加強國家重點文物保護,讓優秀文物世代相傳。每每回想起那一幕,當時擔任講解工作的蓬萊區文旅局副局長王曉楠都記憶猶新。

牢記殷殷囑托,近年來,蓬萊區不斷加大文物保護力度,深挖歷史資源,保護城市文脈,讓沉寂的文物“活”起來,讓厚重的歷史來“說話”,讓子孫后代從歷史中學到更多、悟到更多、獲得更多。

5月底,記者登上望海而建的蓬萊閣,感受撲面而來的深刻變化,聆聽穿越時空的歷史回響。

再現古時登州港“日出千桿旗,日落萬盞燈”盛況

讓文物“活”起來

從蓬萊閣景區振揚門進入,面前兩條路。一條,通往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抵達丹崖山上的蓬萊閣;一條,穿過郁郁的薔薇花叢,抵達依托原有備倭都司府建設的戚繼光紀念館。

兩條路,環繞小海,共同構成了古代軍港蓬萊水城的主體。縱貫古今的蓬萊閣,古代與現代相融的蓬萊城,恰是一本生動的歷史書。怎樣講好這本書、讀好這本書?采訪中,記者深深感到,蓬萊閣景區近年來的點滴變化,皆是圍繞這點來進行。

穿過厚重的振揚門左行,在南小海西面,入眼便是桅桿林立的巨大木船。這里,就是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館內,四艘元明時期的古船靜靜停泊。史料記載,登州港航活動初興于春秋戰國時期。秦漢時期,登州港成為通往朝鮮、日本的東方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唐代時,登州與泉州、揚州和明州并稱為“中國四大港”,商賈云集,“日出千桿旗,日落萬盞燈”。

“總書記特別詳細地了解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蓬萊閣景區管理中心綜合科科長黃海麗介紹,眼前的古船對研究登州古港在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和海防中的地位、作用具有重大意義。

如何給這段塵封的歷史賦予新時代的色彩,讓古船“活”起來、“動”起來?

蓬萊閣景區以“海洋強國、古時文明”為引領,將原本的“古船博物館”打造為現在的“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新館增加了更多海上絲綢之路元素,綜合運用雕塑、壁畫、模型、場景復原等手段,集中展現登州商港的繁榮興盛、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壯大。

“變化很大,內容更豐富,更有歷史厚重感,每次來都有新收獲。”早就成了這里常客的蓬萊資深歷史文化學者蔡玉臻說。

文物“活”起來,才能彰顯時代價值。蓬萊閣發揮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登州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舉辦“登州備倭”展覽和志愿服務主題活動,講好文物背后的故事,讓文物“說話”,讓歷史“發聲”。疫情防控期間,蓬萊閣自主設計的“傳仙境神韻”和“中國傳統船舶科學探究”兩大研學課程在網上演播廳受到追捧,喚醒了歷史文物的文化活力。

展示戚繼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家國情懷和不朽功勛

讓英雄精神融入血脈

拾級而上,跨過33級臺階,登上蓬萊閣主閣,炮臺嚴整、城墻高聳的蓬萊水城盡收眼底。

站在觀瀾亭上,俯視滄桑水城,仿佛能看到中國古代海防的興衰。“如今,祖國的海防實力是戚繼光年代遠不能比的。蓬萊水城的軍事功能雖然已不復存在,但歷史一直激勵著我們。我們能夠觸摸的歷史,給予今人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王曉楠說。

蓬萊閣旁,環繞北小海,依托原有備倭都司府建設的戚繼光紀念館于2019年6月正式開館。這是全國首個系統展示戚繼光精神的主題場館。“將門世家”“勛垂東南”“望著幽燕”“一代戰神”“流芳華夏”五大主題交相輝映,生動展示了戚繼光矢志報國的愛國情懷和抗倭御虜的不朽功勛,再現了民族英雄的傳奇一生。

蓬萊公安民警李明霞,已經是第二次來戚繼光紀念館參觀學習了。與第一次跟隨單位來不同,這次她帶上了自己16歲的兒子。“‘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這是民族英雄戚繼光的家國情懷,值得后人學習、傳承、弘揚。”她在朋友圈中這樣寫道。

不能制海,必為海制。背海而衰,向海則興。受到感召的,不只李明霞一人。開館兩年來,每天都會有很多黨員干部自發來到這里,緬懷民族英雄,汲取精神養料。他們在戚繼光紀念館,感受戚繼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家國情懷;登太平樓,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蓬萊時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對歷史經驗教訓的深入思考中,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格局觀,提高愛黨愛國愛民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總書記說,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今天我們全體組員來戚繼光紀念館感受戚繼光傳奇的一生,特別是學習他的愛國精神。”5月底,記者偶遇省“四進”攻堅工作辦公室派駐蓬萊工作組現場學習,工作組成員李貴國如是說。

邀請專家征集戚繼光和海防相關文物資料,打造戚繼光民族精神專題課……兩年來,蓬萊組織深入研究、挖掘、宣傳戚繼光文化,“矢志報國、保境安民、革故鼎新、使命擔當、克己修身”的戚繼光精神,正加速融入蓬萊人的血脈當中。

“讓每位游客都感受到:蓬萊閣不僅僅是一座閣”

從歷史中學到更多

如果僅僅把蓬萊閣當作一處風景來看,那真是辜負了歷史的留存。

眼下,以“海洋強國、英雄精神”為主題,以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蓬萊水城、戚繼光紀念館為現場教學點的膠東(煙臺)黨性教育基地蓬萊教學區已經形成。與記者同行的蓬萊黨性教育基地講解員曲筱宇告訴記者,蓬萊教學區面向黨員干部、群眾進行黨性教育培訓和愛國主義教育,同時承擔戚繼光學術研究、蓬萊歷史文化資源展示的重任。

登蓬萊閣回望東方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歷史,觀蓬萊水城遙想登州海防的熱血歲月,訪戚繼光紀念館體察令人動容的家國情懷……從歷史中走來的蓬萊閣,將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紅色黨性教育有機融合,讓更多人在“潤物細無聲中”感受、體悟、成長。

“總書記對文化、文物工作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為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推進各項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強大動力。”蓬萊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牟云說,“讓蓬萊閣和蓬萊優秀歷史文化中蘊藏的精神‘活’起來、讓子孫后代從歷史中學到更多”的行動還在繼續“加碼”。

在抖音上,有一條播放次數超過4000萬的視頻,出自蓬萊閣景區導游科的6位年輕姑娘之手。導游科的范麗說,現在,更多年輕人通過這種方式了解到蓬萊閣。“我們能做的,是通過自己的講解,讓每位游客都感受到:蓬萊閣不僅僅是一座閣。她有丹崖山與田橫山的深情對視,有黃渤二海的激匯交融,有古港水城的千年護航,有山海城閣渾然一體的氣魄,有保家衛國的愛國精神!”

為不斷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蓬萊閣文化基因與現代旅游相適應,蓬萊閣還先后與央視《百家講壇》《國寶檔案》《探索發現》、韓國MBC電視臺《海上絲綢之路》等欄目合作,推出蓬萊閣系列文物專題片,并編撰出版了歷史文化名樓叢書《詞曲卷》和《傳說故事卷》,讓景區的文化、文物資源“走出去”,在傳承和發展中彰顯獨特魅力。

蓬萊區文旅局文物科科長申開波介紹,近年來,蓬萊閣進一步加大文物保護修繕力度,先后實施丹崖山西部后崖邊坡治理加固等工程,徹底解決山體裂紋和空洞問題,增強結構穩定性。同時,做好古建筑區文物本體保護,對景區防雷系統進行改造升級,并先后維修了蓬萊閣主閣、天后宮、龍王宮、白云宮、呂祖殿、彌陀寺等建筑單體的部分地磚、院墻和屋脊構建,更好地發揮蓬萊閣文物資源的獨特優勢,進一步推進文物永續利用。

為積極打造能對接現代旅游需求的新型旅游業態,蓬萊閣景區還精心布局,盤活文化廣場閑置資源,打造以燈光秀為主的夜間演藝項目。同時,主動融入和參與膠東(煙臺)黨性教育基地蓬萊教學區工程建設,整合原古船博物館、振揚門、戚繼光紀念館、太平樓的文化文物資源,將精武文化、海洋文化、絲路文化與旅游資源深度融合,突出“海洋強國、英雄精神”這樣一個主題,打造傳播歷史文化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載體。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在重視歷史、研究歷史中,蓬萊這座千年古城也在書寫、豐富著新的歷史。

記者手記

打造獨具特色的黨性教育培訓平臺

□本報記者 趙琳 楊秀萍

蓬萊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是古代膠東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蓬萊水城、蓬萊閣及戚繼光牌坊均屬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關方面組織專家對蓬萊歷史文化進行深入挖掘,相繼舉辦了兩屆戚繼光學術研討會、登州港與中韓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蓬萊古船國際學術研討會、登州與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學術研討活動,形成了一批有價值的學術成果。

蓬萊黨性教育基地主體位于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蓬萊水城內,占地面積25.1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蓬萊水城、戚繼光紀念館等現場教學點等其他教學點組成。基地以“海洋強國、英雄精神”為主題,通過多視角展示歷史文化資源,著力把握歷史客觀性、講解生動性、政治時代性,努力打造獨具膠東特色、彰顯齊魯文化、看齊全國一流的教育培訓平臺,凝聚全社會干事創業的正能量。

戚繼光紀念館是一個五進院落,分別以將門世家、勛垂東南、望著幽燕、一代戰神、民風民俗五個主題,展現戚繼光傳奇的一生。

2019年7月初,蓬萊區多次組織專家座談,到北京專程拜訪了中國明史學會,并向國內研究戚繼光的著名專家范中義教授、蓬萊籍歷史學家閻崇年教授請教,最終總結提煉出戚繼光的精神內涵:“矢志報國、保境安民、革故鼎新、使命擔當、克己修身”。

除了戚繼光精神外,黨性教育基地還集中展示了近現代蓬萊仁人志士抗擊外辱、爭取民族解放、致力強國富民的英雄業績,激發黨員干部繼往開來、不懈奮斗的精神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