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即墨田橫鎮南蘆村:傳承百年豆面燈 盞盞精美慶元宵
半島全媒體記者 陸金星
即墨田橫鎮南蘆村歷史文化悠久,村里還保有一座始建于五百多年前的家廟,曾于咸豐八年重修,近年來又曾多次修補。大門口外建有向外延伸的“八”字型墻垣,按照封建禮制,這代表族中出過有功名的人。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前,村民劉蓮花都會制作豆面燈,十五前擺放在家廟內用于供奉,今年81歲的劉蓮花制作豆面燈已有近60年。
2月21日,記者在劉蓮花家見到了這位心靈手巧的老人,她盤腿坐于炕上,面團在手中幾下便有了雛形,再用牙簽、梳子、剪刀等工具進行局部加工,不一會工夫,一個栩栩如生的動物燈碗就做好了,整個制作過程一氣呵成。提起豆面燈,劉蓮花邊制作邊介紹,制作原料就是豆面,顏色也是可食用的天然色素,工具更是簡單。劉蓮花制作的十二生肖已經基本制作完成,老人為她的作品又上了一遍顏色,“今年是牛年,這個大牛寓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膠澳志》記載:“上元蒸面做燈,注油點之,視其燼花以占五谷豐歉,曰燈花。”田橫鎮豆面燈有百年歷史,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做,現在村里制作豆面燈的還有兩三家,“我孫女當幼兒園老師,也跟著我學制作豆面燈,如果有年輕人想來學習,我非常歡迎,管著飯教。”談起傳承,劉蓮花一點也不愁,傳統工藝注入了新元素,形式上的創新讓老工藝煥發新生。
豆面燈的制作主要以家畜為主,近年手工藝者也融入新的元素,豆面燈也有了更多新造型。劉蓮花的作品算是最精湛的,作品元宵節在家廟展示完畢,就被學校、博物館等收藏了。
劉蓮花和她的老伴都已81歲,兩位老人身體硬朗。
劉蓮花切下制作好的豆面,準備制作花樣。
制作一個栗蓬。
剪刀是劉蓮花制作豆面面塑的重要工具。
制作豆面燈的工具非常簡單。
豆面燈裝飾精美。
今年是牛年,劉蓮花制作的牛栩栩如生。
劉蓮花盤著腿坐在火炕上,制作豆面面塑。
劉蓮花的作品有十二生肖等,作品精美生動。
劉蓮花的作品。
老伴是劉蓮花的好幫手。
劉蓮花的豆面面塑作品。
一些鄰居在劉蓮花家玩,看她制作豆面燈。
制作好的豆面燈等面塑供在堂前。
南蘆村的家廟保留完好。
田橫鎮南蘆村歷史文化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