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式”拜年or年貨反向狂奔?“原年人”催生新年俗
半島全媒體記者 吳思
今年的春節注定與往年有些不同,據國務院初步摸排統計,今年全國36個大中城市,就地過年人數比往年增加了4800多萬。
2月17日,阿里巴巴發布春節消費報告《把愛送回家》,報告顯示,今年1億人就地過年催生諸多消費新現象:家鄉年貨反向狂奔與淘寶式拜年相映成趣,人們在疫情與親情之間寄“鄉愁”;一人食、半成品年夜飯,拓展了年夜飯外延。網上買年貨、快遞送祝福,這個新年過得別有一番滋味,這些新方式也正在成為一種新年俗。
年貨寄回家 網購來拜年
在就地過年的背景下,很多人以網上購買年貨送回家的方式寄托心底里的鄉愁。人雖不能至,心意要送到。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網購年貨寄回家、快遞禮品送祝福的“淘寶式拜年”。
據淘寶數據顯示,今年年貨節首日,淘寶“年貨”的搜索量激增240%。上網囤年貨成為大家解鄉愁、表心意、過好年的必備選項。
不少網友在網上分享著今年云拜年的心得,“今年過年響應單位號召不回家了,給家里買了些年貨盡孝心。干果、碗碟,還有春聯,希望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不要想我。”“我在外地上班,每年過年都是大包小包地給家里人帶東西。今年咱也不流動了,直接從淘寶買年貨禮包寄給舅舅姑姑們,年三十再來個視頻拜年!”
“日常我們店里的消費者多是一二線城市用戶,最近很多訂單送往三四線甚至農村地區,不少人說是給父母買的,想著省點力。”來自天貓洗地機店鋪的店長說。
菜鳥數據表明,2月4日至2月15日,春節不打烊發貨量是2019年農歷同期4倍,三通一達快遞發貨量達到2019年農歷同期8倍以上。90后、00后初掌年貨置辦權,年貨消費更加年輕化、品牌化、智能化。
接收家鄉菜投喂 異地也有年味
異鄉人給家人寄去自己的心意,也收到來自家鄉的特產。就地過年,父母從老家寄來當地特色食物,幾千萬城市青年被愛投喂,“年貨反向狂奔”取代“后備廂里的土特產”。
菜鳥數據顯示,從臘八到小年,今年從縣區寄往大城市的包裹平均增長2成以上。其中,甘肅、貴州、重慶等人口流出大省,“家鄉味”寄出同比增速最靠前,貴州的酸菜、湖南臘肉、重慶辣子、云南火腿成網友呼聲較高的年味。
同時,外賣的異地下單量也增加明顯。除夕當天,青島外賣年夜飯銷量也比去年增長90%,其中品牌餐飲商家外賣銷量同比增長75%。數據顯示,今年除夕當天,在青島點外賣年夜飯的仍然是以常在青島點單的用戶為主,比例高達85成,比去年除夕要高11%。而除了給自己點單之外,大家在新春期間還喜歡給“別人”點單。
美團外賣數據顯示,春節期間一線城市的異地訂單增幅顯著,“異地投喂”親友最集中的區域主要來自廣州、深圳、成都、北京和杭州五個城市。在青島的原年人,最喜歡給煙臺、淄博、濟南等城市的人點外賣。過年回不了家,給遠在他鄉的親人點上一份送上門的年夜飯,也是一份年味的傳遞。
盒馬發布的年度報告顯示,自1月4日盒馬年貨節開售以來,銷量同比增長超30%,為親朋好友購買年貨的異地下單占比就為19%。
快遞不打烊 春節兩天1.3億件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21年除夕和初一兩日,全國快遞處理超1.3億件,同比增長223%。
“春節人員少流動了,貨物就需要多流動,才能確保民生物資供應充足、流通及時,保障消費者居家也能過好年。”菜鳥春節物流負責人李江華表示,在疫情特殊情況下,春節物流已經成為“新春運”。為了確保年貨安全高效送達,菜鳥同步啟動春節物流,全國各地主要倉庫在春節期間保持運行。
快速發展的物流為“淘寶式拜年”提供了保障。據統計,2月4日(小年)至2月19日(正月初八)的16天內,中通、申通、圓通、韻達作為菜鳥春節物流的特約合作伙伴,一同重點保障全國200多個城市的“春節不打烊”,網購訂單照常發貨配送。
“今年過節不回家,待在公司掙錢花”“回家有風險,錢包還會扁;過年留公司,親情不會減。”過年期間,包括快遞小哥在內的很多人,選擇留在工作地堅守,度過一個不一樣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