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會談丨家校關系輿論頻起,看看代表委員怎么說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雪蓮
因為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家長做得不到位還要在群里批評,一位家長憤怒在網上發出退群視頻,稱“我就退出家長群怎么了”?這一退群視頻在網上引起熱議,引起又一輪對于家校關系的關注,全國多地教育部門下發文件要求禁止家長代批作業。去年年末教育部發布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則試圖在“懲戒”這一家校關系敏感點上,立一個明確規矩。
家校關系這一話題,也成為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們關注的議題。
青島市人大代表楊艷
家校之間應暢通溝通渠道
楊艷
楊艷是一名人大代表,同時也是一名小學生的家長。家校關系問題也是她長期關注的。
楊艷認為,很多家校矛盾,源于老師與家長的溝通太少。本來很簡單的事情,缺少溝通就容易造成誤會,而且對孩子的教育是不利的。每個學期開一次家長會是不夠的,而且又是所有家長都在一起,無法全面詳細的交流。
“每所學校應該有一個窗口或者電話。”楊艷表示,當家長有話想說,有情緒想表達時,可以有渠道讓他們表達,可以解答他們的疑惑,甚至解決他們的不滿,及時消除和解決問題。
搞好家校關系,楊艷覺得學校和家長都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從學校層面來說,學校和老師的責任心格外重要,因為畢竟每個家庭情況不同,大部分家長面對社會、工作和家庭的壓力,往往教育問題又是他們的弱項,他們會寄希望于老師和學校。
從家長層面來說,從幼兒園到大學,在每個階段,孩子的表現和成長是不同的,家長與學校的關注點也就不同。新時代的家長要多了解和學習每個階段孩子的特點,和老師打好配合。楊艷建議可以通過自學和公開課等多種形式,開展相關的家長教育課堂。
“我很慶幸自己遇到了好的老師,能夠互相理解,互相交流,互相配合,我也在不斷學習和反思,孩子也在不斷進步。”楊艷希望能看到越來越好的家校關系。
青島市人大代表楊越
不少家長從幼兒園大班開始焦慮
楊越
人大代表楊越,多年來一直從事學前教育工作。
孩子上幼兒園,經常有家長因為收費問題和園方發生矛盾,尤其是收費較高的民辦幼兒園。楊越說,到去年底,青島幼兒園的普惠率已經達到90%,超過全國80%的標準,孩子入園的托幼費壓力小了很多。
至于老師和家長之間的關系,楊越表示,首先幼兒園老師要不斷學習提升,然后正面影響家長,得到家長的配合,這種家園之間的合力又會反饋到幼兒身上,形成一個非常圓滿的閉環學習過程。
在家校關系的問題上,楊越覺得幼兒園階段還好,但不少家長從孩子上大班起,就逐漸開始焦慮。
“經常會聽到已經畢業上小學的孩子家長跟幼兒園老師們抱怨,說孩子上小學真不一樣了,感覺在幼兒園期間還是最幸福的。”楊越說,從幼兒園大班開始,不少家長就開始為幼小銜接而焦慮。
到了學校之后,因為對于學生成績是有評價壓力的,這些對孩子的評價給了家長相當大的壓力,體現到諸如批改作業、每天班級群內進行接龍、對孩子分數患得患失、不同孩子之間互相攀比等事情上,家長心理就很容易失衡。
“是不是我們學校現在的評價體系,給家長的壓力太大了?”在楊越看來,在目前的教育評價體系下,孩子的學習成績至關重要,如果孩子學習能力不是特別強,或者是家長靠不上,就很容易在學生成績問題上,導致家校之間的矛盾,良好家校關系的建立,也需要更多元的評價體系,肯定不同孩子的發光點,緩解家長的成績焦慮。
青島市政協委員郭振虎
讓“好家風”助推“好教育”
郭振虎
青島市政協委員郭振虎,是銅川路小學校長。在他看來,理想的家校關系應該是同行共好的關系,雙方有分工,有合作。家庭教育應該側重于習慣和品性,包括教育孩子敬畏知識、尊重老師。學校教育則側重于學業和綜合素養。家長能夠理解教育,能夠尊重老師,家校之間形成教育合力。
“從老師的角度,打交道比較困難的有兩類家長。”郭振虎說,一是甩鍋的家長,比如在培養孩子良好習慣和品行責任方面,過度依賴學校和老師;二是遇事不理智,動輒和學校對立起來,把老師當被告。
對于家校關系對立引發的輿論,郭振虎認為其根源是家校教育錯位:應該家庭教育解決好沒有解決好,學校承擔了家庭教育的一部分責任;而學校應該把學業和綜合素養問題解決好,但是,多種因素導致沒有解決好,很自然把一部分本該老師承擔的責任轉嫁給了家長。
“出現這些問題需要坐下來認真地分析研究,探討破解之道,相互指責和甩鍋于事無補。”郭振虎認為,家校雙方的結合點是對“好教育”的共識,只要共識達成,那很多問題都是可以溝通的。
在銅川路小學,近一年來開展了“好家風”建設活動,每月一期家風校報,并且同步學校公眾號,每期推出幾個家風好榜樣家庭。因為都是大家身邊的人,既有說服力,又有可行性。
“家風好的家庭,孩子的教育一般也沒問題。”郭振虎呼吁在全市范圍內深入開展“好家風品牌”建設行動,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加大家長培訓力度和弘揚“好家風”宣傳“好家風”的力度,打造一批書香之家、孝親之家、健康之家、藝術之家、環保之家、科創之家等品牌家庭,全面提升青島市的家庭品質,重構和諧共好的家校新生態。
青島市政協委員劉晟
家長代批作業該禁,懲戒教育該有
劉晟
曾是平度一中校長的劉晟,認為禁止中小學教師讓家長代批作業是完全正確的。布置作業和批改作業本來是教師教學的必要過程,老師是受過專業教育的人,完成必要的教學任務是自已的職責,不能把自己的教學任務讓家長代替完成。
教師獨立完成作業批改,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有利于對學生針對性教學。
學生家長大多數沒有完整地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也沒有受到專業培訓。所以,讓家長代替批改作業,不僅加重家長的負擔,而且還可能傳受給學生錯誤的知識和錯誤的學習方法,不利于學生學習。
劉晟認為,教師讓家長代替批改作業,實際上是教師的一種勞動轉嫁行為,不僅嚴重影響教師職業公信力,而且加重了學生課業負擔。所以,家長不能代替老師批改作業。當然,學生家長可以協助老師督促孩子獨立完成作業,批改由老師完成。
在談到懲戒教育時,劉晟表示,前些年我國教育改革過程中,有人曲解歐美教育模式,“讓老師蹲下教育學生”。結果,老師蹲下了,學生站起來了。有的學生不尊重老師,有的家長不尊重老師,老師不能批評學生。
“如果老師失去應有的教師尊嚴,又如何去教育學生?”劉晟認為,對一些有缺點和不足的學生,教師就應該承擔起為師者責任,教育好學生。對一些確實難以教育的學生應該實行必要的懲戒。懲戒不等于體罰,懲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教育。懲戒的方式可以針對學生的不足有目的教育,比如:學生書寫不認真,可以罰學生規規矩矩地抄寫課文等等。其實教育懲戒與賞識教育同為教育手段,皆有其存在的學習心理學依據。學校教育中應該有適當地懲戒,家長要理解學校,積極配合學校,讓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