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青島提出“發力工業互聯網建設,著力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這樣一個遠大目標,率全國、乃至全球之先。4月24日,青島召開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第一次(擴大)會議,研究了《青島市...
市委書記發出總動員令 青島向工業互聯網全面進攻
頂格推進,直奔疆場!
4月24日,青島市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第一次(擴大)會議召開,成立青島市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標志著青島工業互聯網“戰役”有了最頂格的“指揮中樞”。
而《青島市工業互聯網三年攻堅實施方案(2020—2022年)》出臺、海爾“執筆”的《青島市打造“工業互聯網之都”規劃方案》發布,則完整呈現了青島發動一切力量,全方位、全產業、全鏈條、不遺余力攻堅工業互聯網的作戰方案,涉及層面之廣、之全面,實現路徑之細、之深刻,作戰打法之猛、之靈活,堪稱工業互聯網領域“跨兵種協作、大兵團決勝”的總攻方案。
為什么要以全力以赴的“決戰”姿態攻堅工業互聯網?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有其戰略判斷:
“受疫情沖擊最大的,是既有產業鏈關系、上下游關系、市場供求關系的松動,這必然會帶來全球范圍的供應鏈、價值鏈、產業鏈甚至市場格局的重構。在重構新秩序的過程中,會催生很多新需求、新模式,這就需要有一種能夠對接供求關系、整合上下游產業鏈、優化資源配置的平臺,為產業、企業搭臺賦能。這個平臺,就是工業互聯網。
如果說信息技術制造成就了深圳,消費互聯網成就了杭州,那工業互聯網成就的必須是青島。”
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下的新型基礎設施、創新應用模式和全新工業生態,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它支撐了當今世界物質資料生產中,從生產驅動到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價值創造的轉變。簡單說,就是用互聯網把各類企業匯集到一個平臺上,讓它們之間的人、資源、資金、技術、市場等實現互動耦合,用最低的成本組織企業的生產經營。它不僅局限于工業,而是整個產業發展的平臺,既賦能新產業,也賦能傳統產業。
現在,正是引領下一個時代生產關系重大變革的前夜,美國的波士頓、德國的柏林和漢諾威,以及國內的上海、廣州等城市,也都在積極搶占工業互聯網高地,青島面臨著不少高水平對手的競爭。但是,青島有魄力讓“企業家做主”、有能力讓產業政策最優、有實力讓應用場景最多、有潛力讓市場空間最大、有耐力讓發展久久為功……總而言之,青島有決心在這場競爭中領跑,有基礎讓價值高地率先形成,有誠意讓企業與城市共享工業互聯網發展成果。
發力工業互聯網,青島的戰略優勢、作戰思路、戰役打法已經完整出爐,質疑之聲必然會有,而回應質疑的最好方式就是——戰場上見!
1
青島的戰略優勢
當前,全球工業互聯網產業競爭正處于膠著期,美國、德國、日本等國都在競相發力、加快探索,尚未形成完備的市場競爭體系,也沒有產生出具有絕對引領性的龍頭企業或平臺,“大企業建平臺、中小企業用平臺”正成為行業趨勢。在這個關鍵節點上,誰能率先做大做強,領先一步甚至半步,誰就能率先突圍、成為行業標準的制定者。
目前,海爾卡奧斯平臺已成長為比肩美國通用電氣和德國西門子的全球三大工業互聯網平臺之一,聚集了3.4億用戶和390多萬家生態資源,在工信部發布的2019年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中位居第一,已經具備成為工業互聯網核心平臺的各種要素,為青島在全球競爭中搶得了領先身位。
發展工業互聯網,最需要的是應用場景,最難的是向應用場景滲透的過程。只有不斷將核心技術與場景深度結合,以應用推動研發,才能使技術持續保持領先地位。而在青島,各種類型的應用場景應有盡有,是工業互聯網施展身手的天然試驗場:
青島擁有基礎雄厚、門類齊全、結構完備的工業體系,涵蓋全部41個工業門類中的36個,是國家第一批5G試點城市、人工智能教育試點城市,應用場景集中,能夠為推進工業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提供廣闊空間。在即墨,已經有200多家企業完成了工業互聯網改造,實現成本下降20%、利潤提升20%。
青島已經制定了詳細的開放應用場景“行軍路線圖”:圍繞產品設計、協同研發、生產制造、企業管理、安全生產等環節,加快面向特定領域工業知識圖譜和數字模型的轉化匯聚,持續拓展工業互聯網在動態仿真、智能裝配、數據采集、過程監控、質量檢測、產品追溯等領域應用。建立工業互聯網培育項目庫,精準樹立企業需求、鼓勵企業開拓場景,全面開放面向特定行業、特定領域的工業場景,圍繞重點行業應用場景開展“揭榜掛帥”。
通過開放應用場景,依托工業互聯網綜合性平臺、專業平臺、應用服務平臺,在創意制造、需求供給等方面形成全生命周期、全價值鏈賦能體系,實現對各領域企業的賦能改造。
先期作戰目標,是依托海爾卡奧斯平臺集中打造高端智能裝備、電子信息、智慧模具、綠色建材等4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在智慧農業、紡織服裝、智慧能源、健康醫養、工業服務云等領域培育8個50億級產業集群,在房車、化工、機械、智慧交通、跨境物流等領域孵化20個10億級企業,為更多的行業和企業賦能。
青島還構建起了工業互聯網發展所需的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生態環境:
已組建總規模500億元的科創母基金,全市創投風投備案基金管理規模接近1000億,私募基金管理人增速全國第一。舉辦2019人工智能產業共同體會議,邀請華為、騰訊、科大訊飛、商湯科技等全國人工智能領域15家頭部企業共同在青廣泛開展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創業培訓,培育創新創業大軍。夯實產業鏈基礎,5G基站開通數量已占山東省的50%以上,建設進度列全國前列,一批頭部企業數據中心相繼落戶,已聚集人工智能骨干企業近100家。
優勢疊加,在工業互聯網領域,青島有底氣喊出:舍我其誰?
2
青島的作戰思路
對于工業互聯網戰役的“要害關隘”,王清憲有獨到分析——“生態”:
“工業互聯網產業是一個生態,這個生態是面向新型工業制造體系和生產服務體系的構建,匯聚各類平臺公司、工業企業、信息通信企業、安全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等各領域主體,形成跨界融合、開放包容、協同創新的新型產業體系。只有建好工業互聯網生態,才能實現互聯網、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技術對產業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鏈條的改造,以及在生產、運營、管理和營銷等諸多環節的應用,加快構建起企業及產業層面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新格局。”
因此,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重點總攻方向,就是強化生態思維,加快打造這樣的生態,讓全世界想做工業互聯網的企業都到青島來。各種上下游的配套設施、設備,在青島形成產業集群,應有盡有;各種類型的應用場景,在青島都能找到解決方案、人才、資金等資源要素,實現“一站式”對接,讓與工業互聯網相關的企業扎根青島的肥沃“土壤”,實現共同成長。
在此思路下,青島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愿景,就是向下覆蓋各行各業各領域,向上承載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形成互為場景、互為基礎、互為生態的協同應用體系。
3
青島的戰役打法
前線戰場:
在王清憲看來,互聯網經濟本質上就是平臺經濟,發展工業互聯網,也需要搭建平臺,推動設備、軟件、人員等各類生產要素與互聯網對接,重構生產組織模式和制造方式。
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首先就需要有國際領先的平臺作支撐。平臺的打造,是這場戰役的最前線。前線上,“青島軍”戰斗力最強的“部隊”無疑是海爾卡奧斯平臺。
卡奧斯平臺的最大優勢在于它是一個開放式平臺,具備了為百業賦能的基本條件。例如疫情防控期間,卡奧斯緊急搭建的“新冠病毒戰疫供需平臺”,48小時內完成了核心產線、設備、原材料等生產資源的調配,成功賦能山西省首條全自動醫用口罩產線落地。青島將動員更多企業將設備連接、數據管理、大數據分析、生產制造、運營管理等業務向卡奧斯轉移,助力卡奧斯實現裂變式發展,成為具有全球引領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同時,我國最大綜合性管理咨詢集團華夏基石,也為青島規劃設計了涵蓋建筑、農業和食品、醫療健康、服裝、文化旅游、新能源汽車等6大行業的專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方案。
在此基礎上,青島引進了華為、騰訊、科大訊飛、商湯科技、海康威視等15家人工智能領域的頭部企業,把全國全球的要素資源集合起來,互動、耦合,形成完備的產業生態,一起建立“人工智能產業共同體”,打造人工智能應用科技產業高地,并在青島開展人工智能科技應用創業輔導和人才培訓,用他們在基礎研究上的優勢,為人工智能應用創業提供最有底蘊的支撐,吸引全國甚至全球的人工智能創新創業人才集聚。同時,青島還將2019年5月全球(青島)創投風投大會以來,快速集聚形成的創投風投基金與創業培訓、創業人才對接,用資本的力量支持創業。
青島本土也有優秀的工業互聯網應用服務平臺。例如酷特智能,借鑒服裝行業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的實踐經驗,形成了一套推動傳統工業向互聯網工業轉型升級的解決方案,并通過技術服務、軟件開發、管理咨詢等形式向其他行業推廣應用。目前,酷特智能已為全國30多個行業、80余家企業提供了診斷和模式輸出服務。
應用服務平臺的打造,為的是降低工業互聯網的普及成本和應用門檻,盡快讓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賦能青島企業。《青島市工業互聯網三年攻堅實施方案(2020—2022年)》中,也明確要發展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產品全生命周期管控、共享制造、柔性制造、供應鏈協同、智能服務等六大新業態、新模式。要瞄準這些重點領域,積極引進和培育一批工業互聯網應用服務平臺,為各個行業和各類企業提供全面、高效的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
要打好工業互聯網戰役,青島必須發揮好這些平臺作用,圍繞工業互聯網各個重點環節、關鍵領域,對企業實施專業化培訓和智能化改造。這方面,青島的作戰目標非常明確:
以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為重點,以兩化融合工作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開展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認定10個工業互聯網平臺、100個智能(互聯)工廠、500個數字化車間、500條自動化生產線,形成可復制可推廣案例經驗。
以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為重點,推動人工智能與各行業融合創新,在制造、農業、物流、金融、商務、家具等重點行業和領域形成全場景化應用,選樹1000個典型應用場景,培育具有行業先導性的人工智能融合應用試點示范項目,支持企業申報國家級、省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產業創新重點任務項目、“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試點示范項目”,爭創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打造人工智能應用與服務產業高地。
主戰陣地:
“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必須要解決錢從哪里來、人才從哪里來、技術從哪里來等一系列問題。說到底,就是要用生態思維優發展環境,集聚更多的企業、資本、人才和技術,形成‘喬木’參天、‘灌木’茁壯、‘草木’蔥郁的工業互聯網‘熱帶雨林’。”對于工業互聯網長久發展需要何種生態系統,王清憲有清醒認識。
這種工業互聯網長久發展所需的生態系統,就相當于戰役中的主戰陣地,需要精心設計、久久為功。青島這個主戰陣地的“設計圖”,就是拉長產業鏈、做實資金鏈、補齊人才鏈、做強技術鏈的“四鏈合一”。
工業互聯網的產業鏈具有很強的協同性。為打通上游硬件技術、中游信息技術、下游應用場景、終端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體系,青島將持續加大“雙招雙引”力度,深入推進產業鏈、集群化招商;加快集聚一批軟硬件產品、解決方案、服務商等行業頭部企業,全面提升關鍵軟硬件產品的本地供給能力;全面開放應用場景,依托海爾卡奧斯平臺集中打造高端智能裝備、電子信息、智慧模具、綠色建材等4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在智慧農業、紡織服裝、智慧能源、健康醫養、工業服務云等領域培育8個50億級產業集群,在房車、化工、機械、智慧交通、跨境物流等領域孵化20個10億級企業,為更多的行業和企業賦能。
此外,青島還將通過財政資金股權投資,引導創投風投、社會資本參與全市3000家企業工業互聯網技術改造項目等方式,解決工業互聯網賦能過程中的資金問題;通過將人才獎勵、住房等政策下放給用人企業,實施“雁歸工程”招引高端人才,加強與高校和頭部企業產學研合作等方式,有針對性地建設人才隊伍;通過與全球頂級科研機構及人才團隊合作、支持企業積極參與工業互聯網領域關鍵技術攻關等,推動工業互聯網與新興技術融合發展,全面提升全市工業互聯網領域技術創新能力。
后方督戰:
工業互聯網是由一個個企業、平臺、場景集合而成的系統工程,涵蓋面非常廣,專業性、技術性也都非常強。在工作中,需要運用工程化的思維和辦法加強頂層設計,在政策上相互銜接,在實施中相互協調,高效、有序地推進落實。
體現在“督戰”上,首要的表現就是目標任務極其明確。根據《青島市工業互聯網三年攻堅實施方案(2020—2022年)》,到2022年,青島要建成3萬個5G基站,在全行業推動3000家以上工業企業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推動10萬家中小企業上云用平臺,打造1個國際領先、10個國內知名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20家具有行業影響力的解決方案供應商……沒有模糊概念,全是具體到數字的“軍令狀”。
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也是“督戰”工業互聯網戰役的重要內容。
王清憲在會上強調:
“必須堅持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只要是涉及到工業互聯網的重大事項,全部堅持頂格協調推進,打造更具感召力的工業互聯網政務服務環境。要把發展工業互聯網與15個攻勢緊密結合起來,組織精兵強將,瞄準‘山頭’‘碉堡’,全力打好攻堅硬仗。”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誓不還。
工業互聯網,就是青島開放發展征程上的新“樓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