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雖然受到疫情的影響,工人還未全部到位,但青島不少企業已經吹響復工“集結號”,疫情防控不松懈,復工復產兩不誤,各級政府在抗擊疫情的同時,也在想方設法為企業復工復產排憂...
海外項目咋復工 中車四方所打響戰疫“空間戰”
墨爾本地鐵項目團隊在現場連夜執行試驗任務。(受訪者供圖)
半島記者 李紅梅
“出征湖北的山東援鄂醫療隊都平安凱旋了,你什么時候才能回來?”面對妻子的這個問題,任向杰一時語塞,他知道家人都盼著他回去,只好安慰道“快了”。自2月7日出差赴蘭州項目現場進行技術支持以來,他已經46天沒回家了。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任向杰所在的中車青島四方車輛研究所有限公司(簡稱“中車四方所”)正在執行的項目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為了盡快恢復產能,確保國內和海外項目如期推進,所有人克服困難堅守在一線。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各國紛紛加強入境管控,海外項目面臨的挑戰尤其嚴峻。
疫情肆虐時
他們為旅客出行保駕護航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時,中車四方所立即啟動應急響應,全力做好疫情防控。那時,中車四方所近500名售后服務人員奮戰在全國各地,負責高鐵、城軌線路的列車維護、檢修,為旅客平安出行保駕護航。
劉泉城是中車四方所售后團隊的一員,在昆明站從事動車組售后檢修工作,由于工作原因,他跟家人四個月才能見一次。為了保障列車安全運行,劉泉城一節節車點檢、試驗,每一個連接器、每一顆螺絲、每一個元器件都要兼顧,確保萬無一失。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上線運行的車輛減少,很多列車停在檢修庫里,劉泉城也變得清閑起來,這讓他感覺有點不適應。劉泉城打趣說,“是不是等所有列車都上線,疫情就過去了呢?突然好懷念年前動車組全部上線時繁忙的檢修工作,忙忙碌碌的也挺好!”
目前,經過周密部署和多次演練,中車四方所已經全面復工復產,確保盡快趕上生產交付進度。全面對接客戶,梳理訂單要求;倒排交付時間,制定生產計劃;細化安全防控和生產管理措施;全面檢查設備運行狀況,做好防疫與生產物料準備……一切工作都在緊張而有序地進行著。
24小時在線
遠赴現場提供技術支持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作為軌道交通核心系統的主要研發生產基地,中車四方所正在執行的項目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海外項目首當其沖。中車四方所提高在產項目中海外項目的優先級,采取多項措施推進海外項目,確保按時按約、保質保量完成訂單。
出口安哥拉內燃動車組交付在即,作為這批動車組牽引、輔助等系統的供應商,中車四方所組織技術團隊通過電話會議、網絡辦公等多種方式,24小時在線提供技術支持服務。相關技術人員還趕往唐山,全方位保障車輛調試交付。
為西班牙高速鐵路項目提供的金屬橡膠件,原計劃通過海運交付,大致需要60天。受疫情影響,中車四方所決定通過中歐班列按時交付,這樣可以贏得20天左右的安全復產時間。對于個別緊急批次,通過空運交付,進一步節省運輸時間,確保海外用戶所需。
為了保障德國龐巴迪鐵路運輸公司主型城際車平臺的空氣彈簧供應,中車四方所項目團隊未雨綢繆,在德國漢堡專門運營了一個存儲倉庫,該倉庫中除了備有客戶的正常需求外,還額外預留出1個月的冗余安全庫存。
物流方式的改變,存儲倉庫的建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業運營成本和管理成本,但是為戰疫情、抓復產、保交付爭取了寶貴的緩沖時間,同時還能確保相關項目按時交付。
疫情當前,海外項目組無法開展正常的線下業務往來,國內的技術團隊通過遠程辦公系統召開視頻會議,確保疫情防控期間所有海外項目的技術和商務交流都按時進行。
為保證瑞士盧加諾和德國埃爾福特項目按期交付,中車四方所鉤緩事業部員工趙海每天參加部門生產調度會。此外,他還通過電話會議、郵件等多種方式,與德國龐巴迪鐵路運輸公司、瑞士斯塔德勒鐵路公司等客戶時刻保持溝通,積極推動新投標項目的技術響應和3D模型優化,為后期生產制造周期減輕壓力。
邊境強管控
海外項目面臨嚴峻挑戰
澳大利亞墨爾本地鐵項目是中車四方所在“一帶一路”國家的一個重要項目,該項目共包含65列7編組車輛,在墨爾本當地具有材料采購、設計制造、生產調試、試驗驗證、車輛交付等整條產業鏈,中車四方所承擔了其中的司機臺、電器柜、旅客信息系統以及整車型式試驗業務。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墨爾本地鐵項目主機廠一名員工因曾與一名來自武漢人員同機成為密切接觸者,中車四方所項目團隊成員因工作曾與該員工接觸,成為澳大利亞政府重點關注人員。中車四方所緊急成立疫情防控國內外聯動工作組,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在澳員工情況,進行防疫知識培訓,并從國內發運防疫物資。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澳大利亞逐步加強邊境管控措施,中車四方所后續項目團隊成員無法按原計劃增援,導致墨爾本地鐵項目現場人員嚴重不足,而且嚴重缺乏經驗豐富的試驗人員,原本計劃一周的試驗被無限期延長。為了不耽誤項目進度,前期抵澳人員互幫互助,在國內團隊成員的遠程指導下,通宵達旦地執行現場試驗及調試任務。
由于試驗項目增多、多列車同時試驗,現場試驗地點經常變換,有時距離居住地80多公里,來回通勤需要4個小時。“我們經常下午五點出發,凌晨三點才做完試驗,需要在車站等到早上五點,然后坐第一班車回住的地方休息。墨爾本晝夜溫差較大,對身體承受能力也是一大考驗。”現場試驗團隊成員孫暢說,為了克服這些困難,他們輪流倒班,在保障試驗人員身體健康的同時,又不耽誤試驗進度。
經過國內外多部門人員的共同努力,目前,墨爾本地鐵項目產品交付已完成11列車組裝,多列車同時在Pakenham車輛段進行調試和型式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