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團遠赴深圳取真經,一把手帶隊沖鋒忙招商。3月25日~28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率青島市黨政考察團在深圳考察學習,期間,王清憲明確指出,我們“學深圳、趕深圳”,就是要放大坐標找...
當好守夜人 管好安全門——專訪青島市應急管理局局長張建剛
張建剛
文/圖 半島記者 王麗平
“組建應急管理局不是哪一個部門改名字、換牌子,而是一次全新的再造重建、脫胎換骨。”近日,青島市應急管理局局長張建剛在接受半島記者專訪時這樣說。開局之年,青島市應急管理局將乘全省“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工作動員大會和王清憲書記提出的“學深圳、趕深圳”的東風,全面提高全市應急管理水平,加快推進“機制、體制、法制”創新,落實好10項緊貼民生的重要舉措,為百姓守夜,筑牢風險防控和應急救援防線。
機構改革>>>
不是改名字而是再造重建
作為在今年機構改革中新成立的局,市應急管理局職責重大,局長張建剛更是忙碌異常。作為該局的首任“掌舵人”,張建剛感慨地說,對于應急管理局來說有兩個“前所未有”:一是機遇前所未有,二是挑戰前所未有。
“組建應急管理局不是哪一個部門改名字、換牌子,而是一次全新的再造重建、脫胎換骨。”張建剛告訴記者,此次機構改革與之前不同,原則是“優化、協同、高效”。他透露,目前,該局集中辦公基本完成,人員轉隸有序進行,“三定”方案正抓緊研究制定。面對平穩過渡問題,主要從三方面著力。他介紹說,一是堅持“先立后破”,分步實施;二是統籌協調機構改革和各項重點工作;三是盡力縮短磨合期。
據了解,一直以來中國實行“單災種”型應急管理體系,而本次機構改革,新成立的應急管理局將過去多個部門的職能進行了整合。張建剛告訴記者,“應急管理局是將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的職責、市政府辦公室的應急管理職責、市公安消防大隊的消防管理職責、市民政局的救災職責、市國土資源局的地質災害防治相關職責、市水利局的水旱災害防治相關職責、市地震辦的抗震救災、市農業局的森林防火相關職責等進行整合,組建成市應急管理局。”
應急管理>>>
開展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創建
張建剛指出,與以往不同,現代社會風險與突發事件越發表現出高度的復雜性、關聯性、跨界性。特別是重特大突發事件往往表現為系統性危機。因此,統一指揮、綜合協調就顯得特別重要。
就江蘇省鹽城“3·21”爆炸事故,青島也專門召開了會議,張建剛說青島要深刻汲取“3·21”爆炸事故教訓,在全市迅速開展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大檢查,對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經營、使用、運輸、廢棄處置企業、化學制藥、化工生產企業、油氣輸送管道、燃氣經營單位、港區內危險化學品儲運企業、液體化工碼頭、危險貨物堆場、涉及危險化學品的學校、醫療機構等單位、煙花爆竹企業進行全面檢查。
而就目前青島市應急管理工作所面臨的問題,張建剛說,下一步將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瞄準“安全生產工作風險高、責任大,任務重,干部不敢擔當、不想擔當、不愿擔當;應急管理急難險重,干部不敢靠前指揮、不愿參與指揮和部門、處室之間有工作壁壘,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內生動力不足”等“山頭”,采取措施逐一強力突破。
基于此,張建剛說,青島接下來首先要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清單,建立“盡職照單免責、失職照單追責”機制,鼓勵干部擔當作為,真抓實干。“建立應急管理指揮體制,推進應急管理、安全生產、防災減災等信息平臺融合,建立一體化大數據庫。夯實‘正金字塔’監管執法體系,提高監管執法規范化、專業化水平。”張建剛告訴記者,此外還要著力開展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創建活動,力爭2年內完成創建任務,同時開展監管對象大摸底大排查,推進安全風險評估,形成監管對象和安全風險“兩張圖”,并發展應急產業,開展“雙招雙引”,探索建立應急物資市場化儲備機制。
機制創新>>>
建立“互聯網+執法檢查”機制
在1月份召開的全省“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大會上,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指出,全省各級黨員干部要充分認識到,美好藍圖不是喊出來、等出來的,而是干出來、拼出來的,必須切實增強轉變作風的自覺性,心無旁騖干事業、聚精會神抓落實。對此,張建剛深有感觸,“這也為我們下一步的工作起了很好的指引作用。”張建剛說,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市應急管理局將不斷求創新,勇于向一流進軍。進一步提升思想、開闊視野、放大座標,統籌各方面力量,加快推進“機制、體制、法制”創新,穩固既有陣地。
“推進應急值守平臺三級一體化、標準化建設,制定自然災害類和事故災難類突發事件信息接報規程,形成上下聯動、標準規范、高效運轉的信息報告調度閉環機制。”說起未來的規劃,張建剛告訴記者,在此基礎上還要建立重大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和評估論證機制,組織開展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與減災能力調查評估,推進防災減災協調工作;統籌推進應急救援力量和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強化市級專項預案、部門預案、企業預案修編工作,采用桌面推演+實戰演練等形式組織開展應急預案演練。
“下一步,我們將整合現有防災減災救災力量,建立應急物資共用共享和協調機制,抓好重要應急物資的儲備、調撥和緊急配送等工作。”張建剛說,還要繼續推進應急管理、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科研、專家隊伍和科技創新基地的協調服務等工作,建立“互聯網+執法檢查”工作機制,加強執法檢查,規范執法行為,嚴格行政處罰。
努力干好10件實事為百姓護航
公共場所添千臺心臟除顫器
大道至簡實干為先。民生安全的保障一定是最重要的“必答題”。
聊到這里,張建剛拿出了一摞厚厚的文件,“今年,我們全局上下就要努力干好這10件實事為百姓護航。”
記者看到,這十件實事里有:要建好青島市應急指揮中心(一期),盡快形成市、區(市)、鎮(街)一體化指揮調度體系;要啟動國家級水域應急救援隊建設,加快完成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基地、地震監測中心(國家級)和空中救援基地建設(省級);要實施“千百萬”培訓工程。按照培訓教材標準化、培訓內容系統化、培訓方式規范化要求,完成100名重點企業主要負責人、1000名應急安全監管人員和2萬名“第一響應人”的培訓……樁樁件件都和老百姓生命財產安全相關。
“應急救援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任何時候都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應急管理工作更是生命工程、平安工程。”現在應對突發事件不能采用人海戰術,要進行專業救援、科學施救。張建剛透露,下一步島城將打造一支一流的消防、地震專業化應急救援和志愿者隊伍,使其更專業化、職業化,能更好地實現專業救援、科學施救。
此外,在海水浴場建立標準化防救體系,力爭亡人事故下降50%。要建立中小學、幼兒園、醫院、養老院、賓館酒店等人員密集場所風險隱患雙重預防體系標準規范,形成一套規范化、標準化、簡單實用便于操作的工作規程。要充分發揮高校、安工院、協會、專家、中介以及保險機構的作用,助推應急安全監管水平全面提升。
訪談中,張建剛還特別提到,“市應急管理局還將采用市場運作、社會參與、政府支持的方式,在公共場所安裝1000臺AED(心臟除顫器),持續強化公共場所緊急醫療物資保障水平。”
據了解,2018年青島市在機場、客運車站、港口客運碼頭、旅游景區(點)等人員密集場所安裝了60臺自動體外除顫儀(AED),以有效解決公共場所發生人員心臟驟停時的生命急救問題,并成功挽救2人的生命。張建剛介紹,未來隨著1000臺AED的安裝,它將發揮更強大的公共場所緊急醫療物資保障的作用。
新建兩處安全體驗教育基地
“今年我們將編創一部應急安全主題動畫片、一系列應急安全類公益廣告,出版一套兒童書,演好一臺應急安全兒童舞臺劇,推廣一套‘兒童十大安全理念’教育繪本。”張建剛告訴記者,他們正在打造的“學會應急”品牌名氣越來越響,而今年市應急管理局也將繼續推進相關工作。同時做好軍地融合這篇文章,發展應急產業,培育一批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爭取國家級應急安全展會在青島召開。
此外,島城還將新建兩處大型應急安全體驗教育基地,完成10萬名中小學生進體驗館和10萬名新員工“實戰化”培訓。在已有3處國標Ⅰ類地震避難場所的基礎上,再新建1處不小于1萬平方米、容納數萬人的應急避難場所。
張建剛表示,下一步,市應急管理局將結合國家、省工作部署要求,腳踏實地抓落實,以強有力的攻勢打好應急安全攻堅戰,為把青島建設成為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護航保駕。“無論改革如何推進,干好工作是天職,盡好職責是本分。越是在改革的時候,越需要穩得住心、定得住神,盡心盡力干工作,從而更好地完成新時代的新任務,我們會一直做好老百姓的守夜人,力爭讓十件實事由紅頭文件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切實‘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