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召開時間為2月14日—18日,2月12日報到;政協第十二屆山東省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時間為2月13日至17日在濟南舉行,2月12日上午8:30至12:00報到。
即墨區委副書記、區長呂濤代表:發起海洋攻勢 藍谷要帶頭
文/圖 半島記者 李曉哲 李志波
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即墨區的發展,在即墨區委副書記、區長,青島藍谷管理局局長、黨委副書記呂濤代表看來,這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責任,是壓力也是動力。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積極推動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正式入列,呂濤表示目前即墨區正在積極對接,并在空間布局等方面提供支持。
積極推進國家實驗室入列
“節后上班第一天,劉家義書記在全省‘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工作動員大會上的講話,即墨區上上下下倍感振奮,壓力也是很大。省政府工作報告對我們布置的任務也是很多,涉及6個方面,比如鄉村振興、軍民融合。尤其是在海洋強省建設方面,我們在海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海洋創新能力方面都需要做很大的努力。”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參加青島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在全市迅速發起海洋攻勢。呂濤代表表示,作為海洋領域創新龍頭的青島藍谷,更應起到帶頭作用:“所以我們也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方案,進行排兵布陣,攻克一個個山頭。”
記者注意到,省政府工作報告對即墨提出了高標準要求。在高標準推進海洋強省建設中,提出海洋強省建設十大行動要全面提速,在海洋優勢轉化上下功夫、見實效;要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統籌推進沿海、遠海、深海、陸海產業發展,大力培育智慧海洋、海洋高端裝備、海洋工程、海洋旅游、海洋生物醫藥、海洋能源、海水綜合利用等新興產業;扎實推進32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建設。并且提到要積極推動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正式入列。
“報告中提到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入列,我們會在空間布局提供支持,將集合整個即墨、藍谷之力,確保其空間布局上的完善,再一個在人才引進和配套上也會做好自己的工作。這件事還需要國家層面上包括有關部委的支持,所以我們也正在跟有關部委進行積極對接。”
七年成長“國之重器”匯聚
的確,藍谷對于海洋產業的聚集發展效應日益凸顯,為即墨乃至青島、山東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強大的引擎。
日前,在2018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藍谷37項成果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據呂濤代表介紹,藍谷已成立七年,目前落地了“國字號”科研平臺和高等院校45家,匯集高端人才5000余名,中國首個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蛟龍號”母港國家深海基地等20余個重點項目投入使用,可燃冰鉆采船基地等30余個項目加快建設,E級超算等重大科學裝置相繼落戶,涉海科技產業后勁很足,高端要素集聚效應初步顯現。特別是,在海洋強國戰略中承擔重大任務的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可燃冰大洋鉆探船碼頭等“國之重器”齊聚藍谷,充分彰顯了藍谷的“國家高度”,藍谷在海洋強國、海洋強省及青島國際海洋名城建設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012年~2018年,藍谷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00余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由44.8億元增長到86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由4.4億元增長到12.73億元;海洋經濟生產總值由4.3億元增長到16.5億元。下一步,藍谷將瞄準建設“世界藍谷”這一目標,對標“武漢光谷”,突出抓好海洋領域雙招雙引、高端平臺引進集聚、創新環境優化提升等重點工作,推進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去試點,爭創以海洋為特色的國家級高新區,掀起藍谷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海洋攻勢”,打造全國經略海洋的戰略高地和旗幟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