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故事丨老人與船,膠州灣畔唯一的木殼船廠還能走多遠?
船是漁民謀生的工具,也是造船人養家糊口的作品,它牽起了漁民與造船人,也編織了海邊人的生活。在膠州灣畔的城陽區邵哥莊海邊,一座近30歲的木殼船造船廠中,幾名工人正在忙碌著。這座造船廠是膠州灣畔僅存的一座木殼船船廠,從當年一年造船近20艘到如今六七艘,造船廠的發展也經歷了一個拋物線。船長劉方林和6名60多歲的村民是這片區域僅存的木殼船手藝人,從業三十多年的他們逐漸也干不動了,年輕人不想接班,造木殼船的手藝眼看要失傳。
從父輩手中傳承造船技藝
幾十年前,在紅島,一條船就能養活一家人。1983年左右,20歲出頭的劉方林初中畢業后就開始跟著父親出海,因為父親有著造船的手藝,劉方林也就成了這門手藝的傳承人?!爱敃r還是個漁民,打魚為主,夏天打魚冬天和閑時造船。”劉方林告訴記者,“后來,就專門造船了,也不出海了,當時紅島這邊有好幾家造船廠,都是木殼船?!?/p>
1997年,劉方林注冊成立了紅雙木造船廠,造船廠逐漸正規化?!?000年左右吧,是紅島這邊漁民發展的高峰時段,當時海邊的村民大多數都出海,對漁船的需求比較大,當時學這門手藝的人也多”。
劉方林說,自己的造船廠最多時有20多個工人,每年能造20艘左右的木殼船,“造船是技術工種,當時有這個手藝的工人是比較吃香的,掙得也比工廠的工人多,因此跟自己同齡的人許多都學這個手藝”。
一艘木殼船兩個月完工,包工包料22萬元
4月16日,記者來到紅雙木造船廠時,劉方林和工人們正在緊張地忙碌著?!扒靶┨祜L大,休息了幾天,現在天氣好了,趕緊趕工?!眲⒎搅指嬖V記者,這艘15米長的木殼船是嶗山沙子口碼頭的一位客戶定做的,“現在建造了大概一個月了,再有一個月就能交付了”。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艘木殼船的下半部分已經建造完成,捻工師傅正在做“捻船”工序,給船填縫做防水?!斑@是用石灰和桐油做的膩子,這是麻繩。”造船師傅告訴記者,他需要用鑿子和錘子將麻繩塞進船體的每一個縫隙里,然后再用膩子填充?!暗饶佔痈闪酥?,這些縫就不會漏水了。”他說。
在船頭,兩位造船師傅正在使用巨大的螺絲、電鋸等專門的工具,將龍門吊吊起的木頭安裝在船體上?!耙粔K木頭一百多斤二百多斤,可得仔細了,一不小心磕著碰著可不是開玩笑的?!庇浾咦⒁獾?,踩在架子上的工人師傅都十分小心。
劉方林介紹,木殼船的建造主要分為四個大的步驟,“首先是龍骨的制作和安裝,我們根據相關部門審批通過的漁船圖紙,確定龍骨的尺寸和大小,將木船的骨架固定好,然后一層層地把船板緊緊地卡在骨架上,第二個步驟就是捻船,給船做好防水,第三個步驟是制作櫓、舵,安裝發動機,最后一個步驟是給船體刷桐油涂上防污漆。”雖然說起來這四個步驟非常簡單,但是細數下來,四個大步驟有100多道工序。“每一步都要仔仔細細的,這可是出海的船,哪一項不合格都可能有危險?!?/p>
記者了解到,正在建造的這條船劉方林負責船體的建造,和發動機的安裝,合同約定的費用是22萬,包括木材和人工的費用。劉方林告訴記者,刨去人工費和木材費,一條船到他手里的利潤也不剩多少?!澳苡袀€兩萬塊錢左右吧。”
膠州灣畔唯一的木殼船船廠
除了正在建造的這條船,劉方林手里還有兩個造船的訂單。他告訴記者,最近幾年,木殼船訂單越來越少。
“我這個造船廠是膠州灣這邊唯一的木殼船廠了,這幾年捕魚利潤越來越少,漁民數量也在減少,需要的船也越來越少,造船的廠子不斷地關門。加上鐵皮船降價,木材價格上漲,木殼船的性價比也不高了?!眲⒎搅终f,近海養殖和近海捕撈的漁民還有用木殼船的,“木殼船吃水淺,適合潛水碼頭。”
“紅島碼頭的漁船,木殼船大概占了四成,基本上都是從我們這里出去的,你像嶗山和黃島那邊的漁民,也有不少找我們來建造木殼船。”劉方林說,造木殼船是一門手藝活,需要天賦和悟性,同時也需要實實在在的體力,風吹日曬,艱苦異常,如今村里的年輕人都不愿再干這行?!拔覂鹤右膊唤影嗔?,我這6個老伙計,都是跟我同齡的人,都60多歲了,也不知道還能干幾年?!眲⒎搅终f,從事了一輩子造船工作,現在讓他放下這個活內心還是很不舍?!爸灰眢w允許,就一直干下去吧,畢竟是一輩子的手藝?!?/p>
隨著這最后一代造船人年齡越來越大,木殼船的建造終將成為歷史,2013年木質漁船制作技藝被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是對這種傳統技藝的一種保護。
一個月后,正在建造的這條船會在漲大潮的時候隨著潮水駛入海中……
(半島全媒體記者 尹彥鑫 宋泓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