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均超95% 民企主導的“國內領先”為何屢見不鮮
□ 本報記者 董卿 邢金鈺
3月25日,南山鋁業的子公司南山鋁業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標志著南山鋁業這一民營企業的國際化戰略布局邁出了關鍵一步。此前,煙臺市舉行春季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建設現場推進會,南山鋁業的鋁合金高值化循環利用項目就是321個集中開工項目之一。
在321個集中開工項目中,民營企業項目占比近六成,總投資額56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48.5億元,涵蓋“十強產業”、“七網”基礎設施、社會民生保障等多個關鍵領域。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月底,煙臺市民營市場主體數量達105萬戶,占全部市場主體的98%。在各重要經濟領域中,民營經濟占據主導地位,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高達74%。
煙臺市的民營企業是如何做到的?
位于煙臺市福山區的東星磁材項目也參加了集中開工活動。該項目專注于高性能低重稀土磁材的生產,產品可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電機、永磁直驅風力發電機等前沿領域。“我們的自主研發工藝國內領先,將稀土回收率提高至96%以上,同時實現重稀土使用量減少50%、產品性能提高60%。”東星磁性材料股份公司副總經理付連寶介紹,項目建成后,具備為350萬輛新能源汽車提供配套的能力。
民營企業是科技創新的生力軍。在煙臺,由民營企業主導的“國內領先”屢見不鮮。
作為國內載人壓力容器行業的先行者,位于煙臺市芝罘區的煙臺宏遠氧業股份有限公司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氧艙產品的國內市場占有率穩居首位。
“10年前,盾構機氣壓過渡艙完全依賴進口,而現在,我們已經能自主生產適用于各類盾構機的氣壓過渡艙,市場占有率達90%左右。”宏遠氧業名譽董事長趙文剛介紹。
煙臺民營企業的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全市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均超95%。民營企業正以強勁勢頭在國內乃至國際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在位于煙臺市蓬萊區的超硬復合材料有限公司,一張中國鎢業協會提供的證明上,清晰地展示著該公司生產的硬質合金輥輪產品市場占有率連續三年全球排名第一。
煙臺的民營企業不僅在市場上占據重要份額,更贏得了良好口碑。民營企業帶出去的不僅是產品和服務,還有理念。
山東鑫海礦業技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我們的產品與服務已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80%的訂單源自網絡。”鑫海礦裝董事長張云龍介紹。
在鑫海礦裝的項目展示墻上,津巴布韋200萬TPA鋰礦選廠引人注目。“我們根據項目方的要求加入了‘中式長廊’等中國元素,同時在項目建設中盡可能保護當地的樹木,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帶到了國外的項目現場。”張云龍說。
當民營企業將目光從國內市場的“內卷”轉向擴展國際市場時,便實現了更快的發展。2024年,煙臺市民營企業進出口逆勢增長,增速超20%,高于全部進出口增長16.7個百分點。
煙臺民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支持。
在位于芝罘區的云儲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王少嬡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公司的核心技術:“我們采用動態可重構電池網絡技術,就像給電池系統裝上智慧大腦,讓每塊電池都能得到最優化的使用。”
煙臺市發展改革委高度重視云儲新能源核心技術的實際應用,重點推薦海陽丁字灣源網荷儲示范區應用該技術,點對點協助該企業拓展應用場景。2024年,煙臺市、芝罘區兩級發改部門為該企業爭取到100萬元的碳達峰碳中和專項資金扶持。
云儲新能源副總經理任志遠說:“自2021年公司總部遷至芝罘區以來,營收從2020年的600萬元增長至2024年的6.2億元。”
在煙臺,民營企業在發展大潮中不斷展現挑大梁的姿態。南山集團經過40多年的發展,躋身“中國企業500強”前列;道恩集團30多年來專注于新材料的研發、聚合、生產、銷售、應用,入選“中國企業500強”。
今年,煙臺市發展改革委發布“1+1+10”一攬子政策措施,其中90%以上的政策措施直接惠及企業。同時,推動“煙惠通·政策兌現平臺”上線試運行,上傳省級平臺惠企資金政策事項數量占全省14.2%,兌現資金3.3億元,受益企業5.68萬戶。此外,煙臺市發展改革委還組織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匯集近30萬家企業融資需求,目前已為企業發放貸款30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