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施行,《住宅項目規范》國家標準落地
原標題:《住宅項目規范》國家標準將于5月1日起施行
3月31日,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國家標準《住宅項目規范》。規范將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要求住宅項目建設應以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為目標,具體對項目的規模、布局、功能、性能和關鍵技術措施等五大要素方面予以規范。值得一提的是,該規范為強制性工程建設規范,全部條文必須嚴格執行。
規范遵循“經濟合理、安全耐久,以人為本、健康舒適,因地制宜、綠色低碳,科技賦能、智慧便利”的原則。規定了新建住宅建筑層高不低于3米,廚房不小于3.5平方米,4層及以上住宅設置電梯;提高了墻體和樓板的隔聲性能;提高了戶門、衛生間門的通行凈寬;提高了陽臺等臨空處欄桿高度;要求公共移動通信信號覆蓋到公共空間和電梯轎廂內;要求空調室外機安裝在專用平臺;規定了不同氣候區供暖、空調設施設置要求等。
“規范標志著我國住宅建設領域正式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表示,這一舉措不僅體現了當前“好房子”理念的規范標準正式落地,更是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重要體現。
嚴躍進表示,規范以制度創新為基礎,明確了住宅項目在規劃、設計、施工、驗收等各個環節的技術要求和標準,為打造“好房子”提供了全面、系統的指導。這不僅有助于提升住宅項目的整體品質,也標志著我國房地產市場發展從過去的粗放式增長向精細化、品質化方向轉變。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規范是制度創新在住宅建設領域的具體體現。通過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和規范,可以有效避免過去住宅建設中存在的規劃不合理、設計不規范、施工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
“隨著新標準的頒布實施,住房消費的基準線得以實質性提升。”李宇嘉指出,自2023年起,新建商品房市場已明顯轉向以改善性需求為主導,但當前市場上能夠滿足這類改善性需求的優質房源仍相對稀缺。這一變革將促使更多高品質住宅產品涌現,不僅為市場樹立新的標桿,還將激發消費者的換房意愿,進一步拉動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增長。同時,新標準將推動市場產品供給向多元化、差異化方向發展,為購房者提供更加豐富的選擇空間,滿足不同層次的居住需求。(記者 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