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濟南一學校用大數據為學生“畫像”為學習“開方”
課堂互動149次但提問少,作業按時提交296次,AI自學英語最多……開學第一天,濟南三中領秀城校區高二9班的趙海婷,收到了自己的學習“畫像”,大數據幫她診斷學情,為新學期的學習“開方”。當天,全校所有學生都收到這樣的“畫像”。
學生李欣宇通過自己的“畫像”分析發現,上學期數學的課后作業正確率明顯低于平均數,這是成績不穩定的原因之一。系統能夠自動統計每一科作業的完成時長,分析出學習效率高低。“全班接近50個學生,每個孩子的優勢長處和薄弱點都不一樣,以前單憑老師的經驗和觀察,只能看個大多數、差不多。現在,大數據可以幫著分析出更真實、精準的學情、教情,方便查漏補缺,也有利于老師因材施教。”高二9班班主任法文俊熟練地在平板電腦上調出班里的情況,一個個圖表和數據清晰地呈現著每個學生的知識掌握率、薄弱點等,幫助老師更好了解每個學生。
“每一科都有知識圖譜,點亮了就說明學生掌握了,否則就是沒學會。”濟南三中領秀城校區教學管理部主任魏峰表示,作為山東省首批智慧課堂示范校,他們從2017年開始嘗試以數據驅動教學改革。目前,全校師生人手一部定制平板電腦,作業、考試、互動、AI自主學等全部數字化,老師根據實時反饋,調整教學重點,輔導學生有方向、有抓手。
比如,原來很多學生都會自己整理錯題,現在利用大數據,每一科能夠自動生成錯題庫,還可以智能推送資源,讓學生進行AI自主學習,對薄弱項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和訓練,有效查漏補缺。
“數字”也改變了對師生和課堂的評價方式,老師課講得好不好、學生喜不喜歡,數據都有反映,都顯示在教師的評價體系中。
隨著課堂需求變化和技術進步,智慧課堂在不斷完善中更新迭代,學校的網絡從百兆到千兆,師生們的信息化運用水平也在提高。
“現在的學生都是‘數字原住民’,在信息化社會需要適應新的學習方式。智慧課堂絕不是單純地把知識從書本搬到平板電腦上,而是借助數據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濟南三中校長宋金波認為,智慧課堂與傳統“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授課最大的不同,就是通過全流程、全方位收集教學數據,探索建立大模型,基于知識圖譜和數字畫像技術,實現學生學習的“智能診斷-精準改進-個性提升”,提升教學效果和學習能力,從而不斷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大眾新聞·大眾日報記者 趙國陸)
- 國家老年大學“康樂中國行”——國醫名師課巡講·青島站暨青島老年開放大學主動健康學院開學第一課活動成功舉辦
- 從第一聲啼哭到第一課啟蒙|當代寶寶專屬開蒙禮圓滿禮成!
- 半島聚焦|中高考臨近,考前焦慮怎么辦?有哪些注意事項?一起來看專家“開方抓藥”
- 提前開學、違規補課,教育部公布一批中小學違規辦學行為典型案例
- 平安人壽青島分公司“3·15”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金融消費保護個人信息是第一課
- 開學季 | 在“小小演說家”筆下,24小時不止是時間
- 講好“開學第一課” 敲響“法治上課鈴”——高密法院組織開展“普法進校園”活動
- 密州街道人大工作委:助力安全生產“開工第一課”
- 青島即墨:上好建筑施工項目“開工第一課”
- 泊里鎮綜合行政執法中隊:“執法藍”護航開學季,守護校園周邊“煙火氣”與“文明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