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成績單丨嶗山區:引進過億元項目115個,全年民生支出約110億
1月6日,嶗山區第十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嶗山區區長楊克敏作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24年,預計,嶗山區全區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24.2億元,增長1.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全面完成節能減排降碳任務。嶗山區連續兩年獲評山東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入選山東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引領發展試點”。
綜合實力
全區GDP提前一年實現“十四五”目標
2024年,嶗山區堅定不移穩基礎、強支撐,區域綜合實力加速躍升。高質量完成第五次經濟普查,清查各類單位、個體戶7.3萬余家,其中規上企業1150家,分別比“四經普”增長34%和109%,全區GDP提前一年實現“十四五”規劃發展目標。
統籌推進總投資約2300億元的315個重點項目,推動152個項目實現新開工,98個項目竣工投用,預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
2024國際虛擬現實創新大會現場
高水平舉辦2024國際虛擬現實創新大會、千山峰會等招商推介活動,新引進樂聚機器人、歡創科技等過億元項目115個;新引育國家級高層次人才11人、泰山學者及產業領軍人才13人,各類人才總量突破23萬。
大力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全省首推食品經營許可“到期提醒+簡易續證”、“址定行”智慧選址等改革舉措,新增市場主體約1萬戶。4家企業榮獲第八屆市長質量獎,42家企業獲評全市民營領軍標桿企業,數量均居全市首位。
開展“幸福消費 暢購嶗山”系列活動,發放餐飲、汽車等消費券約1500萬元,帶動消費超4億元。麗達步行街獲評省特色商業街。
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預計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12%。實際利用外資2.96億美元。
科技創新
新增市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40家
2024年,嶗山區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積極融入“青島科創大走廊”建設。
全省首個鈣鈦礦光伏技術創新中心落地,鈣鈦礦光伏電池實驗檢測平臺和硫化物固態電池中試線建成啟用;浪潮人工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中關村人工智能產業中試創新平臺等一批引領型平臺機構落戶,新增市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40家,總數達到321家。
國家虛擬現實創新中心的綜合檢測平臺、中試驗證平臺正式啟用,六大平臺全部投入運營;國家高端智能化家電創新中心建成九大實驗室和四大公共服務平臺,累計突破20項行業共性關鍵技術,6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國家虛擬現實創新中心的綜合檢測平臺、中試驗證平臺正式啟用
新認定創新型中小企業109家、增長38%,新增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家、省級瞪羚企業30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1000家。
全區技術合同成交額占GDP比重繼續保持全市首位。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成啟用,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180件,穩居全省第一。
產業體系
主導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
2024年,嶗山區篤行實干強實體、促轉型,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構建。主導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
高標準抓好虛擬現實、人工智能、海洋生物醫藥、智能制造及工業互聯網等四大專業化園區建設,歌爾虛擬現實整機和光學模組一期投產達效,一汽解放(青島)商用車開發院、源嘉生命科技產業園一期等建成投營,東華軟件副中心產業園、虛擬現實創享中心、青島人工智能創制中心、宏大智能制造產業園等項目順利竣工,虛擬現實總部基地、華芢生物醫藥總部等項目開工在建,歌爾視顯、浪潮大數據等139個優質項目落戶園區,預計全區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分別增長22%和25%。
虛擬現實創享中心
新增省級數字經濟創新平臺10個、省級服務業創新中心2家,卡奧斯成為工業互聯網首個千億品牌。
出臺新一輪政策支持“工業上樓”,新增產業空間20余萬平方米,27個技改項目加快實施,預計全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
青島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落地開工;打造全市一體化算力調度平臺,形成“算力一張網”,算力規模由250P拓展到2300P。
新引進中誠信指數、海通證券等金融機構及類金融企業173家,總數超1400家。新增規上涉海企業42家,總數突破300家,預計全區海洋生產總值增長10%。推動“藍色藥庫”開發,海洋創新藥物在研項目近百個,全國領先。
嶗山最美濱海旅游風景道獲評國家交通與旅游融合創新項目、入選省級十佳示范案例。高水平舉辦第34屆青島國際啤酒節嶗山會場,全年接待游客2800萬人次,相關旅游收入突破200億元。
城市品質
張村河片區蝶變煥新
2024年,嶗山區多措并舉強建管、優功能,城市品質魅力更加彰顯。
張村河片區實現村改搬遷“三年任務、一年半完成”,張村河南岸4個社區的1700余戶居民較原計劃提前半年回遷安置。30余條道路、過河橋梁建成通車。張村河生態修復和環境整治提升一期工程先行啟動區建成開放,成為市民游玩打卡“新地標”。
張村河生態公園已成熱門打卡地
完成株洲路、仙霞嶺路等48條市政道路的貫通改造和整修提升。極地海洋世界地下通道建成開放通行。11個停車場加快建設,5個項目完工,新增停車泊位3000余個,開放共享泊位1000余個。新增供熱面積80萬平方米。深圳路體育公園一期完成改造提升,新建成口袋公園28處。
拆除各類違建51.5萬平方米,整治纜線29公里。12個老舊小區完成改造,既有住宅加裝電梯109部。新建成市級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小區20個、示范村20個。完成城市“微更新”項目50個。
鄉村振興
7個農產品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2024年,嶗山區“嶗山龍須”等7個農產品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16個農產品納入特質農品名錄,數量均為全市最多。加力推進種業振興,設立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貝類多倍體海上種質資源庫和中試基地加快建設。
嶗山龍須
示范片區建設成型成勢,12個重點項目全部完工,打造鄉村特色街區4個,北宅百果溪谷片區完成省級示范區創建。
新改造提升“四好農村路”25條。完成既有農房節能改造1352戶。
舉辦“村村有好戲”等惠民活動1500余場次,深入弘揚最美家風家訓,引領鄉村文明煥發出新風尚、新氣象。
民生實事
全年民生支出約110億元
2024年,嶗山區高質高效完成8個方面30件民生實事,全年民生支出約110億元,占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7%。
區第一中學、區人民醫院開工建設,浮山學校等7所學校、幼兒園建成投用。區公共衛生中心竣工,沙子口、王哥莊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完成升級改造,26個一體化衛生室完成建設提升。新打造城市書房6處,新建成養老服務站19處。
區零工之家就業服務平臺揭牌啟用,新增城鎮就業2.9萬人,開發公益性崗位600個。分配公租房和人才住房1341套,各類人才補貼惠及1.7萬人次。
嶗山區人民醫院鳥瞰效果圖
完成治氣工程220個,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全市最優。深入開展嶗山灣國家級美麗海灣創建,飲用水水源地、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穩定保持在100%。完成森林質量精準提升1萬畝,松材線蟲病疫木除治取得扎實成效。嶗山風景區獲評全市首家省級“無廢景區”。
25處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完成升級改造,建成黨群服務站168個,12個村改社區實現轉型發展。
嶗山風景區“1355”融合治理體系入選文旅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地方范例”。
開展食品、藥品安全抽檢7100余批次。建成基層應急綜合救援站34個、社區標準化應急避難場所40個。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