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獨立調查丨企業年薪百萬搶人才,人工智能專業有多火爆?

2024-12-21 09:32 海報新聞閱讀 (38240) 掃描到手機

海報新聞首席記者 陳洋洋 記者 黃曉榮 濟南報道

近幾年,人工智能專業持續火爆,人工智能專業似乎成了“高薪”“好就業”的代名詞。特別是今年以來,先是“人工智能訓練師人才緊缺”多次登上熱搜,后又因“月薪中位數參考值達到7800元”引發廣泛關注。

2024年是人工智能相關專業本科生大批量畢業的一年。據媒體報道,2024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依然排在熱門專業的首位,在排名前十位的熱門專業中,人工智能相關專業占比最大。

那么,目前該專業人才輸出情況究竟如何?該行業人才是如何培養的?又該如何滿足相關產業的旺盛需求?近期,圍繞這些問題,海報新聞記者展開了調查。

泰山上的人工智能“機器狗”在山道上負重也能健步如飛,火遍全網。

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企業年薪百萬搶人才

“人工智能人才非常搶手,有的學生還沒畢業就被多家企業預訂了。”在山東讀人工智能專業的博士生孫宇(化名)說,他的同學中已經有人賺到了年薪50萬。

在學校,山東某高校人工智能專家提到:“從全國范圍看,頭部高校人工智能專業的優秀學子年薪可達60萬—100萬元,但絕大部分畢業生目前還達不到這個薪資水平。”

在市場,山東一家人工智能企業總經理則表示:“目前市場上人工智能優秀人才還太少,真正的人才非常搶手,月薪3萬元都很難招到理想的人才。”

不止山東,全國都在搶奪人工智能專業人才。

2024年5月,在北京舉行了一場人工智能專場招聘會,53家企業攜794個崗位現場攬才,覆蓋計算機、數學、人工智能等專業,吸引近600人參加。

今年11月,湖北省人社廳發布的《2024年湖北省技能人才需求職業(工種)參考目錄》顯示,人工智能訓練師是急需緊缺的職業之一,月薪中位數參考值為7800元。

根據近幾年各大招聘網站的數據來看,北京、上海、深圳及杭州的薪水位列第一方陣,月薪在1.8萬左右;蘇州、南京、廣州及廈門位列第二方陣,月薪在1.4萬左右;其他沿海及內陸省會城市,如成都、重慶、長沙及濟南等位于第三方陣,月薪在1.3萬左右。

“調查顯示,AI人才已經成為各大公司的爭奪對象,而且只要和AI沾邊,薪資就會上漲。”山東大學浪潮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陳竹敏認為,科技行業正在經歷一場人工智能帶來的徹底變革,人工智能正重塑傳統行業體系,對人類的勞動力和人才供需結構產生重大沖擊。

根據人社部《新職業——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就業景氣現狀分析報告》,我國人工智能人才目前缺口超過500萬,國內的供求比例為1:10,供需比例嚴重失衡。不斷加強人才培養,補齊人才短板,是我國的當務之急。

一邊是人才緊缺,另一邊是大量相關行業人才涌入人工智能領域。山東智驅力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風光就是其中一位。

楊風光此前就職于國內互聯網大廠,負責AI算法研究設計。三年前,他放棄高薪,從北京回到濟南開啟創業,主要探索人工智能在能源、礦產、物流、教育等多個行業中的創新應用。

“我們用人工智能算法代替普通人工,分析視頻中的‘行為’,省時省人省力,還不易出錯。”短短兩年,楊風光的企業快速發展,被認定為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并在山東省人工智能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一等獎,產品銷往海內外。

據山東省人工智能協會秘書長蘇冠群介紹,從工商登記信息來看,山東省經營范圍與人工智能相關的企業目前有13萬多家,有四成是最近一年剛成立的,人工智能已經成為創新創業的熱門領域。山東省人工智能產業2023年相關產值已超過1300億元,其中核心業務產值405億元,占全國的比重是7%,同比增長約35%。山東省人工智能發展與北京、廣東、上海、浙江、江蘇同屬第一梯隊,發展勢頭比較良好。

2024年11月30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發展報告(2024)》顯示,截至2024年6月,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的用戶規模達2.3億人。我國初步構建了較為全面的人工智能產業體系,相關企業超過4500家,核心產業規模已接近6000億元人民幣,產業鏈覆蓋芯片、算法、數據、平臺、應用等上下游關鍵環節。

高校批量開設人工智能專業,各有特色

12月2日,山東大學浪潮人工智能學院博士生趙新鵬正在人工智能學院的研究室內埋頭寫代碼,他主要研究人工智能與數據檢索相關內容。

而在隔壁教室,該學院2024級人工智能專業本科生魏詩佳,正在認真研讀一本人工智能專業相關書籍。“之所以選擇這個專業,一是因為對人工智能非常感興趣,二是看中了廣闊的就業前景。醫療、金融、交通、娛樂等各行各業,都需要人工智能專業人才推動創新和發展。”能成為學院第一批人工智能專業學生,魏詩佳感到很自豪。

近幾年,人工智能專業陸續成為各大高校的爆款專業。2019年,全國首批35所高校獲批設立人工智能專業。2020年,全國有多達180所高校新增這一專業。2024年,人工智能專業更是排在全國熱門專業前列,有530多所高校開設人工智能本科專業。

海報新聞記者實地探訪山東多所高校發現,有的高校已率先建起人工智能學院,有的已經深耕人工智能專業多年。至于如何培養人工智能專業人才,各大高校都摸索出了適合自己發展的特色路徑。

據業內人士透露,僅在山東省會濟南,人工智能技術研發人員就已達到7000余人,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山東財經大學、齊魯工業大學等共有12所駐濟高校開設了人工智能專業。

山東大學浪潮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陳竹敏介紹,2024年,山東大學正式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山東大學的人工智能專業,源于學校2018年建設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人工智能新工科創新實驗班,是教育部于2019年批準設置的首批35個人工智能專業之一,2021年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陳竹敏告訴記者,今年5月,人工智能專業自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劃歸人工智能學院繼續建設,迎來新的發展階段。“我們采用科教融合、產學協同、國際合作的創新育人模式,設置多學科交叉融合的課程體系,實施融會貫通的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目前在人工智能基礎理論、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智能機器人、大模型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突破。”

陳竹敏正與博士生探討人工智能新技術。

本科生魏詩佳告訴記者:“我所學習的人工智能專業融合了計算機科學、數學、控制論、神經生理學等多種學科知識。我們的課程設置十分豐富,通常包括數學基礎課程和編程類課程,如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程序設計基礎等,這些是理解和實現算法的基石。”

記者了解到,全國多所高校人工智能專業招生的分數和要求都比較高。陳竹敏透露,2024年山東大學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在山東省考生錄取最低分是640分,人工智能專業考生錄取最低分是639分,最低分的考生在山東省70多萬考生中排名在5400多名。

記者探訪得知,人工智能學院的學生打好基礎之后,還將學習認知科學、類腦計算、人工智能實踐等多門專業核心課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技術的本質和應用場景。

山東師范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孫建德向記者介紹,2021年,該學院人工智能專業正式成立,目前已連續招生三年,每個年級有30名本科生在讀。該校人工智能專業注重與各學科交叉融合,突出機器學習、中小學教師人工智能教育等特色。

“我們因材施教,會從普通本科生中選拔優秀人才提前進入實驗室接觸科研,培養一部分優秀人才參加科創競賽,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學校還與國內、省內一些頭部企業合作,共同培養人工智能專業人才。”孫建德提到,山東師范大學這幾年推出了“教育+AI”“法律+AI”等特色融合課程,為十多個不同專業的研究生開設了人工智能通識選修課,受到學生們的歡迎。

孫建德認為:“高校可以因地制宜,比如把人工智能當作一種應用,以‘人工智能+某一個專業’的形式來開展針對不同專業的人工智能學習。”

遺憾的是,盡管近年來全國眾多高校開設人工智能專業,但并非所有學院都有完善的教學模式能夠教好人工智能專業,師資力量、設備等方面的不足,也導致教學效果參差不齊。

“我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誰也不知道人工智能將來能發展到什么樣子。”一位高校人工智能教授感慨。

頂尖人才供給需要校企聯手

人工智能專業火爆,大量人才涌入人工智能領域。未來就業怎么辦?熱門專業會不會人才過剩?未來人工智能會淘汰什么樣的人?一系列問題引起高校與企業的重視。

“企業的人工智能崗位非常看重實踐能力和經驗,希望招來的人才能盡快上崗解決實際問題,給企業創造效益。”山東一位人工智能企業負責人坦言,從這個角度上講,企業招到合適的人很難,剛畢業的高校學生并不具有優勢。

針對這種情況,全國多所高校十分重視校企合作,與企業聯手打造人工智能人才。

“我們作為全國第一批設立人工智能本科專業的高校之一,率先開展校企聯合,學校與華為、浪潮、海信、歌爾、騰訊等企業密切合作。”山東大學浪潮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陳竹敏告訴記者,2024年山東大學與浪潮集團聯合成立了山東大學浪潮人工智能學院,共同建設“新一代人工智能集成攻關大平臺”。

山東大學浪潮人工智能學院常常組織師生座談交流,探討人工智能新技術。

浪潮企業數字化轉型體驗中心,人工智能技術的展示越來越多。

“我們對大模型的數據處理、標注、訓練微調、智能化應用開發等工程化人才和算法研究高端人才需求量大。”浪潮通用軟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CTO 鄭偉波介紹,除了山東大學浪潮人工智能學院,公司還與西安交通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大等保持密切的技術合作交流,有多年的項目聯合研發經驗。2019年底,浪潮通軟成立了研發團隊,啟動海岳大模型研發。為了加快高端人才引進,該公司在北京設立了研發中心,團隊配備博士數十名。未來三年,研發中心計劃柔性引進或培養更多人工智能專業博士、碩士及創新人才。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協會也在發揮著組織作用。

“我們在山東舉辦了各種大賽,比如全國青少年科技成果展示山東賽區、山東省‘技能興魯’職業技能大賽、山東省人工智能創新創業大賽等,推動人工智能人才以賽促練。”山東省人工智能協會秘書長蘇冠群介紹,近幾年,協會圍繞人工智能訓練師專業展開就業實訓,打造平臺推動校企產學研合作,組織精準對接會等助力高校成果轉化。

蘇冠群透露,協會目前會員單位共有200多家,是山東省大數據人才實訓基地、首批山東省網絡安全重點機構,推動產學研合作20余項,每年聯動省內近千家院校企業,組織科技成果評價近100項、標準制定約20項。協會正致力于制定人工智能技能人才評價標準,幫助學校和企業建立統一的評價和培育體系規范,促進產教融合。

“我覺得未來人工智能取代的不是‘人’,而是取代不會人工智能的人。”蘇冠群認為,人工智能人才既要依靠高校人工智能專業培養,又不能僅僅局限于人工智能專業。“縱觀整個人工智能相關市場,目前還缺少大量復合型的人才,如果有人既懂人工智能又很懂某個行業,那這樣的人才一定受歡迎。”

記者了解到,雖然目前人工智能行業人才缺口巨大,但升學率普遍較高,有不少學生選擇放棄就業機會,繼續深造。

據媒體公開報道,2024年,江蘇有17所高校人工智能專業的應屆本科生畢業。南京大學首屆人工智能專業畢業生一共79人,升學人數約七成;南京航空航天大學80余名AI專業畢業生,升學人數約占五成;南京師范大學有41名AI專業畢業生,目前確定升學的人數約占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