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聚焦丨做一次,吃一周!這屆手巧的打工人,開始自制預制菜
近期
女子一次性備好15天飯菜自制預制菜
引發網友熱議
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尋求
省時簡單的烹飪流程
自制預制菜成為上班族的“新寵”
它既不會像外賣一樣帶來健康的憂慮
也不會在烹飪流程上過于繁瑣
然而
這種看似完美的方案是否真的可行?
它又會帶來哪些方面的考量?
什么是自制“預制菜”?
所謂自制凍菜,即自制“預制菜”,就是自己提前燒制、食用時解凍的飯菜。上班族需要先采購大量食材,一口氣做出足夠吃一周的大鍋飯,隨后按量分裝凍入冰柜中。食用時只需在微波爐內加熱5-7分鐘,即可美美享用。
“區別在于,吃工廠預制菜就像是開盲盒,你根本無法鑒別它原料的好壞,以及到底加了多少科技和狠活。而吃自制凍菜,則能同時兼顧省事和安心。”
有人最初聽說凍菜時,還對它抱有偏見,覺得“再好吃的飯菜在冰箱凍一周,也會變味串味,被凍干水分之后從新鮮飯菜變質成臘味飯。”
但大家只要吃過一次凍菜,便會徹底打消對它的不滿。“凍菜乍一看賣相很差,因為冷凍后色香味都會消失,看起來很黯淡。但加熱后,便會立刻重返青春,變得噴香紅潤。除非你是天賦異稟的美食家,否則很難吃出來解凍后的高湯、炒蛋、紅燒肉,和現炒的有什么區別。尤其是像鹵味和燉菜,在冰箱里放個幾天甚至更入味。”
盡管一些營養專家,總會提醒大家“飯菜放在冰箱里的時間久了,會造成營養流失”。但對更注重性價比的上班族而言,這點副作用大可忽略不計。
“對總吃夜宵下午茶、一天至少吃4頓的上班族而言,比起營養匱乏,大家更擔心的是營養過剩導致肥胖。有科學研究表明,像米飯饅頭之類的碳水,如果冷凍后再吃可以降低升糖速度,反倒更健康。”
不少上班族開始自制凍菜
長久以來,能堅持帶飯上班的人,都是在占據職場鄙視鏈頂端的一群人。
“他們表面上帶的是三菜一湯,實際上是在炫耀自己的工作性價比高。每天無需加班太久,有充足的時間回家做飯,樹立起熱愛生活的人設。”
而上班族制作凍菜的門檻,則低了許多。“工作忙碌的人,只要每周能抽出3小時,便可以料理好一周的工作餐。”
北漂兩年的小丙,自從成為凍菜信徒后,才開始認真做飯。
過去他總覺得在一人食的前提下,做飯反倒是件不劃算的事情。“吃份快餐只需要20塊錢就能吃3個菜,但自己炒菜,光是買各種油鹽醬醋、蔥姜蒜等調料,就得花4、50。并且自己買菜總控制不好量,一不留神就會剩菜浪費。”
“但如果你自制冷凍菜,便能順理成章地去大集批發蔬菜,價格比某象超市還便宜三分之一。甚至還能專挑菜價低的時候去抄底進貨,把菜市場逛成穩賺的期貨市場。”
對工作節奏極快的人而言,別說吃飯,就連喝水都必須狼吞虎咽才來得及。大家自制凍菜最大的好處之一,便是能將吃飯所需的時間壓縮到極致。
“只有剛入職場的新人,才會以為外賣是最便捷的干飯方式。老手會在飯點前20分鐘,就溜進茶水間里,把凍好的飯放進微波爐里。只需要高火叮7分鐘,就能吃上熱乎飯。等待時還能順手做一杯咖啡,把下午茶也一并解決了。這樣別人都在急頭白臉沖下樓取外賣時,他們已經進食完畢,在工位舒舒服服睡午覺了。”
一些最精明的上班族,雖然不吃預制菜,卻會把各大品牌的預制菜當作參考菜譜。
“因為不是所有的飯菜經過冷凍后都不會變味,比如西葫蘆和菜花經過復熱,就會變得軟塌塌。但那些能被預制菜廠家選中的菜肴,比如宮保雞丁、梅菜扣肉、醋燒茄子,都是經過數輪篩選,才被留下的耐放菜式。”
許多已婚中年人,甚至把自制冷凍菜,當作了解決家庭矛盾的萬能鑰匙。“當你有了孩子后,就得每天給娃做飯。分工不均勻,就會容易引起夫妻矛盾。”
“如果給娃吃冷凍菜,大家就輕松多了。每周只需要搭伙下廚一回,就能解決自己和娃的30幾頓飯。過程不僅能加深感情,還能在工作日時騰出更多時間,留給兩口子交流感情,不必全部精力都耗在了養娃上。”
滬漂3年的東北女孩小李,早在兩年前就開始自制凍菜了。目的不僅是為了解決一日三餐,也是為了給生活構建安全感。
“可能在外人眼里,我月入兩萬已經很光鮮了。但扣除五險一金的費用,還有每個月6千多的房租等支出,我如果不在吃上省著點,就只能當月光族。”
“總吃窮飽飯,會有種過度苛待自己的內疚感。吃自制冷凍菜,想到是親手制作的飯菜,多少能感到一些儀式感。而且每次拉開冰箱,看到壘成小山一般的凍菜時,也會感到格外滿足。就像是一個老地主,在欣賞自己堆滿了的糧倉。”
自制預制菜,可行嗎
那么,為了兼顧方便和健康,自制預制菜可行嗎?
自制預制菜中最主要的儲存方法就是“冷凍”。這確實是一種有效的食品保存方法,它通過降低溫度來抑制食物中的生化反應,從而減緩腐敗過程和微生物的生長,保障食品安全。然而,冷凍對不同食材的影響是有差異的,特別是對含水量高的蔬菜,如綠葉菜和番茄,它們并不適合長期冷凍保存。以下是冷凍對食材的一些影響:
營養流失
冷凍過程中,尤其是經過焯水的蔬菜,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容易在解凍過程中流失,導致營養價值下降。
口感和質地變化
冷凍和解凍過程可能會改變食物的口感和質地,尤其是對于含水量高的蔬菜,可能會導致它們變得軟爛,失去原有的脆嫩口感。
飲食多樣性
長期依賴冷凍食品可能會導致飲食中缺乏新鮮食材,從而影響飲食的多樣性和營養均衡。例如,成年人每天推薦的蔬菜攝入量為300-500克,水果為200-350克,奶制品為300-500克。如果主要依賴冷凍食品,可能會忽視這些推薦攝入量,導致營養不均衡。
對于備菜,最常見的擔憂是微生物控制的問題。WHO(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食品安全五要點”第四點“保持食物的安全溫度”中建議:熟食在室溫下不得存放2小時以上,應及時冷藏(最好在5℃以下),不要在冰箱里放超過3天,剩飯菜加熱的次數不應該超過1次。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范志紅進行科普表示,假如把蔬菜做熟后,未翻動的情況下,就取出一部分分裝到干凈保鮮盒中,輕輕蓋上蓋子,然后放在冰箱里,這樣的過夜菜,加熱殺菌一下再吃,是沒有安全問題的。
營養方面,專家提示,葉用蔬菜類的飯菜最好不過夜。隔夜的綠葉菜不僅營養成分較容易流失,而且亞硝酸鹽的含量也較高,特別是菠菜、芹菜、韭菜等。如果要自己帶飯,素菜可以茄果類、薯類、根莖類為主,例如西紅柿、蘿卜、豆角、黃瓜、土豆、茄子、冬瓜、南瓜、蘑菇等。條件允許的話,最好還是早晨做好打包。相對而言,肉類食物比蔬菜食物更容易保存,也不容易產生亞硝酸鹽,而且營養價值也更高,是備菜、預制熟菜的較好選擇。
半島新聞綜合整理,素材來源:三聯生活實驗室、中國經濟網、科普廣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