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務基層中實現醫療資源均衡配置
【專家視點】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把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一項重要任務予以部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的重要內容,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錨定基層重點、狠抓改革推動、構建協同機制、堅持公益導向,在服務基層中實現醫療資源均衡配置,為健康中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突出基層重點,促進城鄉資源均衡配置。優質醫療資源整體不充足、區域配置不平衡是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長期面臨的突出問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要改善基層基礎設施條件,推動城市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傾斜。要加強國家、省市優質醫療機構協作,推行“名院包聯”“基層托底”,讓優質醫療資源整體托管基層醫療資源,打造全覆蓋的醫療協作網絡。要整合優化基層醫療資源,鞏固完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城市醫療集團等多種形式醫聯體,不斷提高基層醫院管理、診療和服務能力,讓群眾在基層也能公平享受良好的醫療條件。
突出改革牽引,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我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療衛生服務網,但基層群眾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還沒有根本改變。解決這一問題,要以改革為牽引、以基層為導向、以政策為支撐,加快推進分級診療體系建設。要堅持基層導向,綜合運用薪酬差異化、編制動態化等有效手段激發醫療人員的積極性,促進人才、管理、技術、服務下沉共享。要堅持政策支撐,發揮報銷政策的杠桿引導作用,逐步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的服務在醫保基金支付中的占比,促進分級診療體系加快建設。
突出機制創新,筑牢改革三方共贏基石。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涉及面廣、社會關注度高,各級政府要守牢機制建設這一根本,確保改革取得實效。要創新“三醫”協同發展和治理的聯動機制,跨部門制定各項改革政策,共同研究細化切實可行、操作性強的配套措施,防止出現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現象。要深入推廣三明醫改經驗,有序引導群眾到基層就診,激發基層醫療機構活力,注重醫務人員有效激勵,使患者、醫院、醫生均在改革中獲益,最終實現“百姓得實惠,醫院得發展,醫生受激勵”的改革目標。要加強全鏈條監管,緊盯醫藥領域損害群眾健康權益的現象和問題,建立“三醫”標準統一、相互銜接、相互配合的監管機制,實現聯合執法、聯合懲戒。
突出公益導向,深化公立醫院體制改革。公立醫院是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主體,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必須堅持以公益性為導向不動搖,這是解決人民群眾看病就醫急難愁盼問題的現實需要。保障和提升公立醫院公益性,要從強化政府主導責任、健全運營機制、完善考核評價機制等方面入手,推動公立醫院體制改革和高質量發展。要強化政府主導責任,加強頂層設計,統籌推進改革,營造有利的政策環境。要健全運營機制,堅持破立并舉、先立后破,實行學科中心制管理模式,建立系統高效的運營體系,打造智慧醫保服務體系,落實人性化、多元化的人文關懷舉措,讓公益性更有溫度。要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將公益性作為重要指標,強化公益評估結果應用,讓群眾看病就醫負擔切實減輕,獲得感和幸福感進一步增強。
(作者:胡金焱,系山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青島大學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