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造科技“千里眼”!中國電科22所護航神舟十八號飛船成功返回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 通訊員 黃琳
11月4日01時24分,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
本次返回搜救任務的難點是暗夜和低溫條件,導致目標搜索發現難、到達著陸場難、救援現場保障要求高。來自青島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下稱“中國電科22所”)載人航天搜救回收技術團隊針對極寒、暗夜特殊情況,提前進行設備布置和搜救演練,圓滿完成飛船返回保障任務。
中國電科22所載人航天搜救回收技術團隊,30余年執著堅守、不斷創新,為護航飛船順利返回,鍛造科技“千里眼”。
該團隊自主研發的定向儀產品能夠迅速、精準定位返回艙,引導搜救隊快速抵達著陸點。定向儀分別裝備在空中搜救直升機、固定翼飛機、地面分隊特種車輛、海上搜救船只等搜救力量中,構建起陸??仗煲惑w、近中遠程結合的立體化搜救引導定向網絡,實現對著陸返回艙從開傘到著陸全過程的跟蹤定位,為航天員安全返回發揮關鍵作用。
據了解,定向儀利用虛擬極化測向技術,采用無線電“呼叫—應答”模式,不受外界環境、氣候影響,無論風霜雨雪,還是白天黑夜,無論大漠戈壁、還是遠洋深海,都能夠全天候全天時正常工作,比其他手段更可靠。
聽到“發現243信號”的口令,地面搜救力量如釋重負。這是飛船返回地球的“首音”,捕捉到這一“平安之聲”的設備,正出自中國電科22所技術團隊。有了這一信號,就意味著降落傘已經正常打開,定向儀正“緊盯”返回艙。地面力量可以隨時了解航天員的身體狀況、返回艙內的實時狀況,配合定向儀的分析,搜救人員可以提前預判落點,迅速向落點集結靠攏、實施搜救,為“艙落機臨”提供了有力支撐。
中國電科22所自主研制的航天員通話電臺,是航天員與地面搜救力量聯絡的“保底”關鍵手段。飛船著陸后,該設備接過通信系統的“接力棒”,立即建立起航天員與醫監醫保人員的語音溝通線路,這不僅僅是一條技術線路,更是“生命之線”“放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