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海牧漁,“海上糧倉”新藍本 | 大省挑大梁·向海圖強
“耕海1號”“國信1號”……山東3500多公里的綿長海岸線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誕生了許多“1號”山東造。作為海洋大省,山東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優勢。
耕海牧漁,向海圖強,經略海洋對山東經濟發展至關重要。2023年,山東省海洋生產總值突破1.7萬億元,居全國第二位,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18.5%,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17.2%。
從“耕海1號”到“國信1號”,不僅僅是技術的飛躍,更是理念的革新,它們共同編織出一幅幅關于海洋、科技、生態和諧共生的美麗圖景。在這里,每一滴海水都閃耀著創新的光芒,每一片海域都孕育著無限的可能。山東,這片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正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和智慧,奮力書寫著經略海洋的大文章。
生態牧歌,駛向深藍
在廣袤無垠的海洋上,山東正以創新之筆描繪著波瀾壯闊的藍色畫卷。
從煙臺市萊山區漁人碼頭海域俯瞰,“耕海1號”如同一顆璀璨的“項鏈”,鑲嵌在蔚藍的大海上,閃耀著創新與活力的光芒。
“項鏈”的一頭是花瓣造型的智慧漁場,另一頭是五角星型的綜合體平臺,它們組成了全國首個智能化大型生態海洋牧場綜合體平臺——“耕海1號”現代海洋牧場綜合體平臺。首次集養殖、觀光、休閑、科普于一體,“耕海1號”打造了“藍色糧倉+藍色文旅”發展模式,提升了海洋漁業產品附加值。
在這里,科技與生態完美融合,先進的智能化養殖系統,實時監測著海洋環境,為魚兒們營造出舒適的生長家園。而環繞平臺的人工魚礁,又為海洋生物提供了棲息之所,守護著海洋生態的平衡。游客們可以登上平臺,盡情欣賞碧海藍天的美景,感受海洋的魅力與奧秘。
“國信1號”,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首創“游弋式船載艙養模式”,更是開啟了大黃魚深海養殖的新紀元。
“整個甲板下面部署了15個養殖倉,每個養殖倉有6000方的養殖水體。在船艙上還有加工間、飼料間、停機坪等。”青島國信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經管部主管王建全在接受新黃河記者采訪時表示,“國信1號”船長249.9米,型寬45米,載重量10萬噸,排水量13萬噸,養殖水體9萬立方,可養殖大黃魚、三文魚、石斑魚等,年產高品質魚3700噸。
它像一座移動的海洋牧場,在深藍的大海中破浪前行。船上配備的先進養殖設備,精準控制著養殖環境,讓大黃魚茁壯成長。“國信1號”養殖工船示范引領并推動我國海水養殖由近海推向深遠海,由固定裝置轉型移動設備,由傳統漁業生產方式轉變為現代工業化養殖,從而實現保護近岸生態環境,拓展深遠海藍色發展空間,打造“藍色糧倉”。
科技潮涌,智領深藍
“耕海1號”猶如一座海上的“夢幻”城堡,靜靜地矗立在波濤之上;“國信1號”如同一位勇敢的航海家,駛向深藍的海洋。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山東走在前面。
在養殖方面,“耕海1號”先進的智能化系統如同一位無聲的守護者,精準地調控著海洋環境,為各類海洋生物打造出一個舒適的家園。“耕海1號”開發的智能化養殖管理系統,全過程管控魚類生長情況。自動化餌料投喂設備可以精準控制餌料使用數量,使用聲吶、激光對魚群密度進行監測分析。平臺搭建的海洋環境監測系統,對周邊海域水文、氣象、海況、生物等數據開展持續性觀測記錄,進行科學統計分析,提高了精細化管理水平。
“目前,漁場每年可增養殖優質海水魚類20萬尾,年產約15萬公斤。養殖品種主要為斑石鯛、許氏平鲉、綠鰭馬面鲀、紅鰭東方鲀、大瀧六線魚、黃條鰤等名貴海水魚類。”山東海洋集團煙臺耕海運營公司總經理靳海峰在接受新黃河記者采訪時表示,“耕海1號”已經利用自然海水環境,投放了3.7萬空方的人工魚礁,打造深海的“綠水青山”。
技術創新開啟智慧之門,“國信1號”如同一座移動的海洋科技實驗室,養殖生產過程是由一套養殖集控系統遠程控制8套子系統,實現了全養殖流程的自動化管理。
“196個攝像頭,2108個傳感器,并部署了魚苗入倉,自動投喂等8套自動化的養殖系統,綜合運用了衛星通信、5g北斗圖像分析、大數據分析,還有數字孿生等多種互聯網技術,實現了進行數據傳輸,實時監控和分析,以及養殖人員的協同作業,實現了工程的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養殖。”王建全介紹,“國信1號”創新突破“船載艙養、水體交換、減搖制蕩、減振降噪、清污防腐、智能集控”六大關鍵技術,具備“游弋避災、防控污染、模擬洄游、智能作業、集約高效、產品優質”等多項優勢,可移動躲避臺風、赤潮等自然災害,隔離重金屬和部分病源污染,在離岸50-100海里的深遠海,仿真魚類野生生長環境開展養殖作業,較傳統網箱養殖密度提高4-6倍,養殖周期縮短三分之一,養成品達到了國際水產養殖的最高認證標準。
起魚的那一刻,肥美的大黃魚躍出水面,仿佛在訴說著山東海洋產業創新的輝煌故事。
海洋新篇 鑄夢深藍
科技創新,為海洋養殖注入新動力。產業融合,為海洋養殖拓展新空間。山東積極推動海洋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講述著新時代的“藍色故事”,展現出海洋產業的無限魅力。
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副局長宋賢成介紹,“耕海1號”最大的特點就是第一產業跟第三產業深度融合,實現了漁業從苗種、養殖、加工、流通、休閑、文旅、康養等全產業鏈的標志性工程。
“耕海1號”以其獨特的設計和生態理念,成了海洋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山東海洋集團煙臺耕海運營公司總經理靳海峰表示,“耕海1號”養殖區域將有計劃地對魚、蝦、貝、藻等海洋資源進行養殖,可以讓游客通過游玩的方式,體驗漁牧生活、采摘海上糧倉、享受漁牧收獲的喜悅。
魚苗入艙,投喂養殖,起捕加工,養殖工船就像流動的“海洋牧場”。時間回到2022年9月1日,大黃魚起魚的那一刻,見證了“國信1號”的輝煌成就,首艙青島深海野游大黃魚起捕至今,“船載艙養”模式獲得成功。
一尾尾肥美的大黃魚從深海中捕撈上來,它們不僅是海洋的饋贈,更是山東海洋科技創新的結晶。國信養殖工船作為“航母級”的深海養殖工船,其單船噸位、養殖規模、養殖水體量均創造了行業,填補了行業空白,為我國實施“深藍漁業”戰略提供重大裝備支撐與產業示范,向世界提供了深遠海養殖的“中國方案”。
截至目前,“國信1號”累計航程1.4萬余海里,完成800余萬尾自繁岱衢族大黃魚魚苗入艙作業,產成高品質大黃魚近2900噸。
“耕海1號”與“國信1號”,是從近岸走向深遠海的一大步,是山東經略海洋大文章中的精彩篇章。山東海洋產業的創新,不僅展現了科技的力量,更承載著對未來的憧憬。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山東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