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匯泉|尋芳河南路
□侯修圃
為什么用“尋芳”一詞呢?會容易被人誤解為“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的朱熹。其實,河南路歷史上有其花香鳥語的地方,尋找是發思古之幽情。
上個世紀20年代末初夏的一個晚上,禮賢書院國文教師、詩人劉少文在福祿壽電影院看完電影,信步走到對面第四公園。晚上9點鐘,公園里樹影婆娑,燈火光深,雖沒有“多情卻被無情惱”的惆悵,卻有綺羅香膩、情侶纏綿的觸動。
他低吟口占一首絕句:“衣香鬢影去匆匆,故意撩人立上風。疑是身經花塢里,魂消盡在不言中。”回到禮賢書院,展紙援筆記錄下來。
第四公園,建于日本第一次占領青島時期,位于中山路、曲阜路、肥城路、河南路之間,公園方正,占地面積5500平方米,樹木百余株,時稱“深山公園”。從“深山”二字中,我們可以理解天主教堂坐落在一個小山埠中,肥城路到河南路是一條山溝。我們無法復制當時的地貌,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鬧市區一個公園是長久不了的。寸土寸金的第四公園,無疑是當局手頭的一張牌。
果然,1932年政府出手,由銀行同業工會牽頭,中國銀行、大陸銀行、山佐銀行、中國實業銀行、上海銀行和金城銀行等6家銀行出資購買第四公園地塊的使用權,費用由6家銀行平攤。說白了就是承擔建設蘭山路市禮堂的經費。
1934年4月公園動工,聘請禮賢書院校長、建筑工程師劉銓法監工。劉銓法,1921年畢業于上海同濟大學土木工程系,1922年出任禮賢書院校長,在位長達30年,其孫劉慶川也是活躍青島文壇的詩人。
劉少文雖是禮賢書院教師,但1933年他已回到老家,無緣目睹第四公園的消亡。此工程由華風恒號建筑會所承包施工,1934年底建成,在中山路南端形成金融中心。銀行樓群設計各異,錯落有致,渾然天成,成為中山路和河南路方塊一大景觀。后來,又有浙江興業銀行青島支行、青島農工銀行相繼遷入,這8家銀行幾乎占據青島銀行界的半壁江山。所以號稱青島的華爾街也不無道理。
1938年,為躲日寇、盜匪的侵擾而回家伺母5年的劉少文再次從諸城回到青島,第四公園“已乘黃鶴去”。正是陰歷潤七月,青島的秋老虎依然威風,劉少文站在車水馬龍的銀行街,舊地重游,思緒萬千,因再也聽不到枝頭蟬叫、溝底蛙鼓、晨暮鳥鳴、淑女嬉鬧的景致而慨嘆不已。
河南路南起太平路,北到濟南路,是與中山路平行的一條路。該路始建于德占時期,南段叫漢堡街,北段叫河南街。1922年,青島主權被收回后,全路改名叫河南路。走近河南路時,讓我感興趣的是,還是尋“芳”,說白了就是尋找被風吹散了的味蕾“芳香”。
中國人一向鐘情于吃,名人說“食不厭精”。所以尋找厚德福就是一道繞不過去的課題,不光是吃,還有我一向崇拜的大師們的生活情趣。河南路何處是厚德福?據魯海先生提供的信息是河南路19號。好玩的是,梁實秋先生在《酒中八仙》回憶:“只因北平厚德福飯莊老掌柜陳蓮堂先生聽我說起青島市面不錯,才派了他的長子陳景裕和他的高徒梁西臣到青島來開分號。”
河南路其實是一本大書,積百年歷史,提一個問題,就夠說半天的。比如在“河北路”說到生活林西式糕點,那么河南路就是聞名遐邇的萬福臨中式糕點。萬福臨于1930年開業,總店在河南路,分店在四方路。蝙蝠,在中國傳統文化諧音“遍福”,遍地是福之意。所以萬福臨的商標“蝙蝠”圖案,加一個大大的“福”字,無論紅底黑字,還是紅底燙金,“福”字都格外醒目。
萬福臨糕點是饋贈親友的最佳選擇,否則不夠檔次。萬福臨也是前店后廠,上世紀30年代,就有職工147人。1945年,僅一個中秋節,就銷售月餅37萬多斤,在一個擁有70萬人口的城市里是不多見的。可惜,萬福臨老字號隨著海風的吹拂煙消云散了。
重走河南路是拾起過去的記憶,記憶是一些碎片連綴而成的,或長或短,或密或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留下一份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