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化網絡環境、構建法治社會,既需要政府監管的得力、法規制度剛性的發力,更離不開公眾意識與公民素質的給力。我們需要廣大網友始終保持客觀、理性,對謠言不點擊、不參與、不做"二傳手"。更重...
現在說也不晚:關于中國探月的三大謠言!
參考消息網1月18日報道(文/唐立辛)
“玉兔二號出現重大故障?”
這則危言聳聽的謠言,相信這幾天你已經在不少社交媒體上看到了。
“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推送截圖
事實上,這并非1月3日在月背著陸以來,中國探月工程遭受的唯一一次有些無厘頭的質疑。
“嫦娥”“玉兔”這對組合的月背之旅,每一個時間節點都備受全球關注,也有外媒發出過猜忌的聲音。
但真正熱愛太空探索的人無疑都明白,這是一件真正值得慶祝的喜事——就連美國航天局(NASA)局長都專門發推特祝賀中國。
但讓小銳沒想到的是,在咱們國內的互聯網上,有關中國探月工程雜音卻一直不斷,甚至一度有蓋過外媒質疑聲之勢。
眼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已經取得圓滿成功,工程任務也轉入科學探測階段,小銳覺得,在此期間出現的一些雜音,應該也是集中說說的時候了。
雜音一:“玉兔二號”出現重大故障?
這種論調最先出現微博上。
1月12日,名為“只配拭杠”(該ID現已注銷)的網民突然發了一條微博,言之鑿鑿宣稱“玉兔二號從第二天開始就沒有再移動過,應該是有重大故障,這些天一直無法修復,只能放棄”。
文中還煞有介事地提到,玉兔二號的設計壽命8天,實際壽命可能只有2天,移動大約10米。
由于內容實在過于驚悚,迅速引起關注。還有人與其配合,抱團轉發,試圖誤導輿論,從現存的截圖來看,轉發數量在短時間內便達到數百次。
然而,真相如何呢?
“月球車玉兔二號”在其微博賬號上早已給出過解釋。
其以第一人稱講述了自己4日之后就“沒有再移動過”的原因:“月球背面進入白晝,沒有大氣層隔熱,溫度會達到將近200度。為了保護重要部件,避免極端情況,我要午休一會。”
直到10日,玉兔二號才“午休”結束,起身“活動筋骨”。
造謠的居心何在?有網友不解地問。
評論里有人回答:“他們就是見不得中國好!”
雜音二:探月工程“勞民傷財”?
這幾乎是每一次中國航天任務取得成功之際,都會出現的一種老生常談。
比如嫦娥三號在2013年發射時,就有人將航天工程與部分地區的貧困和教育問題等聯系在一起,稱太空探索“勞民傷財”,“不如把那些錢拿來扶貧”。
這一次,類似的聲音也引起了外媒注意。
在14日舉行的國新辦記者會上,就有路透社記者提問:在嫦娥四號工程方面,總共投入是多少?為什么說這樣對納稅人資金的使用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這個問題顯然意有所指。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艷華回應稱:“我們經過論證,按照月球背面探測的新目標實施這次任務,花的錢不多,形象地說,可能跟我們修一公里的地鐵也差不多。”
嫦娥四號工程費用=修1公里地鐵!小銳想說,探月工程“勞民傷財論”可以休矣。
雜音三:同意幫美國忙是“太自大”?
在懷疑技術、質疑費用之外,有人又瞄準了“新靶子”。
而讓他們腹誹的,是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的一個細節:
美國科學家得知中國要發射中繼衛星并探測月背時,就提出延長中繼星的使用壽命、在嫦娥四號上放美方信標機等合作請求。
雖然根據吳偉仁的說法,美國科學家是懷著“不好意思”的心情提出上述請求的,但中方的回答仍非常大氣:沒問題!
采訪視頻截圖
正是這三個字,又讓某些“鍵盤俠”興奮不已。
“憑什么沒問題?”“當什么老好人?”“就是自大。”這樣的聲音在微博上并不鮮見。
其實吳偉仁院士在采訪中說的另一段話,已經作出了回應:
“中方本可以選擇不告訴美方相關信息,但是中國作為大國,就要有大國的姿態、大國的氣度。”
1月15日,華春瑩也就此評論稱:
“科學技術的進步本來就應該服務于全人類的和平與共同進步。我們認為世界各國在開展科學技術合作的時候,都應該本著推動全人類發展進步的理念,秉持開放、合作、包容的心態。”
在小銳看來,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發展至今天,取得成果的受益者將是每一個中國人。
有人說,現在才提這三大雜音,是不是有些太遲了。
但小銳覺得,揭開謠言真相,也是在為中國航天點贊,所以任何時候發文都不晚。
我們不妄自尊大,但也沒必要妄自菲薄。
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國家好,個人才會好。我們祝福中國航天,同時也希望類似的雜音以后能少些,再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