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筆落在豐收的田野上!西海岸新區張家樓街道火龍果田來了“豐收體驗官”
開欄語:
豐收在望,那是“希望的田野”最具象化的表達,滿心歡喜寫在人們的臉上。在第七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即將來臨之際,本報推出系列報道“豐收體驗官”,走遍青島的山山水水,定格一幕幕豐收的景象。同時,我們也將邀請來自各行各業的市民,成為我們報道的“豐收體驗官”,雙腳踩在希望的田野上,雙手承托豐收的喜悅,那該有多美好。市民可撥打96663報名,跟我們記者一起,共同感受豐收的美好,見證鄉村振興新風新貌。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曉哲 陳亞梅 實習生 吳新越
豐收體驗官,田間探豐年。秋天是豐收的季節,也是充滿收獲喜悅的季節,本報推出系列報道“豐收體驗官”,邀請各行各業的市民共同感受豐收的喜悅。9月6日,記者來到西海岸新區張家樓街道的火龍果基地,本期邀請了張家樓街道達尼畫家村的畫家們,他們用筆觸描繪豐收的喜悅,將畫筆落在豐收的田野上。
寫生、采摘同體驗,火龍果田里“雙豐收”
9月6日,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八零小伙家庭農場,火龍果的豐收不僅給了農場主欣喜,更給了來自達尼畫家村的藝術家們驚喜。當天他們作為“豐收體驗官”來到這里,立即支開畫架,開始了以火龍果豐收主題的創作。
火龍果大棚里溫度太高,縱然選擇下午仍然悶熱,不一會大家的衣服已經濕透。“這對于我們寫生來說環境算好的了。”綠澤畫院副院長兼指導老師孫艷秋說話總是很溫柔,但當天她仍然堅持在火龍果田里創作了一個多小時。
的確,綠枝紅果激發著畫家們的創作靈感。“今天這場寫生給我們這些藝術家提供了很棒、很好的一個題材。本身紅跟綠就是互補色,容易出效果。”孫艷秋顯得有些激動。為了這次寫生,她甚至提前跟農場的人進行了溝通,做了充分的準備。
“現場是挺熱的,但畫進去了就不覺得熱了。”袁張楠是孫艷秋的學生,當天他跟汪魯冰、張為凱也跟著一起來到現場寫生,覺得收獲頗豐。
孫艷秋說,其實寫生對于畫家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畫家面對大自然,要把大自然拿過來成為自己的藝術品,要傾注自己的感情色彩。
雖然他們創作的作品風格各異,但都將紅彤彤的火龍果放在了焦點上。
一個多小時的寫生,藝術家們的創作讓旁邊的工作人員驚嘆連連,“太棒了!”“好美啊!”但在他們那里,這才創作了一二成。“回去還得豐富細節,還得調整,可能最終的畫跟這個是完全兩幅。”張為凱打趣地說。
寫生告一段落,孫艷秋還帶著他們親手參與了采摘。工作人員僅僅指點一二,他們就開開心心地忙活開了,剪果、拍照,忙得不亦樂乎,也真正成為“豐收體驗官”,感受著秋日北方這難得的豐收的喜悅。“還真是第一回自己摘火龍果,快給我拍個照!”
隨后又品嘗到自己親手摘的火龍果,更別提多甜了。“過兩天中秋節就到了,我得來買點給家人分享一下,太甜了。”孫艷秋開心地說。
“咱這的火龍果是在樹上熟透了才采摘的,甜度肯定很高。”八零小伙家庭農場運營經理馬麗娜看著大家吃得開心,也有些驕傲。她說別看火龍果表皮有些皺巴,這正說明他們家的果子成熟度高。他們一般都是等火龍果的小葉有一段干了才采摘,那時候是成熟度最高的時候,再熟就炸開了。
孫艷秋在張家樓鎮達尼畫家村扎根20多年,對這個地方很有感情,“我早就成了這里的人了。”孫艷秋說,這一趟“豐收體驗官”的寫生不虛此行,不僅記錄了豐收的喜悅,自己積攢了不錯的作品,認為這是一次“雙豐收”。
她說,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豐收的田野是藝術創作重要的主題之一。達尼畫家村是藝術的天地,張家樓這邊農業又這么發達,也想通過寫生這樣的方式記錄豐收,感受豐收的喜悅。
北方種出火龍果不易,用心呵護種出甜蜜
一株株火龍果簇立著,每隔40厘米至50厘米就有一棵,它們茁壯地生長著,長出紅彤彤的火龍果,這離不開工作人員的悉心呵護。八零小伙家庭農場生產經理王金霞像呵護孩子一樣照料著火龍果們,不畏高溫在40度的大棚內工作,手上布滿傷口,這些都是她照拂它們的最好的證明。
別看如今王金霞對火龍果的種植如數家珍,之前她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在家種地,后來又打理了10多年葡萄。她有六七年種火龍果的經驗,因為有了打理葡萄的經驗,她對火龍果得心應手,非常熟悉它的喜好。“我通過招聘來到這里,農場老板夫妻倆外出學習技術,再回來教我如何種植和打理。剛開始種植火龍果屬于探索期,容易遇到不好的苗,長出的火龍果質量不佳。”南果北種想成功,保證高溫度是一個重要的條件,南方的火龍果是露天的,在這里火龍果在大棚內。“冬天,大棚內的溫度也不能低于5攝氏度,如果太冷還要給大棚支取暖爐。濕度是通過測量的濕度計觀測,如果濕度不夠就滴灌水。”
八零小伙家庭農場20畝左右的火龍果不需要去市場售賣,八零小伙家庭農場運營經理馬麗娜介紹,“我們產的火龍果約70%由顧客采摘,剩下的裝進禮盒,成為走親訪友的禮品。馬上迎來中秋節,又有不少采購火龍果送禮的。”
張家樓鎮的火龍果和南方的口感有不同之處嗎?“我們的火龍果相比較南方的有幾大優勢的,第一,我們是采用深井水灌溉,再一個晝夜溫差比較大,火龍果的口感還有色澤上面都是要優于南方的火龍果。”王金霞說,前幾天有采摘的顧客把火龍果皮也吃了,感覺皮太薄了,不剝也不影響口感。
“每年7月份到12月份是我們的采摘期,一年能成熟5至6茬,一茬畝產6000多斤。按照果實的大小售賣不同的價格,進園門票是29.9元,采摘的果實按照果型大小價格不一,有20元、10元、5元一斤的火龍果。”王金霞說。
豐富區域整體形象,未來創建3至5個區域特色農產品牌
張家樓火龍果種植基地,該基地是政府重點扶持的“南果北種”農業投資項目,種植紅心火龍果達2萬多棵,是當地乃至周邊地區規模較大的火龍果種植園之一。
南果北種對現代農業的好處多多,能夠增加區域農產品多樣性,擴大采摘園的品種,吸引人流,豐富區域整體形象。張家樓街道農業農村中心工作人員趙桂福介紹,“張家樓街道比較早開展了特色產品種植,2006年就嘗試種植藍莓,到2008年種植面積就有了較大突破。”政府組織種植戶外出學習‘南果北種’技術,也有了突破,目前整個鎮種植50畝左右的火龍果,八零小伙家庭農場的火龍果基地是青島地區最大的火龍果種植地。“很多游客對南方水果好奇,能夠吸引他們來采摘園采摘。”
“特色農業發展是讓農業向第三產業發展的渠道,張家樓街道將繼續發揮優勢,近階段計劃創建3至5個區域特色農產品牌。”趙桂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