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以改革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必須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完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當前,國家和地方紛紛出臺政策,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高質量發展厚植綠色底色。
從西北沙漠到東海之濱,從高山峽谷到低地平原,一排排光伏板、一臺臺風機持續并網發電。截至今年六月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已突破16.5億千瓦,占比達到53.8%,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超過煤電,能源綠色轉型步伐不斷加快。
同時,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資源利用效率持續提高,2023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碳排放強度較2012年分別下降超過26%、35%。
降碳、減污、擴綠、增長,這一系列變化的背后,是不斷深化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大力推進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創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強調綠色發展是必由之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完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出系統部署,提出要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并要求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
錨定目標,加快落實。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從國家層面明確了全面綠色轉型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實施路徑,涵蓋區域發展、產業結構、能源、交通運輸等各個領域。
從國家到地方,圍繞著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的一系列改革舉措開始加速探索。
綠色低碳市場機制持續完善。今年,《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印發,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啟動,適合我國碳市場發展的交易主體范圍正逐步擴大,對市場的引導性、激勵性、調節性作用持續增強。
在江蘇蘇州,這個一站式碳中和普惠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正在核證蘇州首批公交充電站的碳減排量,預計將達到5.6萬噸。這些核證后的碳減排量可以直接實現交易變現,為企業創造額外的綠色收益,也進一步支持新能源充電設施發展。
綠色低碳生產方式不斷豐富。近期,各地因地制宜出臺產業綠色轉型政策。在內蒙古、山東等地,相繼推出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過渡機制,精準降碳;在青海、甘肅等地,積極推動數字基礎設施綠色低碳發展,把“綠電”變“綠算”。
在浙江寧波的這家石化冶煉企業,通過自主研發的污水分離凈化技術,可以將石油煉制時產生的含油污水,處理成這樣飲用級別的水。無污染的園區里甚至建成了生態園,40多種鳥類來到這里生活,這里還被聯合國納入了全球企業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
眼下,在鋼鐵、有色等重點行業,正協同推進數字化、綠色化改造,一大批綠色工廠、低碳工廠、零碳園區加速建設。我國已建成國家層面綠色工廠5095家、綠色工業園區371家,綠色產品近3.5萬個,綠色工廠產值占規模以上制造業產值比重超過17%。
此外,綠色低碳生活方式也在加快形成。今年7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國內月度零售銷量首次超過傳統燃油乘用車,實現歷史性突破。同時,在國家層面首次系統部署綠色消費,引導企業推出更豐富的綠色低碳產品和綠色消費場景,與當前正在推進的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形成合力,進一步釋放全社會綠色消費潛力。
如今的中國,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持續優化,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不斷厚植,正朝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目標加速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