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鐵路覆蓋151個村子,走完一遍就是一個月,記者走進青州市站派出所,與鐵路公安張儒祥踏上夏日巡線路(上)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田 宋泓睿
66.5公里的鐵路巡線經過了151個村子,所有的村子走一遍,30天悄然過去。這條路“老張”一走就是30年。軌道情況復雜、村民基數龐大、企業學校眾多、人口流動頻繁,巡線工作貫穿了老張的青年與中年,從1994年的背上旅行包單槍匹馬進山林,到2008年的“一人一狗”守護一方土地,再到如今成為凌晨火車軌道旁邊的“一座小馬扎”,老張的生活是孤單的,老張的世界卻是豐富的。記者走進青島鐵路公安處青州市站派出所,跟隨老張走進2024年炎熱的夏天,開啟巡線之旅。
從“夏利”到“夏逸” 老張的代步“升級記”
2024年的夏季,對于青州這個城市而言,格外炎熱,7月底的青州連續幾場大雨,天晴后再次回歸高溫,24日下午,微雨,青州市站派出所巡線民警張儒祥開車去往東蕭村涵洞,據老張介紹,青州市站派出所管轄青州市站、青州市南站、譚家坊站、普通站4座車站,負責膠濟客專、膠濟線66.5公里線路監管工作,整個轄區內約有5至6個涵洞,分布在團結村、譚鄭路雙橋、譚南村和東蕭村,雨后的涵洞因積水較深,考慮鐵路柵欄安全問題,雨后巡查自然成了重點。
從派出所至涵洞,開車需要半個小時,路途經過鎮中心、莊稼地以及農戶,從水泥街道到胡同再到林蔭小路,這條路線老張已經跑了近30年。
“早些年不比現在,修了水泥路,泥巴路走起來更加困難,鐵路巡線比較長,所以就采用開車和步行交替的方式巡線。大概在1994年,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買了人生中的第一輛小轎車,一輛夏利,能開車進的地方開車,大概開了一年半吧,我又換了輛面包車開,但是面包車開著確實是差了點意思,開了一兩年后我就在二手市場花了800塊錢買了一輛偏三摩托車,別看是輛摩托車,還挺費油!摩托車一騎就是好幾年,條件稍微好了一點我又換了一輛夏逸小轎車,這輛車算是跟我時間最長的,大概有六七年吧,也就是前幾年這輛車也退休了,現在換的車稍微大一些,跑一些村子不蹭底盤,很實用!”老張一邊開車一邊說著。
整個東蕭村很大,從鎮子里的大路繞進村落,記者沒一會就“迷了路”,樹木和道路相似,街上的人也并不多,街道邊垛了不少草料和大棚,每一畝莊稼地的味道都極其相似。老張向記者介紹:“我都是不著家的,所以你看到的這些路,我已經走了30年。這些年土路變成了水泥路,路還是這條路、光景依舊,變得只是人而已,老嘍!”
車子最終在一塊莊稼地前停了下來,距離車輛前方20米左右,一處涵洞已經積水2米多,農戶騎著摩托車準備到對面的莊稼地里農作,無奈被涵洞的積水阻攔,農戶在道路旁連聲抱怨:“這一天又白搭嘍!過不去過不去!”
“雨天來涵洞巡線最主要看的就是有沒有村民把鐵路旁的欄桿掰下來,積水太多了,他們騎車過不去,又著急干活,一旦把欄桿掰斷了,那就危險了,所以來這多看看,多囑咐,防止出現類似的意外事件。”老張說道。
“日子久了,線路里哪些涵洞會積水,積水的情況如何我已了如指掌,倒不能說‘掐指一算’,至少做到心中有數?!闭f罷,老張同騎車前來的農戶寒暄起來,規勸他們等積水退去后再來農作。
“回去嘍回去嘍!安全第一安全第一!”老張喊道。
40℃高溫進村
151個村落,走上一遍就是一個月
雨過天晴,青州的氣溫達到了40℃,水泥地微微燙腳,沒有云層遮蓋,陽光直接打在老張身上,他的警服濕透,在后背畫出來一個不規則的圈。老張向記者介紹,按照慣例今天要去幾個村子走訪,隨后他帶著一本厚重的藍色文件夾上了車。
開往肖家村的路程又是二十分鐘,從一條林間小路通過,進去一個大院,一方矮矮的平房是肖家村的居委會,村文書老趙跟老張認識了20多年,兩人照面更像舊友碰面,老趙的第一句話便是:“最近村子里變化不大,年輕人少了點,還那樣。”
老張向記者介紹:“60多公里的巡線,覆蓋了151個村子,每個村子都要走訪到位,需要摸清人口數量,是否有特殊群體,村民教育程度等等,主要考慮村子的某些情況是否存在對鐵路造成安全隱患的因素,每過一陣子,就要走訪一遍,只要有人就會有變化,走一遍下來,一個月的光景過去了……”
居委會的房頂一扇老舊的風扇“吱呀呀”地轉動著,老張坐在木桌的右側,面對面與村文書確認信息,他打開文件夾,一層層夾頁仔細地貼滿了方形標簽?!? 下坡村”“北魏村”“潘廟村”,從最初的24個村到現在的151個村子,老張的文件夾越來越厚。他笑稱自己年紀大了記性一日不如一日,但這些年來村莊的“前世今生”卻在腦海中格外清晰。
“你看我們沿路走過來的村子,這些村民,我們都認識有30多年了,從青年到中年,從上學的孩子到現在成家立業的青年人,太熟悉了,像老朋友一樣?!崩蠌堈f。
一筐沙子結下緣,一幫就是22年
去北霍陵村的路上,老張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故事結緣于2002年春節前夕的一起“挖沙事件”?!袄蟿⑹谴謇锏呢毨?,妻子身體不好,生了一對兒女,家里時常揭不開鍋。2002年春節前,為賺到一筆過年費,老劉帶著騾子到彌和橋底下拉了一車沙,當時被我發現了要罰款5塊錢,你現在覺得5塊錢可能只是一瓶可樂的價錢,但在當時,5塊錢的分量對于一個貧困人家來說也是比較重的?!崩蠌堈f道。
后續,老劉通過賣沙賺取了20塊錢,當年向銀行貸款200元無力償還,老張告訴記者:“我本來是要去老劉家里收罰款的,我一看家里這個情況,都揭不開鍋了,賣沙也只是為了過個好年而已,現在唯一能賺點錢的騾子又被帶走了,然后我就想了想辦法,跟同事朋友鄰居湊了一點錢,把老劉欠下的200塊錢還上了,罰款我也幫他交上了。也是從那一年開始,我沒事就來看看這戶人家,能幫襯就幫襯,這么多年過來,老劉的閨女也出嫁了,我又給他兒子找了份工作,現在兒子也娶上媳婦了,日子慢慢好過了起來?,F在我跟老劉啊,也成了朋友!”
一處山坡下就是老劉的家,磚頭壘砌的小屋,大門是兩片輕薄的綠色紗網,小屋的旁邊就是老劉家的豬圈,除了豬圈便是老劉兒子散養的雞鴨鵝狗。
老張提了一箱奶和幾袋餅干,“拱”進了老劉家的大門,老劉看到老張的第一句便是:“你看你看,你有些日子沒來看我了!”
哥倆兒坐在小馬扎上,寒暄過往,老張是個熱心腸,這一忙一幫就是22年。“因為鐵路工作結緣,看著他們過得越來越好我也高興,他們支持過我的工作,我也很感謝,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還會來看他們,幫他們,一直一直。”
記者手記:
1994年老張脫下軍裝考入鐵路公安,年輕時的老張是個“孤獨的背包客”,幾件衣衫潦草裝進旅行包,走進山區,一待就是一個月。老張告訴記者,那個年代啥也沒有,進了山就是破案,悶頭干活,干就完事!
不知疲倦、不分晝夜、沒有家庭的概念,子女交給妻子,把自己交給了鐵路。
兩日跟訪下來,記者沒有再聽到老張說“干就完事”這句話,但他的步子卻沒有停過,青州的雨很大,青州的太陽也很大,54歲的老張身影卻不大,他的背有一點點駝,60多公里的線路布滿了村落和山林,映襯之下,老張的背影既弱小又單薄。
他騎過偏三摩托,開過面包車,村子里哪一處喜歡開花,哪一處能看到日落老張都清楚,他跟記者說,巡線鐵警的工作太零碎了,這我也能干,那我也能做,看到困難的我就想幫他,瞅著壞蛋了我就想抓他!從“小張”到“老張”,踏實穩步,低頭走路。
老張總是走在記者前面,有時候著急了記者會上前趕幾步,老張回頭,喜歡用“笑幾聲”來作回應。
“可能太熟悉了,所以走起來不自覺地有些快,30多年習慣了,一時間不好改,不好改……”老張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