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說法丨已離婚婦女能不能分得集體土地收益?
每當農村土地涉及權益分配的時候,村集體中已經離婚的婦女往往因為農村“土政策”及“男尊女卑”現象,導致其在涉土地合法權益被侵害的問題頻頻發生。那么,已經離婚的婦女到底能不能分得集體土地收益呢?來看看西峽法院是怎么處理的。
案件回顧
龐某2005年10月與任某結婚,并將戶口遷入任某所在的某村組,該村組也按照規定給龐某分配了土地,龐某成為該村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2013年龐某與任某離婚后外出務工,但其戶口并未遷出。2022年該村組集體土地因被征收,獲得了一筆補償款,經村組集體討論決定向含龐某在內的集體成員發放了第一批補償款,然而在村組集體討論發放第二批補償款時,卻將龐某排除在外。于是龐某一紙訴狀將該村組訴至法院,要求享受本村集體組織成員同等權益,由該村組向其支付因國家征收土地撥付的各項占地補償分配款共計80160元。
法院審理
法院經調查得知,原告龐某于2005年開始戶口已遷入被告處,且被告為其分配了承包地,其已經取得了該組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然而龐某與任某宇在2013年離婚后外出務工且不在本地居住,但龐某戶口始終在被告處未遷出,也未另行取得其他集體組織成員資格,仍以被告集體土地為生活基本保障,因此其并未喪失被告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同時,我國憲法規定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各方面享有與男子同等的權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相關規定,被告的村民會議決議雖是經過民主程序議定,可以對征地補償費如何分配進行民主表決,但村民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和其享有的獲得土地補償費用的權利,不是村民會議民主議定的范圍和問題。
審判結果
因此,法院經審理認為,龐某仍具有被告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被告在為本組成員分配土地補償款時排除原告龐某的行為,損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最終判決被告村組向原告龐某支付征地補償款66700元。
本案爭議焦點主要在于龐某在被告處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是否喪失以及村民決議能否剝奪成員的合法權益。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確認,一般以是否具有依法登記的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常住戶口為基本原則,同時結合當事人是否在當地擁有承包地,是否在當地形成較為固定的生產、生活,是否依賴于農村集體土地作為生活保障等綜合作為認定條件。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依照法律規定的民主議定程序,決定在本集體組織內部分配已經收到的土地補償費。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時已經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請求支付相應份額的,法院應予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不得以任何形式,例如以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的形式限制或剝奪成員的合法權益,人為造成成員權的不平等。雖然村民會議決議是村民自治的表現,但是村民會議決議無權剝奪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資格,也無權剝奪村民應當享有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益,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的事項不得與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相抵觸,不得有侵犯村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合法財產權利的內容。否則,即使經過民主程序議定、以村民會議的形式作出決議,亦因違反基本國策和法律規定而應為無效決議。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
第三十條 國家保障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財產權利。
第三十二條 婦女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集體經濟組織收益分配、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補償費使用以及宅基地使用等方面,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
第三十三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婦女未婚、結婚、離婚、喪偶等為由,侵害婦女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的各項權益。因結婚男方到女方住所落戶的,男方和子女享有與所在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平等的權益。
第五十六條 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的決定以及其他涉及村民利益事項的決定,不得以婦女未婚、結婚、離婚、喪偶、戶無男性等為由,侵害婦女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的各項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
第十六條 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農戶內家庭成員依法平等享有承包土地的各項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第二十七條 村民會議可以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并報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備案。
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以及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的決定不得與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相抵觸,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合法財產權利的內容。
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以及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的決定違反前款規定的,由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責令改正。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第二十二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民主議定程序,決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已經收到的土地補償費。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時已經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請求支付相應份額的,應予支持。但已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備案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地方政府規章對土地補償費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分配辦法另有規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