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我省廣大黨員干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
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是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推進文化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途徑。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將“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列為“七個聚焦”之一,提出了文化領域深化改革的根本目標和重大任務,引發我省黨員干部群眾熱議。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必須增強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快適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形勢,培育形成規模宏大的優秀文化人才隊伍,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副主席劉為民表示,《決定》提出“創新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人類社會每一次重大發展都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變革,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不僅對增強人民文化自信、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具有基礎和戰略意義,也對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發揮著重要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作用。“廣大社科工作者應當擔負責任,做到真學、真懂、真信,扎根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為我省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述學立論、建言獻策。”
今年上半年,省社科聯創新社科決策咨詢項目“揭榜領題”工作機制,引導社科專家學者圍繞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等開展路徑和對策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智庫成果。劉為民表示,下一步,將緊緊圍繞全會重大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學術導向引領作用,引導全省社科工作者立足實踐,闡釋中國道路、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針對現實問題提出切實管用的對策建議,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參考,為“走在前、挑大梁”發揮思想庫和智囊團作用。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二十四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了當代中國的價值公約數。《決定》提出,“完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制度機制”。如何創新內容形式,讓文明新風潛移默化融入百姓生活?仲夏之夜,江北水城,一場融合傳統中醫藥文化和現代市集元素的夜市,點燃了群眾參與熱情。這樣集趣味性、互動感于一體的沉浸式“逛街”場景,正是聊城市推動中醫藥文化生活化的創新實踐。
“我們開展繁森藥箱服務隊、‘聊健康’宣講品牌進基層等活動,讓群眾在體驗中感受中醫藥文化魅力。”聊城市衛生健康委主任張月蓮表示,將認真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創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好各地文明實踐陣地作用,持續延伸文明實踐的觸角,通過開展義診服務、健康科普、理論宣講、醫療惠民等活動,為群眾送健康服務的同時,送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真正走“新”入“心”。
讓古老的智慧豐盈當代文化建設,是文化體制改革進程中的“必答題”。《決定》強調“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體制機制”。近年來,山東不斷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耕人文沃土、聚力守正創新,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
尼山圣境、魯源小鎮、耕讀書院……今年1—6月,曲阜全域接待游客890萬人次,同比增長27.6%,創歷史新高。文旅市場熱度之所以強勁攀升,是曲阜不斷踐行文化“兩創”,推動文化和旅游在更深層次、更廣范圍、更高水準上融合發展的階段性成果。曲阜市委書記李麗表示,曲阜以重點項目、重點活動為抓手,不斷為文化“兩創”提供動力之源。作為孔子故里、儒家文化發源地,曲阜將繼續在文化的挖掘、弘揚、轉化、創新上持續下功夫,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扛起使命擔當,擴大國際孔子文化節、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影響力,讓更多人通過實地體驗感受思想交流的力量,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
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從“有沒有、缺不缺”躍升為“好不好、精不精”。著眼于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決定》明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健全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機制”等改革任務,體現了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的改革思路,有助于為廣大基層人民群眾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公共文化服務。
熱浪涌動的暑期,城鄉書房成為群眾家門口的文化“綠洲”。在昌樂縣寶都街道西湖社區,孩子們幾乎每天都要到社區的超然書房“打卡”,孩子開心,家長也放心。
“圖書館+企業”“圖書館+公園”“圖書館+社區”……濰坊市從群眾生活實際出發,規劃建設城鄉書房,在管理上實現了中心城區城鄉書房與市圖書館資源共享、循環利用、通借通還;在鄉村,把農家書屋、鄉村影院等融為一體,不僅提供了閱讀場所,也成為農民群眾學習農技知識、開闊視野的重要文化空間。“我們將繼續聚焦聚力群眾文體生活品質提升,著眼群眾需求,創新公共閱讀空間服務和管理方式,提升‘群眾家門口’的公共文體服務質效,增強群眾幸福感。”寶都街道黨工委宣傳統戰委員李愛玲說。
在“呂劇之鄉”博興,縣里建成開放市民文化中心,把有200多年歷史的呂劇請進城市會客廳。“我們將深入實施‘唱響呂劇’工程,今年努力辦好首屆中國戲曲稀有劇種優秀劇目展演,創作更多優秀劇目,讓更多人在家門口看上戲、看好戲。”博興縣委書記高志國表示。
探源中華文明,山東是繞不開的寶地。《決定》提出“建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協調機構,建立文化遺產保護督察制度,推動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和統一監管”,這為新時代文物工作指明了方向。
最近,淄博市臨淄區一個房地產開發項目準備在市區拿地,按照“先考古、后出讓”制度要求,考古隊加緊對地塊進行勘探。從勘探進場,到發掘整理,整個發掘保護過程只用了90天。墓葬發掘完成后,經過專家研究論證,地塊滿足了出讓條件。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則事半功倍。為保證經濟發展和文物保護同步推進,臨淄區探出了一條新路。臨淄區文物局局長許曉文告訴記者,臨淄區單獨設立了區政府行政序列局文物局,下設文物保護中心,并在2022年成立了全省首家區縣級文物考古研究所。區文物局組建常態化專職文物保護巡查隊,對全區文物保護單位和項目施工工地進行覆蓋式巡查。“我們將嚴格執行‘先考古、后出讓’制度,發揮好北京大學山東臨淄田野考古教學實習基地作用,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摸清文物家底、用好歷史遺珍,勇當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排頭兵。”許曉文說。
立足五千余年中華文明,依托我國改革發展的生動實踐,新時代中國形象更加可信可愛可敬。《決定》提出,“深化主流媒體國際傳播機制改革創新,加快構建多渠道、立體式對外傳播格局”“擴大國際人文交流合作”,這讓菏澤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楊東波深有感觸。過去兩年來,菏澤牡丹國際傳播論壇成功舉辦,吸引了眾多中外專家學者、駐華使領館代表、中外游客,花開情誼傳五洲。
“牡丹在中國文化中不僅是一種花卉,更是一種極具特色的文化符號。一朵牡丹花,架起了對外溝通的新橋梁。”楊東波表示,菏澤是中國牡丹之都,在牡丹國際傳播上有著豐富資源和天然優勢,要不斷改革創新,豐富菏澤國際牡丹文化旅游節內涵,加強與海內外著名花城溝通對接,用好大流量傳播平臺,講好菏澤牡丹故事,讓“菏澤牡丹”真正成為“世界牡丹”。
(大眾日報·大眾新聞客戶端記者 趙琳 于新悅 記者 魏然 王兆鋒 王凱 胡磊 呂光社 劉磊 張鵬 參與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