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秒換裝,吸粉100萬+,網友驚嘆:傳統文化就要這么宣傳!
6條視頻,點贊1000多萬,吸粉100萬+。博主@國粹兒做的傳統文化科普,刷爆全網。視頻中,模特一秒換裝,全方位展示漢服樣式的變遷。
隨后,又手拿一枚棋子落定盤中,立體式教學圍棋的基礎知識。
在特效的加持下,每一個知識點都變成了一場文化講解的視覺盛宴。享受的同時,又學到了知識。
看的網友立馬為博主規劃“事業版圖”。進軍國外,對外進行文化輸出。
畢竟,在看到視頻的那一刻,各種傳統文化的美有了具象化。秦漢時,內衣發展還不完善,為了不走光,失禮于人,所以制作出了「曲裾」這種服飾。它是一件非常講規矩的衣服。「衣」和「裳」分開裁剪,但要縫制在一起。
而且必須「續衽繞襟」。「衽」為衣襟,也就是把衣襟加長,向后纏繞至前右掩,下擺呈現曲線弧形。一般男子的下擺會寬大些,女子的則比較窄。
整體長度不能短到露出腳背,也不能長到拖地。最終呈現出上下廣、中間窄的形狀,將身體嚴密的遮蓋住。
但隨著朝代更迭,大唐開啟盛世,追求文化融合,開放包容。「曲裾」中的束縛不再受歡迎。原本上下一體的衣裳,徹底分為兩部分:上為襦,作短衣。下為裙,由前向后圍成圓筒形,不再束緊。
「襦裙」開始盛行。以裙腰的高低,可以分為齊胸襦裙:裙腰束帶在胸以上,很受官宦家的子女、貴族喜愛。
齊腰襦裙:束帶系在腰部。
高腰襦裙:裙腰束帶在腰以上,胸以下。
宋朝開始,理學成為主要思想。服飾不再見唐朝時的開放,而是樸素、優雅的直領對襟長衫。
內搭依然上下分開,上多為襖、襦、衫等,下為裙、褲等。這基本是宋朝女性的常服,也稱為褙子,音同“被子”。
貴族的禮服以及宮中嬪妃的常服,則稱為「宋代大袖」。樣式跟褙子類似,只是袖子極其寬大。
到了明朝,結束了元朝蒙古族的統一,重新恢復漢制。服飾也再次更迭,上承周漢,下取唐宋。「襖裙」隨之出現。上襖的領子樣式,分為多種。
交領:衣襟交叉相疊在胸前。
方領:
立領:
若下半身配的裙子,正面沒有裙褶,就是我們熟知的馬面裙。
漢服講罷,京劇登場。「生」角視頻里,只見一位男性素面在鏡頭前,眼睛炯炯有神。
下一秒,臉上只略施脂粉,便畫好素面妝容。
手一抬,原本身穿的白色水衣子外,掉落一套淺藍色戲服,套在身上。
一秒換裝完成,化身登臺的「生」角。
隨后,一名女性閃現在視頻中。
只見她身體向右微轉,順手接過一根紅纓槍。
順勢揮動,身體扭轉到正面的那一刻,秒換戲服。變身為耍著花槍的「旦」角。
再切換,便看到了我們熟知的臉譜——大花臉。
隨著模特雙手向兩側一揮,便身穿戲服,扮演京劇中的「凈」角。一般多為正面人物。
看完霸氣的「凈」角,「丑」角的臉譜顯得很特別,鼻梁中間會涂上一塊白色。又叫做“三花臉”或“小花臉”。
主要在京劇中扮演滑稽調笑的角色。
是不是疑惑為什么沒有「末」角?現在流行的分類中,已經將扮演中年男性的「末」角歸到了「生」角中。棋盤落子無悔,正如人生布局一般。
想實現理想、謀生,就先要在科舉制度中,一步步求取功名在未考取任何功名前,所有讀書人起點都一樣,那就是「童生」。
如果通過院試,就能升為秀才。
成績好的,可以繼續參加鄉試,考中便成為舉人。
第一名稱為「解元」。
「解元」可以繼續考會試,考中后就是「貢士」。
考取第一,就會被稱為「會元」,也就獲得了參加殿試的資格。
在殿試的考核中,如果通過,就成為「進士」。第一名則是「狀元」,前途無量。
演變至今,便是我們人人必經的高考。
現代的特效,搭配上歷史沉淀的傳統文化,在三四十秒內,碰撞出一個又一個的知識點。刷到的每個人,都感覺仿佛在看一本立體的科普教科書。
原本有些束之高閣的傳統文化,變得通俗易懂起來。正如@國翠兒的簡介所寫的,她要做的就是:讓大家一見就愛上傳統文化。
讓視頻帶來的一瞬驚艷,勾起心中對圍棋、書法、茶道……的興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理,碎片化的視頻,也會點燃一片熱愛傳統文化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