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區率先建設“5分鐘救援圈” | 260臺AED除顫儀“上崗”,居民身邊多了“救命神器”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姮 通訊員 吳婧
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完善公共場所急救設施設備配備標準,在人員密集場所配備AED除顫儀。近日,市北區緊緊圍繞為民健康服務宗旨,積極對接引資騰訊可持續發展部和慈明慈善基金會,在市北區人員密集場所部署安裝260臺AED除顫儀,在全市率先打造“抓住黃金5分鐘”、“24小時任意取用”、讓人“能救、會救、敢救”的“5分鐘社會救援圈”。
自動體外除顫儀(以下簡稱AED)是一種便攜式醫療設備,可診斷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予電擊除顫,用于搶救心臟驟停患者,最大的好處是非專業人員也可快速使用。一旦發現有人心跳驟停,在最佳搶救時間“黃金5分鐘”內,利用AED對患者進行心臟除顫,是最有效的制止猝死的辦法。
據了解,建設“5分鐘救援圈”項目由市北區政府主導、衛健局牽頭,相關部門和街道協同合作。首批在人員密集場所科學規劃AED設置,其中大型商超8臺、農貿市場18臺、居民小區等234臺,共計260臺。項目得到了騰訊可持續發展部和慈明慈善基金會的大力支持,不僅全數捐贈,并且配套承擔AED除顫儀安裝、培訓、維護保養費用。市北區衛健局醫政科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前期統計,市北區75%的心臟驟停情況都發生在家里,所以將其中234臺AED合理分布于各社區內。目前,第一批AED正在布設,預計6月底安裝完畢。
市北區第一批AED正在安裝中。 市北區衛健局供圖
布設AED點位僅是急救的第一步,對于普通人來說,如何正確使用才能真正發揮“救命神器”的作用?近日,市北區臺東街道廣饒路社區舉辦了一場AED急救培訓活動,在悟空智聯醫療講師的耐心指導下,大家不僅學會了如何正確進行心肺復蘇急救,還掌握了AED的使用方法。
工作人員為居民講解AED正確使用方法。 市北區衛健局供圖
“市北區現在已經開展全覆蓋的線下培訓,培訓內容涉及心肺復蘇技術(一旦發生人員心跳驟停,在等待AED送到期間進行心肺復蘇)和AED實操,確保每臺AED配套培訓16~60歲人群140人以上,實現AED24小時隨時取用,實現‘5分鐘、24小時’救援的基礎條件。”區衛健局醫政科負責人說。
關鍵時刻如何找到AED?據了解,市北區260臺AED將和市120急救體系聯網,所有120平臺調度員均熟悉市北區AED布設情況,后續將推動急救網絡與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等APP平臺聯網綁定,遇到突發狀況,居民可隨時通過小程序查找附近的AED設施。
湖光山色小區物業服務中心處明顯的AED標識,方便居民在緊急時刻使用。 市北區衛健局供圖
下一步,市北區衛健局將通過街道、社區逐家逐戶發放騰訊公益開發的“企鵝急救APP”二維碼,居民自愿掃碼登錄,了解、掌握急救保障流程,通過“企鵝急救APP”學習心肺復蘇技術、AED操作方法等。此外,“企鵝急救APP”還將安排專人值守保障平臺24小時高效運轉,遇到突發狀況居民在等待120急救人員到達時,還可以在“企鵝急救APP”工作人員指導下操作AED。
同時,騰訊可持續發展部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已經聯合慈明慈善基金會設立‘見義勇為獎’‘好人無憂險’等,為施救人員解決后顧之憂。”
相關鏈接:AED(自動體外除顫儀)急救詳解
只要“聽它說,跟它做”
即按照AED的語音提示和屏幕顯示來操作。
第一步:開
AED放患者左側。
按下電源開關或掀開顯示器蓋子儀器會發出語音指導后面操作。
第二步:貼
電極片粘貼在患者胸部。一個放右上胸壁(鎖骨下方),一個放在左乳頭外側,上緣距腋窩7cm左右。
若患者出汗較多,應事先用毛巾擦干皮膚。
若患者胸毛較多,可用力壓緊電極,若無效,應剔除胸毛后再粘貼。
第三步:插
將電極片插頭插入AED主機插孔,開始分析心律,需5~15秒。
急救人員和旁觀者應確保不與患者接觸,避免影響儀器分析心律。
第四步:電
如果建議除顫,確保無人接觸患者,按下電極鍵。
一次除顫后,應立刻繼續心肺復蘇(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反復至急救人員到來。
如果分析不用除顫,則繼續心肺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