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取得189項“水專利”,靠引水解渴的青島逆襲成全國“送水”高地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孫桂東
作為一個缺水城市,青島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9.5%。但是青島卻向科技要水,再生水的年回用量達到了7336萬噸,利用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近2.5倍……近十年,青島在水處理方面取得授權發明專利32項、實用新型專利157項、軟件著作權41項,很早就與北京、上海、深圳等屬于“一線城市”行列。這些科研成果不僅提升了供水能力,也轉化新質生產力,通過推廣到全國,帶來了豐厚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海水淡化項目(資料圖片)
4月26日,記者從青島水務集團了解到,市區供水超過90%以上依賴引黃濟青和南水北調。節約用水,深深刻進每一個青島人的基因。從2001年開始,青島就成為全國再生水回用的五個試點城市之一。截止到2023年,青島再生水的年回用量達到了7336萬噸,累計接近6億噸。再生水利用率超過50%,而全國普遍不足20%。
海水淡化項目(資料圖片)
再生水回用率遙遙領先的背后,是青島污水處理的高標準和低成本。目前,青島的污水處理出廠水質全部優于國標一級A(國內污水處理的最高標準)。
成本的降低,主要來自于科研的創新。污水廠喝“啤酒廢液”、“零碳源”投放等,都是青島水務集團環境公司在國內的首創。污水處理廠的核心工藝就是利用微生物“吃掉”污染物,中間需要投入“碳源”作為微生物的食物。啤酒廢液中含有大量碳源,卻需要花錢處理掉。從2018年開始,他們就進行科研攻關,成功將啤酒廢液轉化為污水處理廠可以使用的碳源。這一成果已在全國11個省份的33家啤酒廠和下游污水處理廠推廣應用,累計節約污水運行、投資費用等6236.3萬元。
海水淡化項目(資料圖片)
從2020年開始,他們又將污水處理的全流程進行改造,從回流的污泥中發掘新“糧倉”,實現了污水處理“零碳源”投入。這一成果累計節約直接生產成本3884.26萬元,并在全國多座污水處理廠持續推廣應用。
李村河上游河道景觀(資料圖片)
作為水處理中難度系數天花板的存在,一滴滲瀝液的污染物濃度是普通生活污水的近百倍。青島也通過科研創新,將處理成本降低到242元/噸,不到行業平均水平的一半。僅此一個項目,目前已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13項。
全球首個海水提鋰項目落戶青島;污水處理的“青島方案”也在全國遍地開花……貧水的青島正在成為“水專利”的科研高地,這些科研成果也形成了可推廣的產品品牌,轉化為推動行業發展的新質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