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觀潮丨數萬個鄉村里,有數萬個“山東”
海報新聞評論員 張靜寧
過去,很多人們離開鄉村,為了改變一成不變的生活,給人生創造一種新的可能。現在,我們再次走進鄉村,同樣是為了找尋一種新的可能。
1月18日,“2024春節山東鄉村文化旅游節”活動正式啟動,賞非遺、品美食、逛大集,這些熱鬧的鄉村活動讓深藏在鄉村里的傳統文化活了起來、動了起來。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理氣候、環境、生存方式的不同,導致人們思想觀念、處事風格和地域文化特征的不同。新時代山東的鄉村文化,就藏在這些十里不同風,五里不同俗的山野間。
一
鄉村,是農耕文明和鄉土文化的搖籃,每一個村莊都映射著先人的深邃智慧。在山東有很多承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鄉村沃土,它們在傳統文明與現代科技的交相輝映中煥發出新生機。
鄉村手藝,是凝結了祖祖輩輩生存智慧的技藝,魯班鎖、淄博陶瓷、濰坊木版年畫、臨沭柳編……從畫筆到刻刀,從泥土到紙張,這些技藝在齊魯大地代代傳承,通過這些可觀可感的山東手造,悠久的人文歷史變得立體起來,將這些工匠技藝放到春節的大集里,鄉村文化便以一種更具象、更生動的方式走進了人們的生活里。
鄉村景觀,是近幾年最受追捧的鄉村文化氛圍之一,鄉村的景觀與城市不同,大多以農業活動、自然景致為背景,與鄉村的人文社會生活景觀共同構成,很多鄉村的景觀中蘊含著濃濃的詩意和歷史感,比如泰安市岱岳區道朗鎮里峪村,依山勢而建的石屋,97%的森林覆蓋率,泰山老奶奶石等歷史悠久的景點,都成為這一個地區的“文化拼圖”。
民風民俗作為人文文化現象,包括了衣食住行的方式、婚喪嫁娶的習俗,以及一些極具特色的鄉村藝術、娛樂活動,比如東營的民間戲曲趙城古戲,它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唱腔、舞蹈和道具,都記載著這片土地上的變遷。再比如膠東地區的“開洋節”“謝洋節”,這些活動都是一個地區的“活態文化”,“儲存”著鄉村百姓代代相傳的精神活動和民間藝術。
二
有網友說,山東的鄉村“看似村村都一樣,卻又村村不一樣”,一樣的是鄉村里的綠水青山,不一樣的是各地濃厚的人文沃土。山東鄉村文化的魅力,在一個個改變中,不斷“年輕”起來。
以往說到山東各地的一些民俗活動,很多年輕人覺得過于“老派”,在不斷的創新中,鄉村文化活動也“潮”了起來,比如頻上熱搜的濰坊國際風箏節,當“高鐵”飛上天,“蝙蝠俠”和“秦始皇”碰面,天空變“海洋”,這帶著當地文化特色的民俗活動,就真的走到了Z世代年輕人的心中。
除了民俗,鄉村文化中厚重的部分,也更為“顯眼”,當“文博”風吹到鄉村,“村博”“村書”也“熱”了起來。鄉村博物館、鄉村書店、鄉村文化館,在這些展館里,有傳承而來的老物件,有記載著歷史故事的古文物,還有充滿鄉村藝術氣息的非遺“古色”,這些坐落在鄉村里的文化空間,為古老的鄉村文化和飛速發展的現代文明找到了契合之處。
鄉村文化的“年輕”之路,還充滿著很多驚喜,去年的“村舞”“村BA”“村超”“村晚”等文體項目也成為一些鄉村的新IP,這些文體項目帶著鮮明的鄉村特色,這讓他們帶著來自土地的旺盛生命力,在鄉村文化的建設中,更具意義。
三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對鄉村的文化需求也越來越高,如何讓鄉村文化持續“熱下去”,不斷“走出來”,需要找到一條“新路”。
特色,是未來鄉村發展的價值增量。山東安丘市西許戈村借助梨園發展文化旅游,“千畝黃金梨基地”、采摘觀光、還辦起了梨花節,一年一度的梨花節已經成為濰坊的一個知名節會,讓西許戈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差異化的文化特色,正是鄉村發展的獨特IP。
激發鄉村的內生動力依然是鄉村文化發展的一道重要課題。農民,無疑是鄉村發展當之無愧的主角,農民們口袋“富了”,對鄉村文化的自信和認同也就在不斷加深,在鄉村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農民們搖身一變,變成了民宿店長、墻繪畫家、圖書管理員,調動農民們的積極性,激發鄉村更大的創造力,可以為鄉村的文化發展提供更多的內驅力。
當然,成熟的鄉村文化產業鏈條,是鄉村文化發展的最終落點,利用新的技術手段、多元化的投資渠道、年輕的運營管理模式,文旅融合的發展路線,都是鄉村文化能夠走出去并且走得遠的關鍵。
山東的鄉村文化帶著時間的沉淀,在地形氣候、風土人情的共同塑造下,不斷迭代發展,正因如此,山東數萬個鄉村,有著不同的美麗人文,續寫著數萬個不同風貌的山東,這些“山東味”十足的美麗鄉村,在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相輝映中不斷煥發出新生機。